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学习习惯同样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动力定型。
习惯的核心是独立,无须督促;“是思考,自觉动脑;习惯的表现为自然,随时随地,自律、自动,无须意识的调控,习以为常,自然反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外国学者对世界800位科学家作了跟踪30年的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凡有大成就者,80%都不是智力异常发达者,而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者。
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学习习惯的优劣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那么,智力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占学生总数60%的智力居中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将显著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将达到或接近智力较高的学生的水平;即使是智力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借助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1 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或者运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细水长流,反复操练,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使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上课时要求查阅工具书,学生很容易做到;但平时读书读报,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自觉地去查阅工具书,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教育,从学习需要养成的习惯、培养能力的角度阐明查阅工具书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乐于查阅工具书。
2 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培养好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目的。叶圣陶说过,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须知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要在短时间里养成多项良好的习惯,多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何况要求学生养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须分散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实效。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滴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3 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仅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重要的是必须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齐美观,一丝不苟,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表现突出的,教师应该随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于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批评,以帮助他们改正。
4 养成善于口语交际的习惯
语文课程学段目标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听、说做了明确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能根据交流对象的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通过“听”“说”与别人交流。课堂上发言、讨论、诵读等都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坚持说话规范化、条例化,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要懂得尊重,树立自己发表意见与仔细聆听别人发言同等重要的思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爱说、喜听的机会。班级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要点多次进行强化,天长日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尊重意识就会提高。
5 养成独立识字、书写规范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特别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它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同时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高年段的具体目标要点为:养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书写行款要整齐,有一定速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力的增强,在借助汉语拼音以及工具书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这个这个能力对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洁、整齐、认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但是现状却不令人乐观,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学生书写的“关键期”即一、二年级就应把习惯给培养起来。
6 坚持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恰当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去完成任务。因为课外阅读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不成问题,可对于不自觉的学生,就成了一个“幌子”,往往效果不佳。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笔者把读课外书当成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读半小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写出书名与页数,要求家长签字。每个月学生把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交流一次,笔者不定时抽查。另外,笔者还严格自我要求,每个星期读一本课外书,也摘抄部分好词佳句,并且在阅读课上与学生共同分享。笔者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尽量落到实处,丰富了知识,阅读能力普遍提高。
7 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不会写或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以及课文作者的生平概况等,于是开口便询问老师或者家长,老师或家长如果立即告诉他们,容易促使学生养成不爱动手、懒惰的习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这对于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人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高年段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资料,了解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古诗词教学如果不联系作者的生平、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很难让学生有深切感悟的。就拿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来说,同是咏梅,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一去千里,相去甚远,关键在于2位作者的生活经历与人生观念不同所致。如果学生课前对陆游和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了解甚少,他们是很难真正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大李佃子小学)
习惯的核心是独立,无须督促;“是思考,自觉动脑;习惯的表现为自然,随时随地,自律、自动,无须意识的调控,习以为常,自然反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外国学者对世界800位科学家作了跟踪30年的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凡有大成就者,80%都不是智力异常发达者,而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者。
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学习习惯的优劣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那么,智力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占学生总数60%的智力居中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将显著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将达到或接近智力较高的学生的水平;即使是智力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借助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1 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或者运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细水长流,反复操练,遇到困难时不能动摇,使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上课时要求查阅工具书,学生很容易做到;但平时读书读报,遇到不懂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自觉地去查阅工具书,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教育,从学习需要养成的习惯、培养能力的角度阐明查阅工具书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乐于查阅工具书。
2 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培养好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目的。叶圣陶说过,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须知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要在短时间里养成多项良好的习惯,多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何况要求学生养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须分散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实效。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滴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3 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仅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重要的是必须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如: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齐美观,一丝不苟,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表现突出的,教师应该随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于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批评,以帮助他们改正。
4 养成善于口语交际的习惯
语文课程学段目标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听、说做了明确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能根据交流对象的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都通过“听”“说”与别人交流。课堂上发言、讨论、诵读等都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学生坚持说话规范化、条例化,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要懂得尊重,树立自己发表意见与仔细聆听别人发言同等重要的思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爱说、喜听的机会。班级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把要点多次进行强化,天长日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尊重意识就会提高。
5 养成独立识字、书写规范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特别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它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同时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高年段的具体目标要点为:养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书写行款要整齐,有一定速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力的增强,在借助汉语拼音以及工具书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这个这个能力对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洁、整齐、认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但是现状却不令人乐观,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学生书写的“关键期”即一、二年级就应把习惯给培养起来。
6 坚持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个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恰当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去完成任务。因为课外阅读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不成问题,可对于不自觉的学生,就成了一个“幌子”,往往效果不佳。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笔者把读课外书当成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读半小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写出书名与页数,要求家长签字。每个月学生把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交流一次,笔者不定时抽查。另外,笔者还严格自我要求,每个星期读一本课外书,也摘抄部分好词佳句,并且在阅读课上与学生共同分享。笔者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尽量落到实处,丰富了知识,阅读能力普遍提高。
7 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不会写或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以及课文作者的生平概况等,于是开口便询问老师或者家长,老师或家长如果立即告诉他们,容易促使学生养成不爱动手、懒惰的习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这对于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人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高年段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资料,了解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古诗词教学如果不联系作者的生平、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很难让学生有深切感悟的。就拿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来说,同是咏梅,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一去千里,相去甚远,关键在于2位作者的生活经历与人生观念不同所致。如果学生课前对陆游和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了解甚少,他们是很难真正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大李佃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