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民营企业家之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亿万富豪,从一无所有的普通农民成长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他以捐资过亿的慈善之举,在众多民营企业家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并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就是中国十大慈善家、安徽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一个拥有9项国家专利的儒商,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36个市县的高级经济顾问。
饥饿的童年生活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他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升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一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不过,陈光标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慈济天下
少年极度贫困的经历和父母的谆谆教诲,使成功以后的陈光标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做好慈善事业。早在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就开始投身于慈善捐助活动之中。那年陈光标刚刚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一年的收入不到20万元,就拿出3万元资助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2002年以来,陈光标领导下的江苏黄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万元,用于消防公益宣传。2003年“非典”期间,陈光标又向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了800台远红外温度检测仪和200万元现金,用以支持“抗非”事业。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海啸,陈光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海啸灾区捐出了300万元。截止目前,陈光标捐助面涉及20多个省,受益人口达到12万人,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亿元,2006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十大慈善家。
在众多的慈善之举中,最令陈光标牵挂的是芜湖的一个小女孩。陈光标曾随胡锦涛主席出访西班牙马德里,出席首届中国与西班牙经贸合作工商峰会,晚宴上,陈光标得知自己捐助的南通海安的年仅9岁的小女孩心脏病发,正在医院抢救,生命垂危。听到这个消息,陈光标一夜未眠,他立即指示公司做好医药费捐助工作,希望小女孩能早日脱离危险。结果,第二天小女孩手术成功了,陈光标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陈光标对慈善事业有着独特的理解:人生世上,财产越多就越要帮助别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帮助别人,你才会感到快乐。
共和国总理向他致敬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最先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冒险救起128人,百万现金悉数送灾民……“中国首善”之称是这样来的:救回128条生命,共捐了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这一个个数字透露的正是被各界称为“中国首善”的企业家陈光标及他的救援队为灾区所做的贡献。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企业家陈光标分别从武汉和安徽调集60辆的工程车,连同120多人的救灾队伍合力向灾区进发。这支队伍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
5月14日凌晨3点,车队到达第一站都江堰后立即投入救灾工作。此后,都江堰、绵阳、北川、汶川……陈光标的救援车队马不停蹄,一路清理道路,用推土机、吊车将路上的大石块等障碍物推到旁边的山沟里。
工程车在灾区大显身手,陈光标和他的员工们拿出了看家本领,成为救援现场的主力军。
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陈光标背出208名遇难者的遗体,并亲手救出3名幸存的孩子。这些在当时几乎不为人所知的义举,与他向灾区捐献的7857f~比起来,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2009年1月20日,被誉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的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最终名单,中’国首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日前刚刚荣获“中国慈善奖特别贡献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再次盛誉加身,荣获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陈光标的当选可以说是对今年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标准__责任、探索、远见和凝聚力的最佳注解。正如颁奖词所言,“他是民间发起抗震救灾的第一人,同时向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他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7.13亿,受资助的人数达30多万人,并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一中华慈善奖。”评委会专家组也认为:“陈光标总能给人以一种向上的、人的精神品格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体现在陈先生身上则是他对“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理念的坚守,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执着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文化的陈光标缔造了2008年度最佳商业模式,让我们在经济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颁奖典礼上,面对主持人王小丫的提问,陈光标讲述了 他在去年汶川地震救援现场所经历的难忘的54天,并阐述了自己的价值观,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俗话说,吃饭是为了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如果钱留下来,我们应该回馈给社会那些需要用的人,有了财富不会使用,我认为是一种负担。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陈光标还表示:“中国慈善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尚未百花齐放。如今的中国慈善事业,就好像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也需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也要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只要是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怎么做都不为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对完善中国的慈善事业、促进其制度化、科学化起到很大的提高和帮助作用”。同时,陈光标也呼吁,全社会也应该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无论多少,一万元还是一元,都是爱心的体现,就应该大力褒扬。
陈光标获奖后,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他的慈善理念。20日晚颁奖晚会才结束,21日早上,陈光标就带着他还在生病的夫人和孩子,联合60多位企业家前往地震灾区给灾民发红包,捐赠与筹集的现金总额约3000万元,另外还有大米、猪肉、食用油、羽绒服、毛衣等物资,价值3000多万元。按照计划,30日中午,陈光标还会带着夫人和众多的企业家一道,前往北川老县城,准备在北川的遇难同胞埋葬地对他们表示祭奠。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而陈光标先生也常常与人分享他对财富的认识,即:财富如水。他认为,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传播慈善观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而这一切缘自陈光标的善心。
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__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
陈光标个人语录出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在救灾第一线,我一分钟都不想停下来,一停下来就觉得愧对灾民,就想哭。
●我愿意带100个孤儿回江苏。发动江苏的民营企业家来共同认养,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饥饿的童年生活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他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书本费,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升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一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不过,陈光标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慈济天下
少年极度贫困的经历和父母的谆谆教诲,使成功以后的陈光标总是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做好慈善事业。早在1996年创业之初,陈光标就开始投身于慈善捐助活动之中。那年陈光标刚刚创立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一年的收入不到20万元,就拿出3万元资助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2002年以来,陈光标领导下的江苏黄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万元,用于消防公益宣传。2003年“非典”期间,陈光标又向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了800台远红外温度检测仪和200万元现金,用以支持“抗非”事业。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海啸,陈光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海啸灾区捐出了300万元。截止目前,陈光标捐助面涉及20多个省,受益人口达到12万人,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亿元,2006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十大慈善家。
在众多的慈善之举中,最令陈光标牵挂的是芜湖的一个小女孩。陈光标曾随胡锦涛主席出访西班牙马德里,出席首届中国与西班牙经贸合作工商峰会,晚宴上,陈光标得知自己捐助的南通海安的年仅9岁的小女孩心脏病发,正在医院抢救,生命垂危。听到这个消息,陈光标一夜未眠,他立即指示公司做好医药费捐助工作,希望小女孩能早日脱离危险。结果,第二天小女孩手术成功了,陈光标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陈光标对慈善事业有着独特的理解:人生世上,财产越多就越要帮助别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帮助别人,你才会感到快乐。
共和国总理向他致敬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最先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冒险救起128人,百万现金悉数送灾民……“中国首善”之称是这样来的:救回128条生命,共捐了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这一个个数字透露的正是被各界称为“中国首善”的企业家陈光标及他的救援队为灾区所做的贡献。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企业家陈光标分别从武汉和安徽调集60辆的工程车,连同120多人的救灾队伍合力向灾区进发。这支队伍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
5月14日凌晨3点,车队到达第一站都江堰后立即投入救灾工作。此后,都江堰、绵阳、北川、汶川……陈光标的救援车队马不停蹄,一路清理道路,用推土机、吊车将路上的大石块等障碍物推到旁边的山沟里。
工程车在灾区大显身手,陈光标和他的员工们拿出了看家本领,成为救援现场的主力军。
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陈光标背出208名遇难者的遗体,并亲手救出3名幸存的孩子。这些在当时几乎不为人所知的义举,与他向灾区捐献的7857f~比起来,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2009年1月20日,被誉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的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最终名单,中’国首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日前刚刚荣获“中国慈善奖特别贡献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再次盛誉加身,荣获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陈光标的当选可以说是对今年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标准__责任、探索、远见和凝聚力的最佳注解。正如颁奖词所言,“他是民间发起抗震救灾的第一人,同时向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他奋战在灾区一线的身影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他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7.13亿,受资助的人数达30多万人,并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一中华慈善奖。”评委会专家组也认为:“陈光标总能给人以一种向上的、人的精神品格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体现在陈先生身上则是他对“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理念的坚守,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执着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文化的陈光标缔造了2008年度最佳商业模式,让我们在经济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颁奖典礼上,面对主持人王小丫的提问,陈光标讲述了 他在去年汶川地震救援现场所经历的难忘的54天,并阐述了自己的价值观,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俗话说,吃饭是为了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如果钱留下来,我们应该回馈给社会那些需要用的人,有了财富不会使用,我认为是一种负担。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陈光标还表示:“中国慈善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尚未百花齐放。如今的中国慈善事业,就好像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一样,也需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也要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只要是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怎么做都不为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对完善中国的慈善事业、促进其制度化、科学化起到很大的提高和帮助作用”。同时,陈光标也呼吁,全社会也应该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无论多少,一万元还是一元,都是爱心的体现,就应该大力褒扬。
陈光标获奖后,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他的慈善理念。20日晚颁奖晚会才结束,21日早上,陈光标就带着他还在生病的夫人和孩子,联合60多位企业家前往地震灾区给灾民发红包,捐赠与筹集的现金总额约3000万元,另外还有大米、猪肉、食用油、羽绒服、毛衣等物资,价值3000多万元。按照计划,30日中午,陈光标还会带着夫人和众多的企业家一道,前往北川老县城,准备在北川的遇难同胞埋葬地对他们表示祭奠。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而陈光标先生也常常与人分享他对财富的认识,即:财富如水。他认为,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传播慈善观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7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而这一切缘自陈光标的善心。
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__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
陈光标个人语录出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的“阵地战”,慈善是长征,而且永远没有终点。但慈善不是苦难的长征,而是快乐的长征。慈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信仰。捐赠者快乐,受捐赠者也快乐,在慈善长征的路上,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在救灾第一线,我一分钟都不想停下来,一停下来就觉得愧对灾民,就想哭。
●我愿意带100个孤儿回江苏。发动江苏的民营企业家来共同认养,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
●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