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广大的教学实践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课。新理念、新方向、新措施成为课堂教学优化的主题。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呆板的、缺乏课堂生气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创设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这样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望,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重视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挖掘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实际,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大的空间。特别是要从教学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从不同的情景去发现问题,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3.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3.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3重表述的规范。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3.4重审题训练。老师坚决不念题,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是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4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4.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 (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5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情感意识和效率意识;将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情景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不准”(不准满堂灌,不准只“听说”不“读写”,不准脱离教材进行教学)、“三讲、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三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举)、“五让”(在教学中,要让学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要变“课堂”为“学堂”,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协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感悟、体验;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表述,成为学习的主人。
6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进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6.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想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6.2练习比赛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做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让“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将答卷交给老师,老师按送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评出优胜组。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呆板的、缺乏课堂生气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创设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这样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望,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重视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挖掘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实际,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大的空间。特别是要从教学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从不同的情景去发现问题,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很快便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3.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3.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3重表述的规范。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3.4重审题训练。老师坚决不念题,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是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4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4.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 (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5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情感意识和效率意识;将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情景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不准”(不准满堂灌,不准只“听说”不“读写”,不准脱离教材进行教学)、“三讲、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三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举)、“五让”(在教学中,要让学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要变“课堂”为“学堂”,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协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感悟、体验;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表述,成为学习的主人。
6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进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6.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想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6.2练习比赛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做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让“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将答卷交给老师,老师按送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评出优胜组。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