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1994年在中国香港,建立了茅博励太平洋集团他,是集团总裁,又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他,具有睿智的商业运作智慧和与人为善的团队领导亲和力;他服务过的客户有:加德士石油(大中华)集团、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可口可乐、惠普,摩托罗拉、安捷伦步高,英国石油、宜家家居、高露洁、戴尔等等。
他是如何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上海打拼的呢?
6月8日,在上海幽静的湖滨路旁的天地大厦里博励先生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您谈谈在中国做咨询业和对所需人才的看法。
茅:现在,国外大公司要进入中国,中国公司要走出去,一般公司的CEO、高层管理机构,对公司的战略、公司的组织和文化的改变及公司怎样发展壮大,都需要咨询,这就是咨询业发展的空间。虽然说,有很多大的全球性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就在上海,但我们仍看到,有挑战就有机遇。在财务、生物、化工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给大公司提供帮助,可以在市场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上海,我们认为是咨询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因为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有很多机遇,我们公司员工几乎都是上海人,我们在上海的人才市场可以找到非常有能力的人,他们很聪明、很敬业,在上海人才不是很大的问题。同时,上海的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给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给我们介绍好的信息、好的客户、好的机构,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上海的交通四通八达,我们的业务遍及北京、香港、广东,乃至国外,从上海到全球各地都非常便利。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没有诸如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设立外资企业。我对我们的未来、对上海的未来都充满信心。
我们现在有一个项目:美国有一家公司要在中国发展,先要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市场有大概的了解,我们与中国本土咨询公司一起,协助美国公司了解市场,让美国公司在中国找到可能的合作伙伴。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我希望他们能很快在上海建立总部。
记者:您如何看待上海咨询业的竞争状态?
茅:我感到麦肯锡的存在,可以刺激小的公司,使他们更有竞争力,同时,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有些咨询公司在IT、财务咨询、市场调研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仍然需要时间变得更加成熟。根据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经验。现在南非、中东的咨询市场也很有竞争力,但在这些市场成熟前,上海应是个更好的投资地方。另外,很多中国人慢慢接受了咨询业,把咨询作为职业生涯,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两个月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刚刚开设了管理咨询选修课程,这届的MBA学员居然全都选修了这门课。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如能源、银行方面的企业,还有像联想、华为已成为全球性公司,走出中国后的企业在其他市场怎样更具有竞争力,怎样确立发展方向,需要更好的咨询服务。另外,小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在生物、化工、医药领域,也需要很好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外国大公司在进入中国的进程中。可能会并购国内的小型企业,以获得有机健康的发展,这使得他们在公司架构、战略战术等方面需要咨询服务。总而言之,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在组织文化方面都面临很多挑战:如在语言。沟通的方式方法、科学技术上都会有阻碍;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就面临着挑战,需要相应的咨询服务。因而。我们公司当然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国咨询业市场在发展。
记者:你们公司如何面对挑战和压力?
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认为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一是适应性,了解客户需求,帮助他们制定全面的发展方案。二是人才选择和激励机制,我们和一些公司有合作关系,互相介绍生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结交的同仁朋友,会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即:帮助客户成功。在市场上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上海的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中国企业是否发生问题了才找咨询公司?
茅:全球企业都是遇到困难才找咨询师,但这趋势慢慢在改变。新的咨询趋势有很多,如:确立公司3—5年的长远目标:对新领域、新市场进行低风险的投资;在本土企业中引入国际化的操作模式。这样看来咨询的前景并非只是为企业开应急药方。
记者:你们是如何帮助企业成功的,请举例好吗?
茅:好的。有两个例子:武汉有个小公司。从事食品加工行业,运营后生产资金发生困难:而英国有家生产冰淇淋的公司,想投资中国市场,我们为他们牵线搭桥,在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公司已经投入生产,产品已经上市。另外一个是美国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希望在上海寻求合作伙伴,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的辉瑞制药。
记者:上海越来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人才与国际化要求相比,有什么需要提升的?
茅:人才的问题不仅在上海,在全球也广为存在。首先,新的人才儒要有创新想法、而不仅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例如现在的MBA课程,通过给定假设的商业情境,要求找出各种各样解决方案。其次,人才的全球视野也很重要,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他们应该有能力把在本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全球的范围内。第三,认真设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上海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然而,我认为,钱可以是人生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目标,新的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和事业的诸多方面,拽到最好的平衡点,
记者:请您对上海。中国的咨询业市场走向作一个前瞻性预测。
茅:总的来说,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中心,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市场,在咨询领域有很强的需求。很多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因此对财务,IT,人才,战略方面均有很大需求,此外,各公司的竞争也给咨询业提供了机遇。咨询公司要注重服务质量,更加专心,才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咨询业必须有职业化、高标准的顾问,才能对咨询市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日益增长的咨询市场中,有这样三类公司:1.麦肯锡等国际性大公司:2.规模略小,致力于不同咨询领域的,如我们;3.中国本土的咨询公司。这三类公司彼此有交流、有竞争。在这样的服务环境下,不少公司乐意把运营总部设立在上海,以便拽到各种各样公司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对中国内地公司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他是如何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上海打拼的呢?
6月8日,在上海幽静的湖滨路旁的天地大厦里博励先生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您谈谈在中国做咨询业和对所需人才的看法。
茅:现在,国外大公司要进入中国,中国公司要走出去,一般公司的CEO、高层管理机构,对公司的战略、公司的组织和文化的改变及公司怎样发展壮大,都需要咨询,这就是咨询业发展的空间。虽然说,有很多大的全球性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就在上海,但我们仍看到,有挑战就有机遇。在财务、生物、化工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给大公司提供帮助,可以在市场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上海,我们认为是咨询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因为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有很多机遇,我们公司员工几乎都是上海人,我们在上海的人才市场可以找到非常有能力的人,他们很聪明、很敬业,在上海人才不是很大的问题。同时,上海的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给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给我们介绍好的信息、好的客户、好的机构,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上海的交通四通八达,我们的业务遍及北京、香港、广东,乃至国外,从上海到全球各地都非常便利。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没有诸如语言等方面的障碍,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设立外资企业。我对我们的未来、对上海的未来都充满信心。
我们现在有一个项目:美国有一家公司要在中国发展,先要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市场有大概的了解,我们与中国本土咨询公司一起,协助美国公司了解市场,让美国公司在中国找到可能的合作伙伴。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我希望他们能很快在上海建立总部。
记者:您如何看待上海咨询业的竞争状态?
茅:我感到麦肯锡的存在,可以刺激小的公司,使他们更有竞争力,同时,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有些咨询公司在IT、财务咨询、市场调研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仍然需要时间变得更加成熟。根据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经验。现在南非、中东的咨询市场也很有竞争力,但在这些市场成熟前,上海应是个更好的投资地方。另外,很多中国人慢慢接受了咨询业,把咨询作为职业生涯,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两个月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刚刚开设了管理咨询选修课程,这届的MBA学员居然全都选修了这门课。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如能源、银行方面的企业,还有像联想、华为已成为全球性公司,走出中国后的企业在其他市场怎样更具有竞争力,怎样确立发展方向,需要更好的咨询服务。另外,小的企业越来越多,尤其在生物、化工、医药领域,也需要很好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外国大公司在进入中国的进程中。可能会并购国内的小型企业,以获得有机健康的发展,这使得他们在公司架构、战略战术等方面需要咨询服务。总而言之,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在组织文化方面都面临很多挑战:如在语言。沟通的方式方法、科学技术上都会有阻碍;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就面临着挑战,需要相应的咨询服务。因而。我们公司当然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国咨询业市场在发展。
记者:你们公司如何面对挑战和压力?
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认为有几点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一是适应性,了解客户需求,帮助他们制定全面的发展方案。二是人才选择和激励机制,我们和一些公司有合作关系,互相介绍生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结交的同仁朋友,会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即:帮助客户成功。在市场上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上海的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中国企业是否发生问题了才找咨询公司?
茅:全球企业都是遇到困难才找咨询师,但这趋势慢慢在改变。新的咨询趋势有很多,如:确立公司3—5年的长远目标:对新领域、新市场进行低风险的投资;在本土企业中引入国际化的操作模式。这样看来咨询的前景并非只是为企业开应急药方。
记者:你们是如何帮助企业成功的,请举例好吗?
茅:好的。有两个例子:武汉有个小公司。从事食品加工行业,运营后生产资金发生困难:而英国有家生产冰淇淋的公司,想投资中国市场,我们为他们牵线搭桥,在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公司已经投入生产,产品已经上市。另外一个是美国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希望在上海寻求合作伙伴,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的辉瑞制药。
记者:上海越来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人才与国际化要求相比,有什么需要提升的?
茅:人才的问题不仅在上海,在全球也广为存在。首先,新的人才儒要有创新想法、而不仅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例如现在的MBA课程,通过给定假设的商业情境,要求找出各种各样解决方案。其次,人才的全球视野也很重要,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他们应该有能力把在本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全球的范围内。第三,认真设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上海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然而,我认为,钱可以是人生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目标,新的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和事业的诸多方面,拽到最好的平衡点,
记者:请您对上海。中国的咨询业市场走向作一个前瞻性预测。
茅:总的来说,上海作为亚太地区经济中心,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市场,在咨询领域有很强的需求。很多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因此对财务,IT,人才,战略方面均有很大需求,此外,各公司的竞争也给咨询业提供了机遇。咨询公司要注重服务质量,更加专心,才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咨询业必须有职业化、高标准的顾问,才能对咨询市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日益增长的咨询市场中,有这样三类公司:1.麦肯锡等国际性大公司:2.规模略小,致力于不同咨询领域的,如我们;3.中国本土的咨询公司。这三类公司彼此有交流、有竞争。在这样的服务环境下,不少公司乐意把运营总部设立在上海,以便拽到各种各样公司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对中国内地公司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