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已进入信息社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到步入社会,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尤为重要。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突出技术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该学科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计算机可以打游戏、看电影、聊天、收发邮件,所以都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许多内容需要记忆,并且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沉迷于游戏。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同时,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任务设置的循序渐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资料、信息搜集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得到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其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不同课程的素材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满足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多学习计算机知识,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课的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得到进步。
五、分层次教学
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次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应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如在教学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时,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在小学都学过信息技术,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学会制作幻灯片了,而也有两个班的学生小学时学校没开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一点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于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套幻灯片,同时把学长们的优秀作品展示他们,让他们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到的知识记得也更牢固。而对于没学过该课内容的学生,则由老师从头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具体做法,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们一定会受益终生。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同时,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任务设置的循序渐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资料、信息搜集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得到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其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不同课程的素材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满足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多学习计算机知识,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课的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得到进步。
五、分层次教学
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次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应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如在教学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时,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在小学都学过信息技术,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学会制作幻灯片了,而也有两个班的学生小学时学校没开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一点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于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套幻灯片,同时把学长们的优秀作品展示他们,让他们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到的知识记得也更牢固。而对于没学过该课内容的学生,则由老师从头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具体做法,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们一定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