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_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如何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只有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将所学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其主体意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注重对话互动,凸现自主性
  
  对话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教与学并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流与沟通中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师生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间的话语交流与双方的精神相通,分享彼此的知识、信息和经验,还是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请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离不开水的地方有哪些?
  生1:我上学时离不开水,总带个小水壶呢,我口渴了就喝口水。
  师:你懂得爱自己,不让自己口渴。
  生2:我手脏了,离不开水。
  生3:我洗手帕离不开水。
  师: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同学!
  生4:我洗头发要用到水。
  生5:我养的金鱼离不开水。
  师:是呀!动物也很需要水。
  生6:妈妈煮饭做菜离不开水。
  生7:我冲厕所离不开水,要是家里没有水,卫生间会很臭。
  生8:家里如果没有水,我洗个澡都很不方便。
  生9:我妈妈栽的花离不开水。我家的花枯萎了,房间就不美了。
  生10:我们校园的树木、花草离不开水,没有水树木会变得没精神,校园也不美了。
  师:哟!是的,水的用处还真大呢!
  从以上片段中不难看出,对话调动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知识和人格因素,而且也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入课程的有效方式。师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更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相互之间的言说和彼此倾听。正是在对话中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处处需要水,生活中离不开水,其教学意义便悄然而生。也正是在对话中,学生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放飞自己的情感,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二、注重走出教材,体现现实性
  
  小学生的思想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他们积极向上,喜欢模仿,生活中生动鲜活的形象远比那些枯燥呆板的书本形象更易让他们接受。结合现实生活,树立学生身边或同龄人的榜样,那些看得见的鲜活的人和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其感染力和教育效果也更强一些。在设计《伸出爱的手》一课教案时,教师大胆走出教材,在校园内外寻找能帮助同学们进行情感体验的自主学习的鲜活的内容。如把学校的德育基地(县福利院)中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内容搬上课堂。以学校每学年组织中高年段学生到县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事的录像资料代替教材的内容。正式上课时,老师给学生播放自己身边的同学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的录像,以此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对照自己,从榜样身上找到学习之处,从而使学生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会学生到课本之外去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上《伸出爱的手》一课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搜集我国为保障残疾人的正当权益所采取的措施和各地开展助残活动的资料的任务。同时,教师自己也通过上网查找一些资料,以补充学生搜集的不足。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信息,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与本课相关的课外知识,使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注重实践体验,感受真实性
  
  如果说加强师生对话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让学生在课堂中自我践行、自我体验、大胆探索,充分挖掘他们自我教育的功能,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
  1.提供学生自我践行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5年度“中国骄傲”人物之一的深圳女孩袁媛,她的事迹众所周知。这位7周岁的小女孩,临危不乱,挽救了煤气中毒的父母的生命。她的事例,正说明了“体验”的重要性。袁媛所在班级此前刚好在课堂上排演过一场由她和其他几位同学出演的“液化气中毒该怎么办”的小品。小品讲述的是3位小学生正在做作业,其中一位去卫生间洗澡,久久没有回来,后来,被发现晕倒在卫生间里。慌忙中,一位学生上前使劲抢拉晕倒者,另一位学生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及时指出了同学们的错误,然后教导了正确的急救方法,再按照正确的方法将小品排演一次。经过两次排演,学生们将正确的急救措施记在心里。正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中诸如火灾、触电、溺水等发生时,都可以相类似的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
  2.巧用多媒体课件。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动漫、游戏等十分感兴趣,这就有赖于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产生情感、明白道理。
  首先,运用于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比如,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演示课件,以“水娃娃”上下翻滚、跳跃的精灵形象,在动听的音乐中,一会儿钻入水缸养鱼,一会儿勇冲向前扑灭大火,一会儿融入大海,一会儿升为云雾……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下,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水的用处。
  其次,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加以运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中“浪费水”“缺水”的课件场景展示,能很容易地让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又如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教师适时展示课件“火灾逃生”场景。这样,学生对课件资料的感性认识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经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会随之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国援外培训是通过培训为受援国学员传授知识和技术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活动,培训多以讲座、现场教学、参观考查和文化体验的形式展开。由于部分授课专家的语言障碍,
单样本人脸识别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热门话题。单张训练样本条件下训练样本的缺少和复杂的类内人脸表情、光照、遮挡变化给单样本人脸识别研究带来困难。传统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构成过完备的字典,因而在单样本条件下识别效果明显下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监督自编码器的带变化人脸样本生成方法,在保留身份信息的同时自动生成带变化的人脸图像用于单样本条件下的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转移酶(KDM5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KDM5B对宫颈癌干细胞(CC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KDM5B在
不久前,在语文教学中碰到这样的事:有一次批改作文时,看到班上一个学生的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我很是生气,提笔在文章后面批道:“我的眼睛太小,实在看不清你写的是草书还是天书!”第二次作文交来后,我发现前面的评语只剩下一点很小的痕迹,原来被涂改液涂掉了,而且学生自己用红笔批上一个“优”字。这显然是对我批语表示的“抗议”。再看新交来的作文,字迹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内容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