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教育很多时候并不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放松情绪,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启发与引导,激发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研究途径
一、影响小学生美术情感教育的因素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在小学还占多数,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存在情感等心理问题已非个别现象。
(一)小学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但是他们的情绪常伴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情感不够稳定,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主要体现在:1.单纯而易于外露;2.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3.感受自我情感而不易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在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同学或同伴造成情感伤害,引起情感的冲突。
具体到美术学习中,情感问题主要体现为:1.不遵守课堂秩序,不积极回答问题而随意说话;2.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关心别人;3.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合作;4.随意破坏美术工具材料;5.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出现怯懦、孤僻、任性、冷漠、抗拒等情绪。
(二)教师重教材而轻情感沟通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美术教学一直没有发挥出它本身具有的重要情感教育功能。许多美术教师没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差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简单用“填鸭式”的方法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动辄训斥、挖苦, 甚至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往往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正常情感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培养途径
学生高尚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美术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高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石。针对小学生的情感特征,急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巧设情境,拨动情感之弦
兴趣是学生美术学习巨大的推动力。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美术学习乐园。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美术教室应突出“美”,可在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窗台上和柜子里摆放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如泥塑、壁挂、面具、脸谱、图腾柱等,让学生进了教室,仿佛走进艺术的殿堂。同时,教室的宽敞明亮,整洁美观,能让学生心情舒畅。课内外,师生将同学们亲手绘制的绘画、手工集中进行展览,让学生有亲切感、成就感。
课堂上,需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在充满新鲜感的艺术环境中去认识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用情感教育学生,与学生用心交流,相互尊重,实现平等上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对美术教学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自我理解与体验,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撞击和感染。因此,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营造温馨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如教师可以借助直观艺术形象——与美术教学有关的故事、诗歌、游戏和音乐等,通过学生眼看、耳听、思考及亲自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歌词进行美术创作,将取得较好的情感效果。
(二)多元互动,传递情感引发共鸣
1.以身作则,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言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刻在心上。教师良好的情绪常常会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榜样。课堂内外,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经常交流对美术教学的想法。学生如觉得教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将会增加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将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会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将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美术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2.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小学生知识量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因此,美术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他们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辨别好坏、美丑、善恶的能力和爱憎、好恶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美术课堂通常由自我创作和合作互动等学习方式组成。新课程強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強调学会学习。小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学生能通过尝试实践,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功与挫折,体味的学习的乐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创作形式,因而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合作画,就是集体、分小组或同桌一起共同完成一幅或多幅作品。由于合作绘画形式上的变异,满足了孩子们的新奇,好玩之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有的思路狭窄、中规中矩,有的思维活跃、异想天开。通过一起创作绘画,同学之间可取长补短,即使是水平相當的搭配,通过交流,也可以相互得到启发,拓展思路,丰富想象思维。平时,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同学之间易于产生磨擦、矛盾,但合作绘画能使学生在共同“作战”、共同完成任务中消除误会,增进友谊。此外,合作绘画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互助、自我约束和服从大局的好品德。 3.多元激励,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美术新课程的多元评价机制侧重对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过程性、情感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整体性、民主性、激励性、情感性等教育功能。教师要努力更新美术活动评价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降低美术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有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要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将激励性评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评价角度注重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树立美术学习的信心,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积极主动地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巧借资源,升华美术创作情感
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继承和开发传统美术和新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1.利用美术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愿望。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情感资源,教师应注重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发掘其中的深意,提高审美水平,领悟美术的魅力。学生通过系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的同时,还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2.利用手工教学,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在手工教学上,提倡“变废为美”“变废为宝”,做到少花钱也能上好美术课,使学生从小善于发现和收集一些边角料、废料进行美术加工,成为一件件精巧别致的艺术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3.利用创作教学,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创造思维的源泉来自生活,祖国辽阔的草野、壮丽的山河、澎湃的大海、繁华的都市、勤劳的人们……都是创作的好素材。如故乡是我们熟悉的地方,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每个人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描绘美丽的家园,可以增强学生眷恋故乡之情及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都是高尚的思想品德,可用这些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艺术的魅力。
4.利用节日教学,培养爱国情感。每逢“清明”“六一”“七一”“国庆”等节日,教师都可以讲些有关红旗、革命先烈、红领巾等故事,再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壮烈场景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实现小学美术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季燕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9(14).
[2]王林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J].學生之友,2013(3).
[3]王敏.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研究途径
一、影响小学生美术情感教育的因素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在小学还占多数,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存在情感等心理问题已非个别现象。
(一)小学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但是他们的情绪常伴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情感不够稳定,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主要体现在:1.单纯而易于外露;2.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3.感受自我情感而不易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在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同学或同伴造成情感伤害,引起情感的冲突。
具体到美术学习中,情感问题主要体现为:1.不遵守课堂秩序,不积极回答问题而随意说话;2.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关心别人;3.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合作;4.随意破坏美术工具材料;5.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出现怯懦、孤僻、任性、冷漠、抗拒等情绪。
(二)教师重教材而轻情感沟通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美术教学一直没有发挥出它本身具有的重要情感教育功能。许多美术教师没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差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简单用“填鸭式”的方法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动辄训斥、挖苦, 甚至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往往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正常情感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培养途径
学生高尚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美术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高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石。针对小学生的情感特征,急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巧设情境,拨动情感之弦
兴趣是学生美术学习巨大的推动力。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美术学习乐园。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美术教室应突出“美”,可在墙上张贴一些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窗台上和柜子里摆放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如泥塑、壁挂、面具、脸谱、图腾柱等,让学生进了教室,仿佛走进艺术的殿堂。同时,教室的宽敞明亮,整洁美观,能让学生心情舒畅。课内外,师生将同学们亲手绘制的绘画、手工集中进行展览,让学生有亲切感、成就感。
课堂上,需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在充满新鲜感的艺术环境中去认识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用情感教育学生,与学生用心交流,相互尊重,实现平等上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对美术教学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自我理解与体验,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撞击和感染。因此,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营造温馨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如教师可以借助直观艺术形象——与美术教学有关的故事、诗歌、游戏和音乐等,通过学生眼看、耳听、思考及亲自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歌词进行美术创作,将取得较好的情感效果。
(二)多元互动,传递情感引发共鸣
1.以身作则,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
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言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刻在心上。教师良好的情绪常常会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榜样。课堂内外,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经常交流对美术教学的想法。学生如觉得教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将会增加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将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会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将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美术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2.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小学生知识量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因此,美术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他们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辨别好坏、美丑、善恶的能力和爱憎、好恶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美术课堂通常由自我创作和合作互动等学习方式组成。新课程強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強调学会学习。小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学生能通过尝试实践,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功与挫折,体味的学习的乐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创作形式,因而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合作互动学习是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合作画,就是集体、分小组或同桌一起共同完成一幅或多幅作品。由于合作绘画形式上的变异,满足了孩子们的新奇,好玩之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有的思路狭窄、中规中矩,有的思维活跃、异想天开。通过一起创作绘画,同学之间可取长补短,即使是水平相當的搭配,通过交流,也可以相互得到启发,拓展思路,丰富想象思维。平时,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同学之间易于产生磨擦、矛盾,但合作绘画能使学生在共同“作战”、共同完成任务中消除误会,增进友谊。此外,合作绘画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互助、自我约束和服从大局的好品德。 3.多元激励,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美术新课程的多元评价机制侧重对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过程性、情感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整体性、民主性、激励性、情感性等教育功能。教师要努力更新美术活动评价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降低美术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有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要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将激励性评价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评价角度注重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树立美术学习的信心,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积极主动地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巧借资源,升华美术创作情感
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继承和开发传统美术和新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1.利用美术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愿望。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情感资源,教师应注重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发掘其中的深意,提高审美水平,领悟美术的魅力。学生通过系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的同时,还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2.利用手工教学,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在手工教学上,提倡“变废为美”“变废为宝”,做到少花钱也能上好美术课,使学生从小善于发现和收集一些边角料、废料进行美术加工,成为一件件精巧别致的艺术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3.利用创作教学,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创造思维的源泉来自生活,祖国辽阔的草野、壮丽的山河、澎湃的大海、繁华的都市、勤劳的人们……都是创作的好素材。如故乡是我们熟悉的地方,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每个人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描绘美丽的家园,可以增强学生眷恋故乡之情及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都是高尚的思想品德,可用这些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艺术的魅力。
4.利用节日教学,培养爱国情感。每逢“清明”“六一”“七一”“国庆”等节日,教师都可以讲些有关红旗、革命先烈、红领巾等故事,再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壮烈场景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实现小学美术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季燕飞.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9(14).
[2]王林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J].學生之友,2013(3).
[3]王敏.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