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问:“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他答:“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你需要我,仅此而已。
  ——题记
  是否有这样一个少年,你不曾见过,初次相见却有阔别经年之感;
  是否有这样一种执念,你不曾触碰,一旦涉足便再难以割舍忘怀;
  是否有这样一个渡口,你不曾停留,想要回头却需为爱灰飞烟灭。
  摆渡人,原意为生命中的过客,然而克莱儿笔下的摆渡人,却缔造出一卷惊心动魄的史诗,渲染成命运长河中永恒的神话——关乎爱恋,关乎执念,关乎抉择。
  崔斯坦象征着纯洁的爱恋。
  他是灵魂的摆渡人,在荒原之上肩负着他的使命——护送一个个灵魂穿过荒原,到达彼岸天堂。他愿意为了素昧平生的灵魂幻化成他们心中至爱的模样,他愿意向一位军人的灵魂深深致敬,他愿意给予失落的灵魂温柔的安慰……当他遇到了迪伦,这个坚强乐观的少女灵魂,轻轻敲开他的心门,他愿意献给她最真挚的爱情,哪怕他有他的责任,她有她的宿命,他们注定殊途,他依然一往无悔,与她一同逆天而行,一路艰险重重,相互扶持,终是重返人间。故事的结局,是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告诉她“我在这里”——这应当是全书最唯美动人的字句了,寥寥四字,从少年少女的角度,诠释了真正的爱——不仅有令人为之献身的魔力,更有支撑他们披荆斩棘的勇毅,这就是爱的力量,这才是爱的真谛。崔斯坦的存在,也是全书的精髓所在——教会世人,如何去爱。
  荒原彼岸象征着心底的执念。
  那是所有灵魂向往的天堂,是命运注定的归宿,灵魂苦苦跋涉穿过荒原,却不知荒原尽头究竟为何地。直到迪伦目睹思念多年的亲人化作灵魂与她重逢,她終于明白这就是她内心最深的痛楚。在迪伦越过“地平线”之前,所谓“荒原彼岸”是最大的谜题——那究竟是什么圣地?令所有灵魂心之所向,为之痴迷?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心中的执念,将灵魂永远禁锢在梦中的乌托邦。而身处红尘千丈的行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为一个执念,碧落黄泉,苦苦追寻,多少人终生不肯忘却?多少人至死不愿放手?荒原彼岸的任何一扇门都可以通往来路,这也暗示任何人都有挣脱执念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轻轻推开那扇木门,给自己一场解脱。幸而,迪伦在最后一刻放下了执念,推门返回,这便是《摆渡人》的一大主旨——放下执念,自我救赎。
  迪伦象征着艰难的抉择。
  她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天堂,却深陷与崔斯坦的爱恋无法自拔,她要回去找他,就必须面临灰飞烟灭的危险。这是生与死的抉择,更是真爱与放手的抉择。她放不下荒原彼岸的桃花源,又难以割舍他悲凉缠绵的吻。然而她还是回去了,哪怕一路没有崔斯坦的守护,只有凶恶的魔鬼和阴森的黑暗,她孤身搏斗,既已抉择便矢志不渝。上帝也终究不忍辜负一颗坚定而多情的心,让她与崔斯坦重逢并终能携手。迪伦也曾徘徊,也曾犹豫,可她最终跟从了心的方向,追随了爱的脚步,这便是《摆渡人》的真谛——坚定抉择,始终不悔。
  直面生存与湮灭,真爱与执念,徘徊与抉择,《摆渡人》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奋、恐惧却仍倍感温暖的故事,当生命再次进入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唯有爱与坚定,会是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有爱,正一寸寸温暖着这个世界。
  梦一场灵魂摆渡,唯爱,永恒。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中学高二(21)班 指导教师:叶利荣]
其他文献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的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家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储藏亲情的港湾,值得我们去好好热爱。人,无论他身居何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孑身一人还是子孙满堂,只要心中有家,就会活得踏实。家是有人间烟火的地方,是人感觉最温暖的所在,时光在变,岁月在变,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亘古不变,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有个温馨的家,严寒酷暑都不怕,虽然它那么朴实无华,却是我们幸福的
期刊
时评类作文虽也是材料型作文的一种,但又明显不同于一般寓言故事类的材料作文,它引用的作文材料多是反映时代的新闻事件,这样的时事不仅是写作的出发点,更是贯穿全文的支撑点和收束全文的归结点。    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一是不加区分,只把材料当作引出话题的依据,后文则丢下材料而旁征博引其它材料来论证观点;二是不会剖析,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透彻,只是泛泛而论、平平而过,没有抓住事件的核
期刊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888-1965),是英美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西方诗歌现代派运动的领袖,194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都以诗人身份为荣。1965年,艾略特逝于伦敦,在教堂里他的牌位上写着:请记住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一位诗人。  在诗歌创作中,艾略特强调一种不同于现实的“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逻辑”,故意省掉起连接作用的环节。诗人所采用的意象,只服从于诗人处于敏感状态
期刊
考场议论文无论是段落写作还是篇章构筑都要注重逻辑思维。段落写作要思考写什么,这就存在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篇章构筑要思考怎么写,这就存在一个思维顺序的问题。议论文写作要做到胸有成竹,写作段落要清楚论述的角度,构筑篇章要明白逻辑顺序,这就是所谓的“定向成段,定序成篇”。“ 问题引领法”就是段落写作由“问题”来引领,篇章构筑由若干“问题”来排列组合。这样,定点打铁,缀点成篇,考场议论文的写作就变得有章可
期刊
高考作文备考一定要储备丰富而广博的素材。考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材料的艺术,我们所看到的优秀作文决非考场上刹那的灵光乍现,它们往往是瞬时的感触加上鲜活的素材且进行灵活运用的成果,其过程就彰显了用“材”之道。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也就是说,好作文离不开好素材,但光有好素材却不知如何运用也很难成就佳作,因为能入文的写作素材极为丰富,若只占有
期刊
一、例文分析  例文:(论点:坚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琴纳是英国医师,在二百多年前,他证实,用牛痘接种,可以使人免除天花。这一结论,在当时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有人说他亵渎神明;有人指责他把人当牲口;有人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力;有人提议把他开除出医学会。但琴纳不理会这些世俗的偏见和恶意的攻击,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还是一如既往地继续实验。实验过程虽枯燥而艰辛,但是他说:“付出总有回报!命运是眷顾勤奋
期刊
因为风的缘故  洛 夫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
期刊
是清明日罢,或者是寒食?我们曾在碧桃花下发了一回呆。  算来得巧吧,而已稍迟了,十分春色,一半儿枝头,一半儿尘土;亦唯其如此,才见得春色之的确有十分,决非九分九。俯仰之间,我们的神气尽被花气所夺却了。  试作纯粹的描摹,与佩相约,如是如是——这真自讨苦吃。刻画大苦,抒写甚乐,舍乐而就苦,一不堪也。前尘前梦久而渐忘,此事在忆中尤力趋黯淡,追挽无从,更如何下笔,二不堪也。在这个年头儿,说花儿红得真好看
期刊
多年来审题立意的失误一直位列高考作文失分原因的榜首。自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诞生以来,高考偏题作文猛减,靠近平均分的作文剧增。面对审题立意降低难度、人人均可上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摆脱让人尴尬的平均分,如何给真材实料的作文穿上漂亮的锦衣,语言打磨技巧成为当下考生作文升格的瓶颈问题。  一篇文章可分为词语、句子、段落这样逐层递进的层次系统。要升格语言,就应回到“词语”本身这个语言的源头去寻找
期刊
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同属于世界主流文明。作为两种不同的文明,两希文明并存互试,交融共进,彼此结合,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众所周知,希腊文明是一种人本文明,也是一种理性文明。希腊文明强调人是一种主体,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人的自我觉醒、反思和求真上。希腊人以哲思、求真、探索、追问人的本相和世界的本相而为世注目。希伯来人的《圣经》文明是一种基督教文明,也是一种神启文明。在神启文明里,人是上帝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