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进行原位测试等方面,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勘察成果报告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环节的顺利进行, 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使用安全。切实保证工程勘察质量, 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1、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2、界面划分问题
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3、地质形态问题
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4、岩土参数问题
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5、综合能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6、技术素质问题
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究其原因, 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 互相压价, 互相竞争, 中标的勘察费很低, 致使勘察工作粗糙, 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 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 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 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 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 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 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 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 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 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 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審核人, 审定人, 国家也应划定门槛, 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 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工程勘察质量, 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 又安全的基础上,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 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 补充印证, 归纳总结的能力, 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目前, 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势有关, 但仍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 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 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 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 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
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 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 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 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 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 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 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 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 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 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 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 健全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运用过程方法, 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 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 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 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 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 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 1)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 可使用克里格法。
( 2)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 为提高精确度, 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
( 3) 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使用回归分析。
( 4) 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 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并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进行原位测试等方面,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薛金贤,陈国国.勘察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J]. 山西建筑. 2011(01)
[2] 陈继祥,蒋峰.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J]. 科技风. 2010(15)
[3] 杨弘,刘洁,刘雷,彭狄,邝松添,汤志权.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J]. 河南科技. 2010(0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勘察成果报告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环节的顺利进行, 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使用安全。切实保证工程勘察质量, 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1、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2、界面划分问题
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3、地质形态问题
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4、岩土参数问题
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5、综合能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6、技术素质问题
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究其原因, 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 互相压价, 互相竞争, 中标的勘察费很低, 致使勘察工作粗糙, 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 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 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 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 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 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 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 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 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 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 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審核人, 审定人, 国家也应划定门槛, 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 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工程勘察质量, 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 又安全的基础上,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 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 补充印证, 归纳总结的能力, 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目前, 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势有关, 但仍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 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 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 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 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
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 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 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 2) 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 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 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 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 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 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 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 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 健全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运用过程方法, 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 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 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 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 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 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 1) 在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 可使用克里格法。
( 2) 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 为提高精确度, 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
( 3) 岩土工程勘测中, 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使用回归分析。
( 4) 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 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并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进行原位测试等方面,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同时结合地区经验,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薛金贤,陈国国.勘察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J]. 山西建筑. 2011(01)
[2] 陈继祥,蒋峰.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J]. 科技风. 2010(15)
[3] 杨弘,刘洁,刘雷,彭狄,邝松添,汤志权.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J]. 河南科技.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