小议如何提高“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效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教者,必善问。以问题驱动教学,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核心,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探究,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终极目标。作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者,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感受到真正用好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老师问什么?怎么问?如何激发学生问?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如何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如何保证历史课堂提问的实效呢?课堂提问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可分为不同的环节。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和特点直接决定了提问的方式。
  首先:问在导入处。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通常采用激趣提问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南北战争》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①美国通过什么事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美国独立战争,在此基础上接着问:②美国独立战争是有那阶级或阶层领导的?学生答出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③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曾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为何又反目成仇,手足相残呢?这一系列的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自然就带着问题寻找原因了。这种设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突破了本课的一大难点,学生了解了这一战争原因,那么接下来南北战争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问在疑问处。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记得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时,当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了这样一些背景:改革前的日本封建落后,闭关锁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入侵,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立刻就有同学议论“怎么和中国一样啊?”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近代日本曾和中国“同是天涯沦落人”。
  为什么中国屡次战败,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却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强国呢?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的寻找答案了。
  第三:问在关联处。注重设计问题的纵横联系,如在学习明治维新时,可以围绕日本古代史上大化改新和改革后日本崛起并发动、参与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纵向联系)。也可以联系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横向联系)。再进一步联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三种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日本、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志、意大利。这样提纲挈领,使学生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第四:问在激疑处。鼓励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如何对待学生“新生成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新生成的问题”,这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最高境界。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愈来愈强,面对一些“新生成问题”,有些可能连教师自己也会措手不及,而在“问题”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例如在上《中国外交事业新发展》这一课,课本中有幅图展示了在中国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请问什么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看到这幅图,很多学生产生了这个疑问,对于这样的“新生成问题”,虽然与本课关系不大,可以一笔带过。但对学生来说,碰到了一个新概念,并且及时提了出来。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能大胆思维和发现问题,同时在课堂上给予解释:在一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中,美国代表提议召开各会员国的首脑会议,因为没有得到所有成员国的同意,所以美国建议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样就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遵循学生的需求,共同收获问题教学的丰硕成果。
其他文献
教学机智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有效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学教育目标能顺利实现的保证,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不同性格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突发的教育问题沉着应对、巧妙处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每天坚持听半个小时录音,然后跟着说;或者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成会话小组,相互交替进行听说练习;或者教师把教材中同一个话题的内容串连起来,改编成短剧,然后分组表演,彼
期刊
【摘 要】 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小班化教学的背景及其意义,通过小班化教学与“以特长教育转化差生”的理性思考,揭示了小班化教学在高中特长生培养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特长教育 差生转化  1 小班化教学的背景及其意义  早在17世纪初,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为工业革命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提升了人类的整体素质,对现代教育亦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化
期刊
小班新生从家庭走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与人交往能力也会随着发展,但也会难免与同伴间发生冲突,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孩子间的冲突呢?  1 不将孩子间的冲突成人化  孩子之间的冲突往往被家长加以成人化。一天早上,苗苗爸爸急急冲进教室走到乐乐跟前就说:“你打我家苗苗的,以后你再敢打他看我不来打你,谁也不敢来打我的,你倒打我家苗苗。”说完就扬长而去。他以为是成人间的交战,感到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于是干
期刊
走过了2012年的高考,新学期的战斗号角又开始吹响。2012年我们河北省首次迎来了新课标,回首过去的教学,现总结一下以往的经验。高考犹如一场战争,战事瞬息万变,如何能够处变不惊,运筹帷幄,需要我们在复习中掌握一些策略:  1 植根考纲,扎实基础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千变万化的考题,不是随便一猜便能猜着。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变化了的考题终归离不开考纲的知识范畴,离不开对具体知识
期刊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
期刊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重在指明: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写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而三个维度是实现总目标的支柱。在具体的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精心备课 课堂授课 反馈评价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
期刊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讨论”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之一。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讨论”这一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课题的研究。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素质。  1 巧设疑问,创设探究情景  新编教材设置“讨论”,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设置讨论。也可以过渡引入课文中已有的“讨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