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拿到富士X—S1,感觉它的个头、造型都像极了单反相机。很明显X—S1有意与入门级数码单反进行竞争。关于长焦机和单反优劣的争论从未终止过。当五六年前入门级数码单反价格动辄上万的时候,长焦机曾有过它的辉煌,富士、尼康、佳能、索尼等都曾推出过经典长焦机型。但如今入门数码单反套机已经降到了四五千元的价位,长焦机的价格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然而如果画质过硬的话,出门时我还是愿意带上长焦机的,毕竟它让我们无需购买多个镜头,并且方便轻装出行,不失为一个省心省力的选择。
从参数上看,X—S1各项指标并不十分突出,价格却接近双套头入门单反,这让我对它的性能产生了好奇。这款机型推出已近一年,依然摆在商家显眼的推荐位置。富士X—S1长焦机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也许只有使用后才会知道。
握持舒适,取景便利
富士X—S1机身覆盖了大量仿皮革橡胶涂层,对重点区域如右手拇指位置进行特殊照顾,让整体握持手感舒适,超越了一般入门级单反。各旋钮、按键的位置也相对合理,操控方便,很容易上手。
X—S1装备的3英寸可翻转LCD显示屏配合144万像素的EVF(电子取景器),让取景十分便利。无论用户之前习惯使用的是便携数码相机还是单反相机,都能够很快适应。它的144万像素EVF,画质细腻,亮度适中,在镜头焦距300毫米以下时能够快速构图拍摄,受延迟的影响较小。使用更长焦距的时候,经过一定时间,也基本能够适应延迟带来的困难。这块EVF的眼点也很高,戴着眼镜取景也没有太大的障碍。3英寸46万像素的LCD尽管在指标上没有92万或104万像素那样吸引人,但实际使用中几乎感受不出有什么差距。虽然翻转屏只能实现上下翻转,但也基本能满足除自拍之外的取景需求。
相对于渐成气候的长焦卡片机,富士X—S1更大的机身至少在两方面拥有优势:一方面,直径更大的镜头能够带来更好的画质;另一方面,类单反的机身能够带来更好的持握感。相信使用过大变焦比卡片机的用户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使用等效200毫米以上焦距时,几乎不可能稳定地构图。而使用X—S1,则可以像使用单反一样手托镜头,取景器紧贴眼眶。X—S1拥有比一般入门单反更宽大的手柄、比套镜更大直径的镜头,让用户能够很轻松地使用400毫米以上的焦段进行拍摄。
镜头优秀,适合各类题材
富士X—S1使用的这只富士龙24—624毫米 F2.8—F5.6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优秀的变焦体验。从24毫米变焦到300毫米左右的时候阻尼都很适中,300毫米以上阻尼略有变大,但依然保持了顺畅的手感。这一点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倍感顺畅,不会突兀地变焦,且不会出现变焦音等干扰。电动对焦环的阻尼非常小,一根手指就能轻松转动,在拍摄视频时用处更大:用拇指和食指控制变焦环,中指转动对焦环,拍摄出的画面稳定,且能够实现逐渐虚化的场景变换。随机配备的全金属遮光罩, 用料十足,内侧有数道横纹,使用中能有效避免眩光。
拿到相机之初,对富士这只变焦倍率高达26倍的镜头的成像质量,特别是对其长焦端成像的锐度有些怀疑。很快,X—S1的表现就让我打消了这种疑虑。即便在伸出至624毫米,全开光圈的情况下,这只镜头也基本能够“喂饱”1200万像素的传感器。九叶片的光圈,能够形成较规则的圆形,焦外虚化效果很好。畸变方面,无论是24毫米端的桶状畸变还是624毫米端的枕状畸变,也都比想象中要好很多,甚至好于我使用过的某些小变焦比单反镜头,适合拍摄各类小品图片。这款镜头的光学防抖效果也不错,手持拍摄时,最长端624毫米使用1/100秒的快门速度基本能够保证成功率,大约能够降低3—4挡安全快门。白天拍摄各类题材,基本无需固定物的支撑。
富士 X—S1超大的变焦比给人深刻印象,同时它也保留了强大的微距能力。在拥有1厘米超微距的同时,富士 X—S1全焦段都提供了出色的最近对焦距离。借助传感器尺寸上的优势,能够达到接近全画幅单反1:1的放大倍率。
X—S1的对焦速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在使用较短焦距时,基本能够在0.5秒之内完成对焦拍摄,当使用300毫米以上焦距时,对焦时间也基本能够控制在1秒以内,开启微距模式后,对焦速度略有下降。使用面部识别功能,在全焦段都能够很快找到取景范围中的人脸,对侧脸的识别角度能够达到90度左右。对于静止的题材,X—S1基本能够做到抬手就拍,但在面对运动题材时,无论是朝向镜头的纵向运动,还是横向的运动,X—S1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对焦方式还是其局限所在,特别是追随模式时,需要先将被摄体放至画面中央,按一下左方向键才能开始跟焦,这与传统的使用习惯不同。半按快门时取景中断也让捕捉运动物体变得困难。
画质中规中矩
X—S1使用一枚2/3英寸、1200万像素的EXR CMOS传感器。这样的数据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中规中矩。EXR CMOS技术的像素排列,让图片很难放大到1:1的水平,4000×3000的分辨率并不能完全释放,这让我在试用中感觉到,这枚传感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噪点控制方面,这枚EXR CMOS传感器感光度在ISO 100~ISO 400间拍摄的照片几乎看不到噪点,当ISO升至800,噪点开始出现。看来这方面富士还有提升的空间。
富士X—S1的目标用户是较为专业的人群,虽然也配备了全景模式、弱光拍摄、肖像、宠物等拍摄功能,但并没有消费级相机上流行的各类艺术滤镜效果,只保留了富士传统的几种“胶片模拟”效果,分别是“标准”、“鲜艳”、“柔和”、“黑白”,以及加上各色滤镜后的黑白效果。其中“鲜艳”模式出片颜色讨人喜爱,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原片控”,或者凡是照片都要拍RAW、之后过一遍后期的人,这个模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拍摄需求。
细节到位,实用至上
X—S1不乏让人惊喜的细节设计。X—S1有一个“礼仪模式”,即关闭相机的闪光灯、对焦声和快门声,能够通过“DISP/BACK”键快速启动和关闭。通常来说这些功能在便携相机上都藏在很深的菜单里,很多初学者甚至从来没有注意过,导致在安静的场合要么用“滴滴”声打扰他人,要么只能干脆不拍。使用X—S1,则能够快速关闭这些恼人的声音。
另一个细节是使用便捷的“变焦锁”。X—S1的镜头完全伸出时长度会增加1倍之多,富士却没有为它设计单反镜头常用的变焦锁来固定,而是采取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当旋转至36毫米左右时镜头长度达到最短,继续旋转至24毫米时又略有伸长,这样就不会因为地心引力的影响滑动。
在拍摄照片的功能之外,X—S1的视频拍摄也可圈可点。EXR CMOS的高动态范围,让视频明暗过渡的地方看上去很自然。对焦、变焦,相对长焦卡片机甚至单反也更加便利。X—S1预留了麦克风插口,拍摄家庭电影绰绰有余。
使用1800毫安大容量电池,让X—S1续航能力十分出色。试用期间,满电情况下拍摄300余张照片后,电量依然显示为满格。一块电池坚持一整天的拍摄不成问题。
试用小结
可以说,富士X—S1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一个大厂精品的实力。尽管5000多元的售价有些高,但的确高得有道理。一个好机身、一只好镜头、出色的手感、实用的功能、用心的细节,几乎足以打败入门级单反相机。希望富士将来为X—S1的继任机型配上一只更为成熟的EXR CMOS传感器,留住高端长焦机这个独特的定位,不要让X—S1成为旗舰长焦机的绝唱。
从参数上看,X—S1各项指标并不十分突出,价格却接近双套头入门单反,这让我对它的性能产生了好奇。这款机型推出已近一年,依然摆在商家显眼的推荐位置。富士X—S1长焦机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也许只有使用后才会知道。
握持舒适,取景便利
富士X—S1机身覆盖了大量仿皮革橡胶涂层,对重点区域如右手拇指位置进行特殊照顾,让整体握持手感舒适,超越了一般入门级单反。各旋钮、按键的位置也相对合理,操控方便,很容易上手。
X—S1装备的3英寸可翻转LCD显示屏配合144万像素的EVF(电子取景器),让取景十分便利。无论用户之前习惯使用的是便携数码相机还是单反相机,都能够很快适应。它的144万像素EVF,画质细腻,亮度适中,在镜头焦距300毫米以下时能够快速构图拍摄,受延迟的影响较小。使用更长焦距的时候,经过一定时间,也基本能够适应延迟带来的困难。这块EVF的眼点也很高,戴着眼镜取景也没有太大的障碍。3英寸46万像素的LCD尽管在指标上没有92万或104万像素那样吸引人,但实际使用中几乎感受不出有什么差距。虽然翻转屏只能实现上下翻转,但也基本能满足除自拍之外的取景需求。
相对于渐成气候的长焦卡片机,富士X—S1更大的机身至少在两方面拥有优势:一方面,直径更大的镜头能够带来更好的画质;另一方面,类单反的机身能够带来更好的持握感。相信使用过大变焦比卡片机的用户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使用等效200毫米以上焦距时,几乎不可能稳定地构图。而使用X—S1,则可以像使用单反一样手托镜头,取景器紧贴眼眶。X—S1拥有比一般入门单反更宽大的手柄、比套镜更大直径的镜头,让用户能够很轻松地使用400毫米以上的焦段进行拍摄。
镜头优秀,适合各类题材
富士X—S1使用的这只富士龙24—624毫米 F2.8—F5.6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优秀的变焦体验。从24毫米变焦到300毫米左右的时候阻尼都很适中,300毫米以上阻尼略有变大,但依然保持了顺畅的手感。这一点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倍感顺畅,不会突兀地变焦,且不会出现变焦音等干扰。电动对焦环的阻尼非常小,一根手指就能轻松转动,在拍摄视频时用处更大:用拇指和食指控制变焦环,中指转动对焦环,拍摄出的画面稳定,且能够实现逐渐虚化的场景变换。随机配备的全金属遮光罩, 用料十足,内侧有数道横纹,使用中能有效避免眩光。
拿到相机之初,对富士这只变焦倍率高达26倍的镜头的成像质量,特别是对其长焦端成像的锐度有些怀疑。很快,X—S1的表现就让我打消了这种疑虑。即便在伸出至624毫米,全开光圈的情况下,这只镜头也基本能够“喂饱”1200万像素的传感器。九叶片的光圈,能够形成较规则的圆形,焦外虚化效果很好。畸变方面,无论是24毫米端的桶状畸变还是624毫米端的枕状畸变,也都比想象中要好很多,甚至好于我使用过的某些小变焦比单反镜头,适合拍摄各类小品图片。这款镜头的光学防抖效果也不错,手持拍摄时,最长端624毫米使用1/100秒的快门速度基本能够保证成功率,大约能够降低3—4挡安全快门。白天拍摄各类题材,基本无需固定物的支撑。
富士 X—S1超大的变焦比给人深刻印象,同时它也保留了强大的微距能力。在拥有1厘米超微距的同时,富士 X—S1全焦段都提供了出色的最近对焦距离。借助传感器尺寸上的优势,能够达到接近全画幅单反1:1的放大倍率。
X—S1的对焦速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在使用较短焦距时,基本能够在0.5秒之内完成对焦拍摄,当使用300毫米以上焦距时,对焦时间也基本能够控制在1秒以内,开启微距模式后,对焦速度略有下降。使用面部识别功能,在全焦段都能够很快找到取景范围中的人脸,对侧脸的识别角度能够达到90度左右。对于静止的题材,X—S1基本能够做到抬手就拍,但在面对运动题材时,无论是朝向镜头的纵向运动,还是横向的运动,X—S1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对焦方式还是其局限所在,特别是追随模式时,需要先将被摄体放至画面中央,按一下左方向键才能开始跟焦,这与传统的使用习惯不同。半按快门时取景中断也让捕捉运动物体变得困难。
画质中规中矩
X—S1使用一枚2/3英寸、1200万像素的EXR CMOS传感器。这样的数据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中规中矩。EXR CMOS技术的像素排列,让图片很难放大到1:1的水平,4000×3000的分辨率并不能完全释放,这让我在试用中感觉到,这枚传感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噪点控制方面,这枚EXR CMOS传感器感光度在ISO 100~ISO 400间拍摄的照片几乎看不到噪点,当ISO升至800,噪点开始出现。看来这方面富士还有提升的空间。
富士X—S1的目标用户是较为专业的人群,虽然也配备了全景模式、弱光拍摄、肖像、宠物等拍摄功能,但并没有消费级相机上流行的各类艺术滤镜效果,只保留了富士传统的几种“胶片模拟”效果,分别是“标准”、“鲜艳”、“柔和”、“黑白”,以及加上各色滤镜后的黑白效果。其中“鲜艳”模式出片颜色讨人喜爱,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原片控”,或者凡是照片都要拍RAW、之后过一遍后期的人,这个模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拍摄需求。
细节到位,实用至上
X—S1不乏让人惊喜的细节设计。X—S1有一个“礼仪模式”,即关闭相机的闪光灯、对焦声和快门声,能够通过“DISP/BACK”键快速启动和关闭。通常来说这些功能在便携相机上都藏在很深的菜单里,很多初学者甚至从来没有注意过,导致在安静的场合要么用“滴滴”声打扰他人,要么只能干脆不拍。使用X—S1,则能够快速关闭这些恼人的声音。
另一个细节是使用便捷的“变焦锁”。X—S1的镜头完全伸出时长度会增加1倍之多,富士却没有为它设计单反镜头常用的变焦锁来固定,而是采取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当旋转至36毫米左右时镜头长度达到最短,继续旋转至24毫米时又略有伸长,这样就不会因为地心引力的影响滑动。
在拍摄照片的功能之外,X—S1的视频拍摄也可圈可点。EXR CMOS的高动态范围,让视频明暗过渡的地方看上去很自然。对焦、变焦,相对长焦卡片机甚至单反也更加便利。X—S1预留了麦克风插口,拍摄家庭电影绰绰有余。
使用1800毫安大容量电池,让X—S1续航能力十分出色。试用期间,满电情况下拍摄300余张照片后,电量依然显示为满格。一块电池坚持一整天的拍摄不成问题。
试用小结
可以说,富士X—S1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一个大厂精品的实力。尽管5000多元的售价有些高,但的确高得有道理。一个好机身、一只好镜头、出色的手感、实用的功能、用心的细节,几乎足以打败入门级单反相机。希望富士将来为X—S1的继任机型配上一只更为成熟的EXR CMOS传感器,留住高端长焦机这个独特的定位,不要让X—S1成为旗舰长焦机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