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和讨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在年龄、性别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的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在全部的治疗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无论是在左室射血分数、再入院率还是在疗效和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患者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使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达到最大剂量或耐受剂量,如果患者无法承受高剂量,那么低剂量的持续使用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临床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治疗的重点也由以往的改善当前症状向症状与预后“两手抓”的方向转变。由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β受体阻滞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46~73周岁之间。其中,有5例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35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冠心病。随后,将所涉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在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方式,即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初期2次/d,6.25mg/次,剂量的增加每2周进行一次,直至最大耐受剂量为止。最大耐受剂量的判断方式为加量失败2次。
1.3 疗效评价
显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得到2級改善。
有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得到1级改善。
无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再入院情况比较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在显效率、有效率、死亡率、再入院率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
2.2 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的差异比较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开始前大致相同,而在治疗结束后则出现了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减慢,肝肾功能、血压则无显著变化,美托洛尔的剂量为(94.40±42.31)mg/d。
3 讨论
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够对心脏进行保护,主要是基于其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会以心肌氧耗的增加为代价,而是通过对交感神经活性的抑制来进一步降低衰竭心肌的氧耗,从而达到能量平衡的目标。与此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生物学效能,对心室重构进行抑制,以便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治疗发挥作用后,获得更好的临床使用效果。因此,我国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都明确指出:全部无症状的左室功能衰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非有相应的禁忌,否则都应该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作为首选的临床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使用美托洛尔后,治疗效果和左室射血分数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较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另外,也提示了对于两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抑制能够产生相加作用。除此之外,治疗组患者的美托洛尔使用量较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偏小,说明在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情况下,低剂量的美托洛尔同样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或最大剂量,若患者无法耐受高剂量,那么低剂量的维持使用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花冠杰.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687-1688.
[2]李超、韦玉华,等.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柳州医学,2011,(3):138-140.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临床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治疗的重点也由以往的改善当前症状向症状与预后“两手抓”的方向转变。由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β受体阻滞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46~73周岁之间。其中,有5例患者为扩张性心肌病、35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冠心病。随后,将所涉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在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方式,即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初期2次/d,6.25mg/次,剂量的增加每2周进行一次,直至最大耐受剂量为止。最大耐受剂量的判断方式为加量失败2次。
1.3 疗效评价
显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得到2級改善。
有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得到1级改善。
无效判断标准:患者的心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或病情进一步恶化。
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再入院情况比较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在显效率、有效率、死亡率、再入院率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
2.2 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的差异比较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开始前大致相同,而在治疗结束后则出现了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减慢,肝肾功能、血压则无显著变化,美托洛尔的剂量为(94.40±42.31)mg/d。
3 讨论
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够对心脏进行保护,主要是基于其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会以心肌氧耗的增加为代价,而是通过对交感神经活性的抑制来进一步降低衰竭心肌的氧耗,从而达到能量平衡的目标。与此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生物学效能,对心室重构进行抑制,以便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治疗发挥作用后,获得更好的临床使用效果。因此,我国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都明确指出:全部无症状的左室功能衰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非有相应的禁忌,否则都应该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作为首选的临床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使用美托洛尔后,治疗效果和左室射血分数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较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另外,也提示了对于两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抑制能够产生相加作用。除此之外,治疗组患者的美托洛尔使用量较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偏小,说明在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情况下,低剂量的美托洛尔同样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或最大剂量,若患者无法耐受高剂量,那么低剂量的维持使用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花冠杰.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687-1688.
[2]李超、韦玉华,等.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柳州医学,2011,(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