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西方文化,必先学习西文,这是严复创作《英文汉诂》的目的。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指出:作为拼切文字,英语多形态变化,而汉语多用别立之字表示词汇和语法意义;英汉语之间存在相通之处,汉语语法可以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英汉语言对比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归因于欧亚人种同源。
  【关键词】严复 英汉语言对比 英文汉诂
  在严复所处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严复最终选择了引介西学,从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英文汉诂》,严复将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因此,严复的中西文化对比是他进行英汉对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 《英文汉诂》研究概述
  《英文汉诂》是严复应其学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书,是“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至于析辞而止。旁行斜上,释以汉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诂》”。(严复,1933:序)作为中国首部介绍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汉诂》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二十余次,(张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还有重印本。商务印书馆对该书的评价极高:“……是诚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也”。(转引自邹振环,2007:54)学者文人纷纷著书立说,表示对该书的推崇之情。周作人认为英文文法上,“中国没有一本可以与《英文汉诂》相比的书”。(钟叔和,1998:784-785)彦惠庆(2003:18)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严复贡献给中国学人的《英文汉诂》“堪称学术精品”。
  2 《英文汉沽》中英汉语言对比
  尽管是一本语言学著作,严复对于英文文法的讲解并没有鹦鹉学舌般的照抄照译,而是辅之以中国语言文化的典型例证。他不仅透过语言文字的对比来考察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甚至还有通过文法对比来进行多种文化的比较。
  2.1 英汉语言的差异性
  首先,词法的差异。英文的挈合是“提挈联合句段者”,而在中文“凡领句虚字,皆归此类。”中文的同字异部“往往其形不变,而变其音,在古则有长呼短呼,在今则有圜破之法”,如例:恶恶臭好好色;“而西文以其拼切为字,故得即其形而变之”。为了表示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中文唯有句中别行另加字为之”。以“今之隐几非昔之隐几”为例,其中的两个“隐”形式上没有区别,用“今”和“昔”表明了时间的差异。
  英文名物与称代字有单复数之分,“于中文不多见,然亦不可谓无”,如表单数的“我”“吾”,表同类的“吾党”“吾曹”,表复数的“而曹”“汝辈”。英文中的复牒称代 “几为中文之所无,而中西句法大异由此”。对于英文中的引牒之字,“中文常寓于‘之’、‘其’诸代名中,无独用之挈合”。如 “吾知其为诳者”。古英语中云谓的既事(过去式)添加尾声,相当于中文的“已爱”或“爱了”。作为拼切文字,西文“易磨损而合一,中文不易合也,不易合,故终为分立之字”,即通过添加“已”“了”等构成“爱”的既事。
  2.2 英汉语言的相似性
  首先,语音上的相似性。严复认为英文的元音“同于中国之宫商角徵羽;亦有变音,与中国同”。严格来说,元音与五音不完全对应,此处严复对比的目的只是为学习者学习英语元音提供一种参照。在划分英文单词音节的时候,“但若于音无害,则其分之也,当依造字之意为之,此与中文偏旁之义正同”,此“乃依罗马希腊原文,而后法割裂不成文故耳”。
  其次,关于词法的相似性。英字“名物与介系合,……其加诸云谓,或区别字者,可作疏状字观;…其在中文,实亦同此”。如“立于朝→ 立何所也”。同时,汉语的“矣”字含有英文完成式的意思。英文中主物之名的构成是名词后加尾声,“与中文‘之’字为用正同”。中文表程度时根据语境推断或用诸如“较”“最”“极”等字表示。英文中也有借助其他词表程度的情况。“英文中的云谓,有不加尾声,但变其主音”,可以使名物等实字转成云谓等虚字,这与中国文字正同,“蓋即中文之读破法”,如“春风风人,下雨雨人”。英文中的容状疏状多由“区别部字 尾声”构成,“与中国之‘如’‘然’等字同义”,如“勃然”“翕然”,因此“其制字之法,中西正同”。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承认英汉之间存在差异,严复仍然试图将汉语语法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尽量在古汉语中找到与英文文法的对应之处。英汉语言的相似性会使国人误以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一脉相通之处,从而消弭对异国文化的敌意,有利于国人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2.3 基于语言相似性的亚洲与美洲、欧洲人种同源
  在《英文汉诂》中,严复通过对比分析汉语与英语以及其他语言文化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亚洲与美洲、欧洲人种同源的观点,该观点是基于以下证据提出的。
  第一,古汉语、日语和美洲茵陈人语对云谓字的使用。从云谓字看,“东洲之语”的“云谓字”常用于句末,如庄子“奚以之万里以南为”。“其在日本语言,尤为显著,美洲茵陈人语亦然,故此治言语学者,谓此乃亚墨原人同种之证。”又英文第三人称无主云谓句子,与中文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相似,“雨”和“出日”是云谓,因不知事主,就用“其”来代替。
  第二,上古英语与古汉语都曾用独立之字表意,后演变成尾声。上古英语中“尾声者皆独立之字”,“正如中文之用‘如’用‘然’,如‘勃然变色’”。因此,严复认为“西文上古,与中国文字正同”,“西文能合能变”的原因在于“其为字母拼切,柔而易流”,“而中国既用六书,木疆难变,然而字音切合,由二成一者亦多,如‘不可’为‘叵’,‘之于’为‘诸’,‘而已’为‘耳’”,所以(中文)“不可言不变也”。
  第三,上古汉语与上古欧洲语的人身代词、反身代词的位置和功能相似。从“三身之代词”看,“英文古似德文……西文称谓,当隆古时,与中国同;而第三身……尤与吾文之‘伊’‘他’同原。”因此,“案中西古语多同,……可知欧亚之民,古为同种非传会也”。英语中的反身之称代为名物,犹言其身,其“一己”…… “克己”,“尽己”,“自尽”;所以严复认为“中西古语之同”。
  第四,中西制字法有相同之处。英文会合之字多用换头。因此“中西言语,当上古时,本为合一”。英文中有表“大”意的尾声,而“中文六书,凡字之从‘于’‘奔’‘贲’诸声者,皆含‘大’意,其制字之音义,与此乃暗合”。
  严复根据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推断亚、美、欧人种同源,语言学上的根据并不充分。(文贵良,2009)但是严复这种“会通中西”的做法使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由此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3 结语
  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出于引介西方文化的目的,严复强调的是英汉语言的相似之处,甚至提出了亚欧人种同源的观点。当然,严复在《英文汉诂》中的语言对比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其研究包含在文化对比和实际应用(如翻译)之中,缺乏对比的理论,使得其研究较凌乱,不成系统,很多问题浅谈辄止,没有深入展开。同时,严复仅根据语言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断亚欧人种同源,论证不充分,结论过于草率。但是,严复英汉对比研究中的这些不足有其时代局限性,同时与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西学有关,我们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他的研究及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应详,皮后锋编.《严复集》补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严复.英文汉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5.
  [4]邹振环.翻译大师笔下的英文文法书——严复与《英文汉诂》[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7(3):51-6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对我国高校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相关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方面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建立并实施新时期符合我国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合理的、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需求 能力 培养  一、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居民旅游休闲等活动越来
【摘 要】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授予学生这把“读写结合”的学习“钥匙”,引导学生开启阅读、写作的新大门,探究出更多“读写”奥秘。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的四个策略,以期提升读写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因为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深入研究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措施缓解、消除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品质,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意义也十分重大。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解决对策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剖析  (一)客观性因素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一项时代课题。以学校为平台,从区域非遗项目入手,培养儿童作为非遗传承人,既可传承文化,彰显区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儿童活动品质,又可借非遗持久的生命力,为农村儿童打造一个多彩又有厚度的高品质童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儿童;品质童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
【摘 要】本文首先概括了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这一教育模式对教师、学生的影响,在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和STEAM教育的契合点的基础上,对STEAM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在教学中落实STEAM教育理念的重构性、创新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大胆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STEAM;教育创新;素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
【摘 要】幼儿园的绘本是一项重要的教学项目,具有一些其他课本没有的特点,比如画面直观简单,具有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充分利用这些绘本能够增加幼儿的阅读知识总量,从而帮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收获丰富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资源;绘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79-02  【Abstract】P
【摘 要】目前的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家长和教师对各自角色责任意识欠缺、定位不准的问题。对此,我们以深化教师主导意识为前提,以开展班级特色活动为核心,以“树典型、立榜样”为突破,力求促进家长及教师角色状态的更新:即父亲角色“归位”、母亲角色“正位”、教师角色“深位”,使其与家校深度合作步入良性循环。  【关键词】家校深度合作;角色状态更新;班级特色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
一、大学生阅读调查对象与方法  课题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网络问卷100份,纸质问卷100份),其中本科生120人,专科生80人,总计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7份,问卷有效率为99%。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读书的类别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历史小说类易让大学生接受,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看社会上流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幼儿对水墨画艺术的兴趣有积极的意义。幼儿园可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创设水墨艺术环境,加强日常管理;积累研究成果,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研究成果经验分享等进行水墨画教学实践,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尽情表达,在自由创造中回归童真。  【关键词】幼儿;水墨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
【摘 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电大英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转换角色。从《开放英语1》教学案例出发,探讨了电大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咨询者、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等多元角色。  【关键词】自主学习 模式 教师角色  一、电大《开放英语1》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开放英语1》以晓燕在伦敦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娱乐活动为主线,涉及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