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与特点,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阵地,通过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的构建等对策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实际操作性的研究和实践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统筹管理部门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为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整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84-02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点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New Media) 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此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即著名的“罗斯托报告”)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1]。在高校中,校园的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为主体的新媒体已遍及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新媒体的特点。
由手机、博客、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为带领的新媒体,带领全球数字化时代走进新的进程,新媒体所表现的传播内容、方式和影响也是空前绝后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了革命性的质的飞越,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新媒体通过网络等平台在传播信息上十分快捷,一方面是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在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第一时间被上传到网络中,人们可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工具快速浏览该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传播浏览的快捷性,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拓宽,信息在网络上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的浏览也不断受到影响而变得快捷与迅速。
二是新媒体传播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新媒体在传播上,较之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省去了印刷、运输等中间环节,传播对象接受信息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利用新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信息;在传播内容上,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呈多样性,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
三是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四是虚拟性。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除传播内容的虚拟性之外,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对方均是未知的符号代替。这种虚拟角色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思想先进、活跃的群体,对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操控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已迅速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大学生平常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新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如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手机上网资费和业务的不断推迟、资费不断下降,收集衍生出来的手机QQ、微信、微博、APP应用等业务的推出,大学生可以在信号允许范围内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发短信、QQ聊天、发私信等,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迅速使用。随着3G、4G时代的跟进,由于其强大的信息容量、网络速度的快捷性和便捷性,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之一。
二是新媒体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与交往方式。新媒体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思想迅速吸收,大学生群体并在小范围内不断形成共识与群体意识,影响大学生对当今世界的认知结构,而新媒体在传播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和人际交往的价值观取向,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在虚拟的交流空间和相对虚拟的交往对象时,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新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和信号等形式传播的,极具虚拟性,除内容的虚拟性之外,新媒体传播主体也具有虚拟性,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播者的角色大多也都是虚拟的,在新媒体空间和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使得交流的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无法保证。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使得新媒体传播缺乏法制的约束,缺乏现实道德的制约,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缺乏现实社会中的真诚,大学生长期沉浸在这样的脱离现实的虚拟情境中,不利于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极易引发青年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形成人格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对媒介表征和建构缺乏清醒的认识,容易把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困扰。[3]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新媒体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犹如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增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传播具有开放性,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接受十分迅速,新媒体所传授的内容未经过滤和处理,大学生却能迅速接受并形成群体意识。作为高校思想在者来说,无法确定和控制大学生在其中所获得的信息内容和范围,对大学生所接受的新媒体思想影响难以评估,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传播着和接受者的虚拟性、传播内容的虚拟性以及传播阵地的虚拟性,对当代大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少大学生因为沉溺与网络的虚拟生活中,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对现实社会的不信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的现象,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新媒体开拓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与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以及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受限制,大学生只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着以及较少的社会实践接受教育,影响力较小,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途径十分有限。新媒体则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开放网络体系,大学生可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新媒体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相比传统教育,新媒体则更加图文并茂,内容更加多样化,更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吸收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此外,新媒体还赋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普及。
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对象不受限制,大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灌输”教育,学生利用新媒体,更加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不再是单纯课堂上的僵化的交流,新媒体使得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广泛普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加亲近,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富有人性化。
(3)新媒体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进步。
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者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内容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新媒体素养的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培养良好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整合、取舍、引导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能够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中提炼知识、整合内容、正确引导的要求。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学习进步。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新媒体,通过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前,重庆市个别高校已开始探索并加以实践,改革的范围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这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站内主要板块为:“教学运行”、“精品课程”、“网络考核与评价反馈”、“网络实践”等几方面,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针对本校的师生进行开放。“教学运行”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以及动态公开;“精品课程”供全校师生录播,括宽了思政优秀课程的教育领域;“网络考核与评价”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无纸化期末考试与评价,节约成本的同时,考生抽到的考题为随机编排抽取,更有利于全面普及教育;“网络实践”括宽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面以及师生实践交流平台。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新媒体环境下,学工工作尤其是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主要分为辅导员工作和学工工作两大类,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重庆市市教委组织的辅导员技能大赛中,都将辅导员的微博写作列入辅导员技能之中,可见利用新媒体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和与时俱进。同时,学工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助校园媒体、网络等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动员,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宣传。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的构建。
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校园新媒体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校园新媒体的特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与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做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4]
构建校园新媒体资源,发挥校园媒体宣传舆论作用。校园新媒体涵盖“大学生手机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其宣传舆论作用,更加大范围影响,特别针对网络中的信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
四、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为近年来的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内涵进行定义、特点进行分析,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进行初探,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分析,侧重采取了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扬长避短地开展,则更多的侧重于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组织与操作。
参考文献:
[1]易扬.论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文化的建构——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9.
[2]蒋宏. 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4.
[3]薛荣生.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学术版),2010.5
[4]张 永 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朱妍婕:《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6]徐振祥:《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7]魏立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淮安市高校的问卷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8月
[9]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10]蒋义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分析》,[J]南方论刊,2009年第11期
[11]薛荣生,眭国荣,李慧:《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5期
[12]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 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52
[1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M].大叔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135
[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岛等教育出版礼,2007.56
[15]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平出版社,2005.7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84-02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点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New Media) 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此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即著名的“罗斯托报告”)中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1]。在高校中,校园的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为主体的新媒体已遍及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新媒体的特点。
由手机、博客、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为带领的新媒体,带领全球数字化时代走进新的进程,新媒体所表现的传播内容、方式和影响也是空前绝后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了革命性的质的飞越,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新媒体通过网络等平台在传播信息上十分快捷,一方面是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在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第一时间被上传到网络中,人们可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工具快速浏览该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传播浏览的快捷性,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拓宽,信息在网络上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的浏览也不断受到影响而变得快捷与迅速。
二是新媒体传播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新媒体在传播上,较之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省去了印刷、运输等中间环节,传播对象接受信息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利用新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信息;在传播内容上,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呈多样性,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
三是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四是虚拟性。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除传播内容的虚拟性之外,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对方均是未知的符号代替。这种虚拟角色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思想先进、活跃的群体,对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操控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已迅速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大学生平常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新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如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手机上网资费和业务的不断推迟、资费不断下降,收集衍生出来的手机QQ、微信、微博、APP应用等业务的推出,大学生可以在信号允许范围内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发短信、QQ聊天、发私信等,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迅速使用。随着3G、4G时代的跟进,由于其强大的信息容量、网络速度的快捷性和便捷性,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之一。
二是新媒体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与交往方式。新媒体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思想迅速吸收,大学生群体并在小范围内不断形成共识与群体意识,影响大学生对当今世界的认知结构,而新媒体在传播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和人际交往的价值观取向,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在虚拟的交流空间和相对虚拟的交往对象时,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新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和信号等形式传播的,极具虚拟性,除内容的虚拟性之外,新媒体传播主体也具有虚拟性,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播者的角色大多也都是虚拟的,在新媒体空间和技术背景下,大学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使得交流的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无法保证。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使得新媒体传播缺乏法制的约束,缺乏现实道德的制约,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缺乏现实社会中的真诚,大学生长期沉浸在这样的脱离现实的虚拟情境中,不利于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极易引发青年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形成人格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对媒介表征和建构缺乏清醒的认识,容易把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这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困扰。[3]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新媒体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犹如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增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传播具有开放性,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接受十分迅速,新媒体所传授的内容未经过滤和处理,大学生却能迅速接受并形成群体意识。作为高校思想在者来说,无法确定和控制大学生在其中所获得的信息内容和范围,对大学生所接受的新媒体思想影响难以评估,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影响,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传播着和接受者的虚拟性、传播内容的虚拟性以及传播阵地的虚拟性,对当代大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少大学生因为沉溺与网络的虚拟生活中,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对现实社会的不信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的现象,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新媒体开拓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与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以及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受限制,大学生只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着以及较少的社会实践接受教育,影响力较小,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途径十分有限。新媒体则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开放网络体系,大学生可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新媒体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相比传统教育,新媒体则更加图文并茂,内容更加多样化,更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吸收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此外,新媒体还赋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普及。
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对象不受限制,大学生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灌输”教育,学生利用新媒体,更加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不再是单纯课堂上的僵化的交流,新媒体使得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广泛普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加亲近,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富有人性化。
(3)新媒体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进步。
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者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内容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新媒体素养的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培养良好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整合、取舍、引导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能够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中提炼知识、整合内容、正确引导的要求。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学习进步。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新媒体,通过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前,重庆市个别高校已开始探索并加以实践,改革的范围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这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站内主要板块为:“教学运行”、“精品课程”、“网络考核与评价反馈”、“网络实践”等几方面,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体,针对本校的师生进行开放。“教学运行”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以及动态公开;“精品课程”供全校师生录播,括宽了思政优秀课程的教育领域;“网络考核与评价”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无纸化期末考试与评价,节约成本的同时,考生抽到的考题为随机编排抽取,更有利于全面普及教育;“网络实践”括宽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面以及师生实践交流平台。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新媒体环境下,学工工作尤其是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主要分为辅导员工作和学工工作两大类,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重庆市市教委组织的辅导员技能大赛中,都将辅导员的微博写作列入辅导员技能之中,可见利用新媒体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和与时俱进。同时,学工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助校园媒体、网络等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动员,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宣传。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的构建。
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校园新媒体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校园新媒体的特色,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与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做到服务青年、凝聚青年。[4]
构建校园新媒体资源,发挥校园媒体宣传舆论作用。校园新媒体涵盖“大学生手机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其宣传舆论作用,更加大范围影响,特别针对网络中的信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
四、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为近年来的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内涵进行定义、特点进行分析,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进行初探,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分析,侧重采取了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扬长避短地开展,则更多的侧重于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组织与操作。
参考文献:
[1]易扬.论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文化的建构——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9.
[2]蒋宏. 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4.
[3]薛荣生.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学术版),2010.5
[4]张 永 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朱妍婕:《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6]徐振祥:《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7]魏立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淮安市高校的问卷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8月
[9]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10]蒋义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分析》,[J]南方论刊,2009年第11期
[11]薛荣生,眭国荣,李慧:《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5期
[12]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 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52
[1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M].大叔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135
[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岛等教育出版礼,2007.56
[15]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平出版社,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