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山岗上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前,妈妈过世三周年那天,我到八宝山骨灰堂取回了妈妈的骨灰——按照当时的规定,三年期满,骨灰堂不再负保管的责任。远在广州的父亲来信说,还是入土为安吧!
  可是,哪里去买这一方土?四年前那时候还不像现在,现在倒新辟了好多处安葬骨灰的墓地。那时,只有一个别无选择的,形同乱葬岗子的普通百姓的墓地。我去那里看过,普通百姓身后的居处和他们生前的住处一样拥挤。我辈本是蓬蒿人,把妈妈安葬在这里,并不委屈。然而,想到性喜清靜的妈妈将挤在这喧嚣的、横七竖八的坟场上,又于心何忍?
  对官居“司局级”方可升堂入室的“革命公墓”,我是不敢奢望的。假若妈妈是个处长,说不定我也会像无数处长的儿子一样,要求追封个“局级”,以便死者荫及子孙。而我的妈妈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非分之想或许有过——为妈妈买骨灰盒的时候,不知深浅的我,要买一个最好的。我当即被告知:那必须出示“高干证明”。从那以后,我不敢再僭越。现在,妈妈躺在80元一个的骨灰盒里。最后,我把妈妈的骨灰,埋在我挖过煤的那座大山的山岗上。
  那几天,我转悠遍了大半个北京城,终于买到了一个刚好容下骨灰盒的长方形玻璃缸。又找到一家玻璃店,为这自制的“水晶棺”配上了一个盖。一位朋友开车把我送到那座山脚下。
  那些曾经一块儿挖过煤的朋友,现在有的已经是矿长了,有的还是工人。不管是当了官的,还是没当官的,谁也没有忘记我的热情好客的妈妈对他们的情分。我们一起动手,把骨灰盒埋下,堆起了一座坟头,又一起把那巨大的汉白玉石碑由山脚下一步一步抬上山来。
  石碑俯瞰着那条由北京蜿蜒西来的铁路。我十八岁那年,列车就是顺着这条铁路,把我送到这里当了一名采掘工人的。
  妈妈病故的时候,年仅五十五岁。一位作者讲过自己过生日的惯例:那一天他绝不张灯结彩,也绝不大快朵颐。他把生日那天作为“母难日”,因为自己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太大的痛苦。
  “母难日”三个字,使我动容。因为我不仅是在出生那天给母亲带来痛苦的儿子,而且是给母亲带来了终生灾难的儿子。因我的出生,使妈妈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而母亲如此过早地亡故,恰恰是由于心脏病的发作。
  我没有更多的话好说。好好活着,充实,自信,宠辱不惊,像妈妈期望的那样。山岗是普通的,妈妈也是普通的。每年清明,我都去看望山岗上的妈妈。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0期)
  [解读]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叙写的是为母亲安葬骨灰这件牵肠挂肚的事,用饱蘸真情的笔墨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缅怀之情。中国人信奉“入土为安”,母亲去世后,她的骨灰暂时存放在八宝山骨灰堂,由于母亲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没有资格进入“革命公墓”,作者只得将母亲的骨灰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母亲性喜清静,将她的骨灰葬在这喧嚣的、横七竖八的坟场上,“我”于心不忍。最后“我”费尽周折,将母亲的骨灰安葬在“我”挖过煤的那座大山的山岗上。作者将这件原本很平淡的事情,写得一波三折,勾人眼球,足见作者擅长叙述故事。母亲为儿子耗尽了心血,儿子为母亲尽孝,这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文章结尾照应标题,画龙点睛,将思念母亲的感情推到极致。
  [作者通联:湖北英山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她问:“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他答:“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你需要我,仅此而已。  ——题记  是否有这样一个少年,你不曾见过,初次相见却有阔别经年之感;  是否有这样一种执念,你不曾触碰,一旦涉足便再难以割舍忘怀;  是否有这样一个渡口,你不曾停留,想要回头却需为爱灰飞烟灭。  摆渡人,原意为生命中的过客,然而克莱儿笔下的摆渡人,却缔造出一卷惊心
期刊
【作文题目】  2018年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一模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写作指导】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组合的作文题。两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接力”,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言:“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高考过后,准大学生们掀起一股“整容热”。整容项目主要集中在五官,如割双眼皮、隆鼻、改脸型等。他们中极少人是为“修残补缺”,更多人
期刊
那一天,母亲弥留之际,他拉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说:“妈,我要是再丢了,还有谁来找我啊!”  小时候,他贪玩,家在农村,常常是在野外跑着玩着就忘了离村子有多远。不知多少次,都是母亲把他带回温暖的家。可是第二天,他依然这样疯跑疯玩,因为他知道,母亲总会找到他。  上学后,他极不愿意学习,便经常逃课,自己跑到甸子上去玩儿。直到天快黑了,母亲等不到他放学回家,去学校却早已没人了。母亲便去甸子上找,把他抓回
期刊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迷思之一是黄蓉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的巨大转变。  开个脑洞,用武林类比学术世界看这个变化。在《射雕英雄传》里,年轻的黄蓉已然是光芒耀眼的科研之星:家学渊源、师从各领域泰斗、日阅论文三百篇。她脑子灵双手勤,年纪轻轻就能带研究生,甚至开始领导国内顶级实验室(丐帮)。这架势,是要开山立派掀风雨的。  也不过20年,俏蓉儿已是面带风霜的郭夫人,早早从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期刊
高考记叙文写作如何脱颖而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多年担任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在《新华日报》上撰写的《一别十多年,陌生之余的启迪》一文指出: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
期刊
【主题导语】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惠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期刊
【主题导语】  王安忆,当代作家、文学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作家茹志鹃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  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
期刊
何谓宿构?通用的解释,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的积累不够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北大邝苑教授认为:“宿构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这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的空中,完成文章。……宿构是一种对于规律的总结与提升。……宿构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一个对于社会上的一种现象的客观描述。……宿构只是一种提前的准备与规律的寻找,又和能力挂钩,只不过
期刊
何谓“一例贯之”,就是用一个典型的事例论据作为支架贯通整篇文章。一般而言,考场作文为了不冒险,考生选用多个事例进行论证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分数。但是就文字功底较为深厚的考生而言,运用“一例贯之”的用材却可以推陈出新,彰显考生驾驭文本的能力,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中取胜。事实上,高考议论文的成功不完全在于事例的多寡,而在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的层层分析。运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