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从文本出发,把二晏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进行整理加工,并据此进行论述总结,以期对二晏词中的女性形象做一次相对整体和系统的把握。通过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二晏词中不同类型的女性,以及二晏父子怎样以他们的生命才情,在词的园地里,种出了多么美丽的朵朵女人花,这也为我们认识当时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窗口。
一、农事女
农事女主要是指以从事某种农事活动而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二晏词作中出现的这类人物主要包括两种,即以从事采桑和采莲两种活动而出现的女性形象,其中在晏几道词中又主要指采莲女这一类人物形象。
(一)采桑女
在二晏词中,采桑女这一形象只在晏殊词中出现过一次,形象是清新活泼的,兼具自然与人物生命灵动之美。如《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就对人物的描写较有特色,它不像以往前人许多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主要将目光放在对人物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些活动表现上,而是首先集中笔墨描写了富有动感且富乡土气息的暮春景色。上阙众多秀美明净的意象被描摹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人物活动的背景画面十分清新美丽,足见春色之骄人,也尽显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細致和对出场所作铺垫之充分。描写采桑女子形象更是娓娓动人,无形中读者也自然会被她们身上所洋溢出的那种青春健康的气息所感染。
(二)采莲女
晏几道在描写这些采莲女的形象时,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即着重通过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采莲女的内心世界,而较少描写到她们的外貌等方面。如《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一词,这是小晏词描写采莲女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显而易见,全词并不着重要写采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貌之美,而是在着重写采莲女在采莲时的周围自然环境之美和采莲女自身内在的心灵之美,别具情韵,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描写也更为细腻。
二、闺中女
闺中女主要指在作品中出现于闺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通常不能像农事女那样以大自然为活动的背景舞台来展示出自己更贴近自然的朴素醇美的优美形象,而只能在闺阁庭院这样狭小的空间里独自咀嚼着伤离怀人之苦或闲愁幽恨之悲。根据这两种心绪情状的不同,闺阁女又可分为思妇和怨妇两小类。
(一)思妇
思妇,即是指留待闺阁之中对在外的所爱之人或心上人日夜相思且期盼着能与之早日相聚的女子。
在晏殊的词作中,虽有通过具体细节动作乃至通过魂梦等表现思妇的相思之苦,但作者似乎更喜欢直接以白描的手法对思妇进行外貌的描写。写她们的衣着服饰,写她们的面貌容仪,词中虽时时直接毫不掩饰地点明“相思”的主题,不忘在内心世界中挖掘她们的情感,但作者对这种“相思”情感的表现似乎又是有节制的,不愿作过多的流露。
晏几道词中虽然偶尔也会见到作者会以白描的手法对思妇的外貌进行描写或者以“相思”二字直接明白地点破思妇的情感心结,但作者似乎更擅长通过对梦境、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等细节以及时空的变化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思妇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感也不见有丝毫的节制,完全是顺其自然,任其倾泻而成的。其《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一词描写了一位因思念至极而似无以解脱的闺中思妇的形象,抒写了闺中居者对他乡行者深沉思念的情怀。词的最后 “梦魂纵有也成虚”表明女主人公己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己经略微显出一点因思念无果而绝望的情感,而接下来的一句却更是将这种情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真是夜来空有相思,竟连梦也难成,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都不能如愿,更令人难以为怀。
(二)怨妇
怨妇是二晏词中闺中女的另一类人物形象,她们的哀怨幽恨是主要的表现对象,而这种哀怨幽恨或主要是由于遭遇被抛弃,或主要是由于失去宠爱,亦或主要是由于莫名的烦恼所致。
在晏殊词中,怨妇这一类形象的画面感仍主要是淡淡的,人物的姿态仍是时常保持着一种大家似的风范,词中人物所表现的哀怨情感可能是莫名的,但往往如山间澄净的泉水泪泪地自然流出,并不是以浓烈来眩人耳目,如《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一词描写了一位在春末夏初时节,心生闲愁幽恨的闺阁女子的形象,作者采用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由景入情,由人物动作、外貌而至心理动态的写法,虽谈不上有何特别的新奇之处,但由于作者比较善于观察和描写富有特征的物态人情,因此便也成功地表现出了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特定心理和情感。
在晏几道的同类词中,即便是要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哀愁,词中的怨妇形象的画面感仍是较强烈而鲜明的,所表达的情感如一匹拉着车而仍能飞奔的马,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管理束缚,但仍是抑制不住生命勃发的张力,如《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塑造的是一位在晚春时节心绪不宁并颇有哀怨的闺阁女子的形象。不似其父晏殊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比较喜欢从多个角度去进行,晏几道在表现此类人物形象时,更多的专注于从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方面来展开。作者采用的也仍是传统的由景入情的写法,对表现人物的角度也更为专一和深入。
三、歌舞女
歌舞女也主要是就二晏词中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而言,是一集合性概念,包括歌女、舞女和乐女等三个小类别的人物形象,即主要指以表演歌唱、舞蹈和演奏音乐等为明显目的或直接以表演者的形象出现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表现这些色艺双绝的人物形象时,也并没有仅仅关注到她们出众的容貌和高超的歌舞及音乐演奏等多方面的习艺,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既揭示出了她们情感上的变化,也展示出了她们美丽的心灵,以鲜活的生命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晏殊有一首描写歌女且在整个《珠玉词》中其风格也显较为独特的词作需引起应有的注意,这就是作者题为“赠歌者”的《山亭柳》一词。在这首词里作者借歌女的口吻完成了对歌一女形象的塑造和歌女自身经历的记述。显然,这位歌女的身世遭遇引起了作者较深程度的共鸣。这说明,作者虽曾长期位居高位,但也还是有机会关注到了歌女生活的另一面。这首词便是作者少见地站在歌女视角上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位年老色衰并且身世坎坷的歌女形象。
晏几道的词中虽亦有被视为点缀生活之一部分来描写的歌舞女,但其词作的一个总体趋向是,歌女的生活状态或内心世界得到了作者更多的也更深入的关注和表现。下面试看晏几道的一首词《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眩,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这首词通过描写弹筝,塑造了一位当筵演奏而技艺高超,却心有幽恨的美丽乐女形象,整个画面的流动感和表现力都很强,但却似被蒙上了一层哀怨的情感面纱,哀怨之情是贯穿了整首词的始终。结尾两句写出了这位乐女在把乐曲弹入令人“断肠”的境界时,其象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敛起双目低垂的情态,她的凄凉和悲哀的情感还是非常明显地流露出来,尤其这位弹筝的乐女最后留给读者的“春山眉黛低”那无言的一低头的温柔,似无声胜有声地传达着一种意味深长的意蕴。至此,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乐女的形象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张草纫.二晏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
[2]邓桃莉,徐胜利.谈宋词中女性形象的情态描写[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3]翁源昌.晏几道、朱淑真词的女性形象之比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02.
[4]叶嘉莹.试论唐宋词中女性形象特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一、农事女
农事女主要是指以从事某种农事活动而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二晏词作中出现的这类人物主要包括两种,即以从事采桑和采莲两种活动而出现的女性形象,其中在晏几道词中又主要指采莲女这一类人物形象。
(一)采桑女
在二晏词中,采桑女这一形象只在晏殊词中出现过一次,形象是清新活泼的,兼具自然与人物生命灵动之美。如《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就对人物的描写较有特色,它不像以往前人许多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主要将目光放在对人物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些活动表现上,而是首先集中笔墨描写了富有动感且富乡土气息的暮春景色。上阙众多秀美明净的意象被描摹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人物活动的背景画面十分清新美丽,足见春色之骄人,也尽显作者对景物观察的細致和对出场所作铺垫之充分。描写采桑女子形象更是娓娓动人,无形中读者也自然会被她们身上所洋溢出的那种青春健康的气息所感染。
(二)采莲女
晏几道在描写这些采莲女的形象时,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些女性的内心世界,即着重通过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采莲女的内心世界,而较少描写到她们的外貌等方面。如《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一词,这是小晏词描写采莲女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显而易见,全词并不着重要写采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貌之美,而是在着重写采莲女在采莲时的周围自然环境之美和采莲女自身内在的心灵之美,别具情韵,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描写也更为细腻。
二、闺中女
闺中女主要指在作品中出现于闺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通常不能像农事女那样以大自然为活动的背景舞台来展示出自己更贴近自然的朴素醇美的优美形象,而只能在闺阁庭院这样狭小的空间里独自咀嚼着伤离怀人之苦或闲愁幽恨之悲。根据这两种心绪情状的不同,闺阁女又可分为思妇和怨妇两小类。
(一)思妇
思妇,即是指留待闺阁之中对在外的所爱之人或心上人日夜相思且期盼着能与之早日相聚的女子。
在晏殊的词作中,虽有通过具体细节动作乃至通过魂梦等表现思妇的相思之苦,但作者似乎更喜欢直接以白描的手法对思妇进行外貌的描写。写她们的衣着服饰,写她们的面貌容仪,词中虽时时直接毫不掩饰地点明“相思”的主题,不忘在内心世界中挖掘她们的情感,但作者对这种“相思”情感的表现似乎又是有节制的,不愿作过多的流露。
晏几道词中虽然偶尔也会见到作者会以白描的手法对思妇的外貌进行描写或者以“相思”二字直接明白地点破思妇的情感心结,但作者似乎更擅长通过对梦境、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等细节以及时空的变化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思妇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感也不见有丝毫的节制,完全是顺其自然,任其倾泻而成的。其《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一词描写了一位因思念至极而似无以解脱的闺中思妇的形象,抒写了闺中居者对他乡行者深沉思念的情怀。词的最后 “梦魂纵有也成虚”表明女主人公己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己经略微显出一点因思念无果而绝望的情感,而接下来的一句却更是将这种情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真是夜来空有相思,竟连梦也难成,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都不能如愿,更令人难以为怀。
(二)怨妇
怨妇是二晏词中闺中女的另一类人物形象,她们的哀怨幽恨是主要的表现对象,而这种哀怨幽恨或主要是由于遭遇被抛弃,或主要是由于失去宠爱,亦或主要是由于莫名的烦恼所致。
在晏殊词中,怨妇这一类形象的画面感仍主要是淡淡的,人物的姿态仍是时常保持着一种大家似的风范,词中人物所表现的哀怨情感可能是莫名的,但往往如山间澄净的泉水泪泪地自然流出,并不是以浓烈来眩人耳目,如《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一词描写了一位在春末夏初时节,心生闲愁幽恨的闺阁女子的形象,作者采用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由景入情,由人物动作、外貌而至心理动态的写法,虽谈不上有何特别的新奇之处,但由于作者比较善于观察和描写富有特征的物态人情,因此便也成功地表现出了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特定心理和情感。
在晏几道的同类词中,即便是要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哀愁,词中的怨妇形象的画面感仍是较强烈而鲜明的,所表达的情感如一匹拉着车而仍能飞奔的马,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管理束缚,但仍是抑制不住生命勃发的张力,如《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塑造的是一位在晚春时节心绪不宁并颇有哀怨的闺阁女子的形象。不似其父晏殊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比较喜欢从多个角度去进行,晏几道在表现此类人物形象时,更多的专注于从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方面来展开。作者采用的也仍是传统的由景入情的写法,对表现人物的角度也更为专一和深入。
三、歌舞女
歌舞女也主要是就二晏词中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而言,是一集合性概念,包括歌女、舞女和乐女等三个小类别的人物形象,即主要指以表演歌唱、舞蹈和演奏音乐等为明显目的或直接以表演者的形象出现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表现这些色艺双绝的人物形象时,也并没有仅仅关注到她们出众的容貌和高超的歌舞及音乐演奏等多方面的习艺,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既揭示出了她们情感上的变化,也展示出了她们美丽的心灵,以鲜活的生命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晏殊有一首描写歌女且在整个《珠玉词》中其风格也显较为独特的词作需引起应有的注意,这就是作者题为“赠歌者”的《山亭柳》一词。在这首词里作者借歌女的口吻完成了对歌一女形象的塑造和歌女自身经历的记述。显然,这位歌女的身世遭遇引起了作者较深程度的共鸣。这说明,作者虽曾长期位居高位,但也还是有机会关注到了歌女生活的另一面。这首词便是作者少见地站在歌女视角上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位年老色衰并且身世坎坷的歌女形象。
晏几道的词中虽亦有被视为点缀生活之一部分来描写的歌舞女,但其词作的一个总体趋向是,歌女的生活状态或内心世界得到了作者更多的也更深入的关注和表现。下面试看晏几道的一首词《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眩,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这首词通过描写弹筝,塑造了一位当筵演奏而技艺高超,却心有幽恨的美丽乐女形象,整个画面的流动感和表现力都很强,但却似被蒙上了一层哀怨的情感面纱,哀怨之情是贯穿了整首词的始终。结尾两句写出了这位乐女在把乐曲弹入令人“断肠”的境界时,其象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敛起双目低垂的情态,她的凄凉和悲哀的情感还是非常明显地流露出来,尤其这位弹筝的乐女最后留给读者的“春山眉黛低”那无言的一低头的温柔,似无声胜有声地传达着一种意味深长的意蕴。至此,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乐女的形象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使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张草纫.二晏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
[2]邓桃莉,徐胜利.谈宋词中女性形象的情态描写[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3]翁源昌.晏几道、朱淑真词的女性形象之比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02.
[4]叶嘉莹.试论唐宋词中女性形象特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