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话水平是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拿到幼教教师资格证的关键。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普通话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普通话教学的现状以及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普通话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普通话教学
【基金项目】《新课改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类课程的创新与研究》课题论文。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语言训练教学也逐步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重视。普通话是当今社会社交的重要沟通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成为一个人社会交流的名片。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方言对人们的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普通话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普通话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意义
普通话应用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语言教学的现状,应从幼儿教育开始着手,这在无形中提高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标准规范的语言在幼儿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全民的语言素质,国家将每年9月的第三周定为普通话宣传周,学校、幼儿园作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基地,在宣传普通话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具有规范的语言意识、良好的语言素质,规范学前儿童的标准语言意识,使得学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标准的普通话。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是从小养成的,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学前儿童语言模仿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用短句,多做描述,语音要清晰,语速要放慢,多给幼儿提供标准规范语言范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好普通话是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条件。《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幼儿教师应当实行普通话等级制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或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有明确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育行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音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中的交流沟通环节也明确指出:对幼儿教师要求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宜,表达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有一定的感染力。幼儿教师的发音会影响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例如,一位教师拿一张上面标有“轮胎”的图片教给小朋友看图识字,不用标准语音而用北方地区的方言读“固轮儿”。这样便会让学前儿童对同一物品有不同的理解,产生辨别、理解的障碍。
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将来的幼儿教师。幼儿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而普通话教学是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学前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丧失了语言发展的良机。幼儿教师应在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面貌,规范学前儿童的语言意识,使他们可以使用标准的语言文字。幼儿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规范。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肩负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普通话掌握水平高低不一
幼儿语言教育在學前教育专业中属于必修课核心技能课程,普通话课程的设置又属于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课程课时较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只有半个学期的授课时间。
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一所普通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课程设置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面向山东省招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为春季高考与普通高考两类入校学生。春季高考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在中专学习期间就已经接触过普通话这门课程,然而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课程,甚至平时的语言环境都是方言,且学习时间不足,语言环境差。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掌握以及应用上出现问题。
山东地区属于北方方言区,由鲁西到胶东是慢慢变化的,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使得语言环境以及语言习惯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例如,烟台、威海属于东莱方言,青岛、潍坊、日照、东部临沂属于东潍方言,济宁、聊城、枣庄、泰安、菏泽、西部临沂属于西鲁方言,济南、淄博、莱芜、东营、滨州、德州属于西齐方言。每个地区之间又有各自的语言特点。鲁西方言区的学生会将“s”发音为“f”,例如“水”“睡觉”“说话”“树”等发音为“非”“费觉”“佛话”“富”;同时还存在平翘舌不分的情况,特别是菏泽、济宁地区,没有翘舌音,如“知道”习惯性说成“子道”等。东潍方言、东莱方言区的学生在发“r”这个音时,均为“y”,例如“人、日头、热”发音为“银、易头、叶”,“山东银(人)”“今天很叶(热)啊!”等。每个方言区的方言特点不一,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层次不一,在上课的过程中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难易认知度就不一样。再加上现在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只注重升学率不注重教师日常语言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普通话的应用意识薄弱。
(二)大课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每个人在普通话语言表达上又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平翘舌不分,没有翘舌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翘舌音的概念,平时说话都是平舌音,因此在普通话表达上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错误的语言现象还容易使字义句义产生变化。这就需要多做实践练习。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普通话课程都是大课合堂授课。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共298名学生,平均每100名学生大课合堂学习普通话,合堂教学中人数较多,每位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相对就较少,再加上人数较多,使得学生的自身活动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自然而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教师不会注意到自己,从而做出种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最终导致合堂教学中教学纪律较差,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语言意识薄弱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说普通话习惯。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学生都是山东本地人,山东地区属于北方方言区,学生基本都可以听懂北方方言,再加上学生往往以地区划分团体,又受心理影响往往认为团体内部使用方言交流更加生动准确,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使用普通话。另外,那些普通话基础薄弱、性格又内向的学生受自卑心理的影响,更加不愿意开口说普通话,最终导致学生对普通话使用的主动性差,对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意识薄弱。
三、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改革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普通话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只有把最基础的语音、发声学习好才能够掌握好后期的教师语言表达、幼儿故事语言表达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要过硬,至少达到普通话测试一级乙等及以上。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多做示范性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模仿来逐步掌握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不仅仅是课上讲,课下也要使用普通话,在学生语言形成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营造一个“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宣传普通话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认同我国民族的共同语言,规范使用方法,符合國家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政策,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首先要使学生喜欢这门技能,使学生有一种普通话的思维方式,达到从方言思维到普通话思维的快速转变。只有适应了普通话的思维模式才能掌握好普通话。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就需要加大实践练习力度,反复从诵读、演讲等方式的练习中掌握普通话思维模式。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可以分组练习,互帮互助,相互监督,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同时增加了学生普通话的实践时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们交际的一种重要沟通工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必须准确清晰,这样才能对学前儿童产生正面的影响及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全社会普通话的推广与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静.论《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材中朗读作品的句型分析[J].学术论坛,2016,39(04):176-180.
[2]邓瑞玲.教师口语训练课程的研究[J].南风,2014(30):27.
[3]郑雅萍.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的基本途径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7):136-137.
[4]钟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现状与途径分析[J].魅力中国,2014(19):200.
[5]冯丽珺.教师口语技能形成的实践与思考分析[J].未来英才,2014(12):8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普通话教学
【基金项目】《新课改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类课程的创新与研究》课题论文。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语言训练教学也逐步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重视。普通话是当今社会社交的重要沟通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成为一个人社会交流的名片。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方言对人们的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普通话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普通话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意义
普通话应用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语言教学的现状,应从幼儿教育开始着手,这在无形中提高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标准规范的语言在幼儿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全民的语言素质,国家将每年9月的第三周定为普通话宣传周,学校、幼儿园作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基地,在宣传普通话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具有规范的语言意识、良好的语言素质,规范学前儿童的标准语言意识,使得学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标准的普通话。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是从小养成的,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学前儿童语言模仿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用短句,多做描述,语音要清晰,语速要放慢,多给幼儿提供标准规范语言范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好普通话是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条件。《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指出:幼儿教师应当实行普通话等级制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发展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或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有明确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育行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音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中的交流沟通环节也明确指出:对幼儿教师要求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宜,表达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有一定的感染力。幼儿教师的发音会影响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例如,一位教师拿一张上面标有“轮胎”的图片教给小朋友看图识字,不用标准语音而用北方地区的方言读“固轮儿”。这样便会让学前儿童对同一物品有不同的理解,产生辨别、理解的障碍。
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将来的幼儿教师。幼儿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而普通话教学是幼儿语言教学的基础。学前时期是人一生当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丧失了语言发展的良机。幼儿教师应在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面貌,规范学前儿童的语言意识,使他们可以使用标准的语言文字。幼儿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规范。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肩负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二、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普通话掌握水平高低不一
幼儿语言教育在學前教育专业中属于必修课核心技能课程,普通话课程的设置又属于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课程课时较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只有半个学期的授课时间。
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一所普通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通话课程设置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面向山东省招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为春季高考与普通高考两类入校学生。春季高考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在中专学习期间就已经接触过普通话这门课程,然而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课程,甚至平时的语言环境都是方言,且学习时间不足,语言环境差。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普通话掌握以及应用上出现问题。
山东地区属于北方方言区,由鲁西到胶东是慢慢变化的,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使得语言环境以及语言习惯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例如,烟台、威海属于东莱方言,青岛、潍坊、日照、东部临沂属于东潍方言,济宁、聊城、枣庄、泰安、菏泽、西部临沂属于西鲁方言,济南、淄博、莱芜、东营、滨州、德州属于西齐方言。每个地区之间又有各自的语言特点。鲁西方言区的学生会将“s”发音为“f”,例如“水”“睡觉”“说话”“树”等发音为“非”“费觉”“佛话”“富”;同时还存在平翘舌不分的情况,特别是菏泽、济宁地区,没有翘舌音,如“知道”习惯性说成“子道”等。东潍方言、东莱方言区的学生在发“r”这个音时,均为“y”,例如“人、日头、热”发音为“银、易头、叶”,“山东银(人)”“今天很叶(热)啊!”等。每个方言区的方言特点不一,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层次不一,在上课的过程中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难易认知度就不一样。再加上现在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只注重升学率不注重教师日常语言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普通话的应用意识薄弱。
(二)大课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每个人在普通话语言表达上又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平翘舌不分,没有翘舌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缺乏翘舌音的概念,平时说话都是平舌音,因此在普通话表达上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错误的语言现象还容易使字义句义产生变化。这就需要多做实践练习。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普通话课程都是大课合堂授课。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共298名学生,平均每100名学生大课合堂学习普通话,合堂教学中人数较多,每位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相对就较少,再加上人数较多,使得学生的自身活动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自然而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教师不会注意到自己,从而做出种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最终导致合堂教学中教学纪律较差,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语言意识薄弱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说普通话习惯。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学生都是山东本地人,山东地区属于北方方言区,学生基本都可以听懂北方方言,再加上学生往往以地区划分团体,又受心理影响往往认为团体内部使用方言交流更加生动准确,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使用普通话。另外,那些普通话基础薄弱、性格又内向的学生受自卑心理的影响,更加不愿意开口说普通话,最终导致学生对普通话使用的主动性差,对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意识薄弱。
三、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改革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普通话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只有把最基础的语音、发声学习好才能够掌握好后期的教师语言表达、幼儿故事语言表达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要过硬,至少达到普通话测试一级乙等及以上。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多做示范性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模仿来逐步掌握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不仅仅是课上讲,课下也要使用普通话,在学生语言形成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营造一个“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宣传普通话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认同我国民族的共同语言,规范使用方法,符合國家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政策,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首先要使学生喜欢这门技能,使学生有一种普通话的思维方式,达到从方言思维到普通话思维的快速转变。只有适应了普通话的思维模式才能掌握好普通话。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就需要加大实践练习力度,反复从诵读、演讲等方式的练习中掌握普通话思维模式。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可以分组练习,互帮互助,相互监督,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同时增加了学生普通话的实践时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们交际的一种重要沟通工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必须准确清晰,这样才能对学前儿童产生正面的影响及教育作用,同时也对全社会普通话的推广与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静.论《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材中朗读作品的句型分析[J].学术论坛,2016,39(04):176-180.
[2]邓瑞玲.教师口语训练课程的研究[J].南风,2014(30):27.
[3]郑雅萍.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的基本途径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7):136-137.
[4]钟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现状与途径分析[J].魅力中国,2014(19):200.
[5]冯丽珺.教师口语技能形成的实践与思考分析[J].未来英才,2014(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