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味百科五则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豹为什么把食物搬到树上?
  答案:防止被偷吃。
  豹擅长爬树,经常爬到树上休息、睡觉,或者埋伏在树枝间伺机出击,捕捉猎物。
  豹猎获到食物以后,也喜欢爬到树上,把吃剩下的食物藏在树枝之间,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鬣狗或其他野兽偷吃自己的食物。
  鬣狗经常吃其他动物吃剩的食物。当凶猛的动物捕获到猎物后大吃大嚼的时候,鬣狗站在远处望着,等它们吃完离去后,鬣狗就跑过去吃点残渣剩肉。鬣狗还专门偷吃其他动物贮藏的食物,但是鬣狗不会爬树,对豹藏在树上的食物,毫无办法偷到。
  牛为什么要反复咀嚼食物?
  答案:为了吸收更多的营养。
  人只有一个胃,牛却有4个胃。牛吃下的食物经过食道,先到第一个胃(瘤胃),后到第二个胃(蜂巢胃),经过发酵,送回嘴里反复咀嚼,使食物变成半液体,再送入第三个胃(重瓣胃)进一步磨碎,最后进到真正的胃里——第四个胃(皱胃)消化吸收。牛的这种本事叫反刍,这可是十分有用的本事哟。它们可以把吃下去的坚硬的草或叶嚼得更碎,或者在危险的地方匆匆吃下食物,等到达安全的地方再慢慢吐出来,用它们那像小磨盘一样的臼齿仔细地咀嚼,这样,才能从吃下的植物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除了牛之外,羊、鹿和骆驼也都是反刍动物,不过牛胃的结构最复杂,骆驼只有3个胃。
  猪为什么爱用嘴拱地?
  答案:从野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性。
  猪长着灵活、强壮的身子,能够跑得飞快,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那个灵活的鼻子。鼻子的顶端又灵活又敏感,它们还长着一对向上翘起的牙齿。
  我们看到猪时,它往往都在用嘴巴拱着地。
  猪喜欢用嘴巴拱地是它从野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性。猪在野生时代没有人喂养,得靠自己寻食谋生。野猪用长长的鼻子和嘴巴把泥土拱开,吃埋在土里的树枝、昆虫幼虫和其他食物,同时还补充自身需要的磷、铁等矿物质。后来,野猪经过驯养,进化成现在的家猪,这一习性也就保留下来。
  兔子为什么长一双长耳朵?
  答案:为逃避敌人。
  兔子可能是野生动物中最弱小的。它们不但没有能力去伤害其他动物,而且每天都生活在防备其他食肉动物攻击的恐惧之中,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狐狸和老鹰的点心。为了逃避敌人的捕猎,兔子必须常竖起耳朵,注意四面八方的情形,以防万一。久而久之,兔子的耳朵自然就长得特别长。当声音从远处传来时,兔子的大耳朵会把声波收集起来,传给耳孔里的鼓膜,所以它的听觉灵敏度比人要高多了。一听到有可疑的声音,兔子肯定会掉头就跑。
  野兔在必要时还会游泳逃走。白天在草丛中或岩石下挖浅洞休息。遇到猛禽袭击时,便钻进草丛或灌木中躲起来。
  狼为什么爱在夜野嚎叫?
  答案:是一种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手段。
  说起狼,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成群追击猎物的狼群,还有那月下对着天空的声声狼嚎,听起来非常恐怖。那为什么狼爱在夜晚嚎叫呢?
  狼在分类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细分起来有灰狼、赤狼(北美红狼)、胡狼、郊狼(丛林狼)等,还有一些近亲动物也往往被称为“狼”。我们通常说的狼,指的是灰狼。除个别岛屿外,灰狼曾广泛分布于包括欧亚和北美在内的北半球的陆地,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省市。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灰狼目前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单打独斗,狼并非是最厲害的食肉动物,它们之所以在食肉动物中如此强大,全因为其团体作战的能力。狼群中的成员们共同防御敌人,合作哺育幼仔,分工捕猎食物,由此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不过,狼群中的所有成员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它们有森严的社会等级,并派生出了一系列的交际方式,如示弱、攻击、护理、游戏等行为,当然,也少不了声音的交流。
  狼是一种夜行性的动物,当它们在夜晚开始集体行动时,就会遇到交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只有声音才是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手段,于是我们就听到了恐怖的“鬼哭狼嚎”。狼嚎有多种作用,一头失散的独狼会通过嚎叫期待归队,一头发情的公狼会通过嚎叫呼唤母狼,一群愤怒的狼会通过嚎叫宣示主权……有趣的是,每头狼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自己喜欢的音域,它们似乎并不喜欢和同伴发出相同的声音。当偶尔出现相同声音时,它们便躁动起来,直到恢复到不和谐状态。这多少与“合唱”的初衷有关,它们总是希望用嘈杂的嚎叫告诉其他家族成员自己的存在,而不断变化的音调似乎是在制造更大的声势,使那些觊觎领地的其他狼群感受到领地主人的强大和兴盛,从而打消侵扰的念头。不过,有时这些“合唱”看起来似乎只是在百无聊赖时找点乐子呢。
  (猫女摘编自《趣味百科知识大全》)
其他文献
太阳光照的度角一再降低,红梅的外衣被风霜剥去了,裸露的瘦骨独自傲立于寒冷里。  这涅槃之梅总叛逆于冬天,迎着冷风,一朵接一朵打开火红的心瓣,生命的血色瞬间就在冰冷的世界里浩瀚起来。一簇簇花丛积聚成火炬,把冬日冷得僵硬的路解冻了,飞鸟快乐的尖音开始掠过村庄的头顶。  谁能理解一朵梅花裂开鲜艳时的疼痛?一节伤痕累累的风骨以及飘散于风中的红色灰烬?  在这混沌的冬日,因为有腊梅花这别致的红,这季节才呈现
期刊
冉仲景是新时期中国诗坛上比较活跃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除讴歌他热爱的康巴高原和出生地武陵山区以外,他还在诗歌创作题材和诗体这两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与拓展,对新的诗歌文本范式进行大胆的试验,表现了作为一个少數民族诗人的创新与探索精神。他的长诗《梦幻长江》就是这个方面的佐证,《梦幻长江》,置身于他为读者创设新的诗歌话语语境,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巧妙嫁接,形成宏大的诗歌五重奏,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感
期刊
立 春  春被一个早字叫醒  去宗祠上香,鸟鸣走在最前面  梧贺交界的低坪处,很多人住在一起  在发芽,一年的修辞  长在树上,天气很好的白云  闲静地走过来,没有去打招呼  没有人告诉他今天立春  是什么样子?万物是复苏的诗句  是蓬勃的土地探出头,小动物  是。也没有人说,鞭炮声一响  神就听到大地砰砰的声音  天冷了叶子偷懒  叶子摇一下头,自己裹成粽子  下来,会修饰什么词?寒风这个坏脾气
期刊
这四棵树,它肚子里装了多少故事,不得而知。它沉静的样子,就像黑夜里的一座钟,空旷,辽阔,干净,幸福,不带一丝灰尘。  王羲之梦里已回来过多少次,每次望着长高的它,欣喜若狂,和它扳手腕,捶它,拥抱它,聆听它,月光一样地叙旧,对酒当歌!慢慢掏走了它身体里贮藏的风暴和沉静,王羲之的书法大有长进,它就成了他最好的师长。  爱听越剧的樟树,每一片叶子都竖着耳朵,就是虫子挠它,它也不觉得,听到动情处,它的内心
期刊
槐花几时开  开花的山  只能莳种未来的月亮  生命与未来在山崖上销魂地碰撞  这是眸子与孤独开花的期待  天际从无尽的枷锁里滚落  吴越故事为你的落英呐喊“侯人兮猗!”  困苦的枯落  幻化阴雨,岷水与黝黑最远的心扉  和气的话,望什么不如枉什么  每一次起兴都是无助的竹枝  断断续续的梦  像极了明天新的背叛  这山没有那山高  花椒或比葡萄甜  葡萄麻醉了花椒的起点  镶嵌玻璃的缘分  我还
期刊
老家位于黄土高原上,一个让人听起来就满眼是黄土的地方。不同于黄土高原上类似 “山”“沟”“塬”这样的名字,老家的名字,要显得更卑微一些。我曾一度以为老家的名字是户口本上写的“颗粒台”,“台”字就足够显得老家卑微了,却又在“台”字前加了“颗粒”二字。随父母搬离老家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别人我老家的名字是那样的卑微,那时候每回老家一趟,亲房人们总问我:  “狗娃,你觉得四川那边好啊还是老家好?”  每当
期刊
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已经沉积了太长时间的文学实际和在观察当今文坛之后所一直在思考的。  我当了二十多年文学刊物的主编和出版社社长,尤其是当出版社社长时,天天看稿,看到的是什么稿子呢?如果用数字来说明的话,那么我所看到的一百部作品中,无论是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还是更多的年轻作家所写,至少九十五部以上都是写的“小我”的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低俗、庸俗、无聊、无趣的事情,几乎很难看到那些真正站在国家
期刊
十字架  走得越远,故乡的名字就越小  丢弃方言的人,在远处安家  把月亮摘下来有什么用?  最后一片土瓦,也碎在了夜晚的呓语里  远离故乡的人都住在城市的伤口上  结痂,长出新肉  如今我在陌生的地方张开雙臂  总觉得自己,像一座沉默的十字架  斜斜地插在,谁的坟上  北峰村人口统计  老人和村子,越来越小  小到半夜的鞭炮就可以  把全村人叫醒,且都知道  是谁  父亲的肉体中  是钢筋铁钉的
期刊
树,一头扎進一方水土,就失去了别处的风景、别处的阳光、别处的天空、别处的云。可为了成其为树,还得把身体站得笔直,站得挺拔如云。唯如此,方其成为树。  人,又何尝不如此?  比如,不愿说的话,还得百计千方把话说得入情入理,理直气壮!  不愿喝不能喝的酒,还要喝得慷慨激昂,喝得热血膨胀,为了别人,醉倒了自己。  再比如,不愿做的事,还得事必躬亲,谨小慎微,把事儿做得圆满当当!
期刊
百足虫用一百只脚走路  独足兽用一只脚走路  鱼不用脚走路。把自己放逐  与脚的多少无关  流水的声音  没有缺席一个喧嚣的白天  也不会失约一个静寂的夜晚  但光阴的轮回,与声音无关  不是一粒种子  不会懂得土地的全部意义  生与死,与自然有关  自然的聲籁,洞穿心波  等待我们,把万物看成一片雪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