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真情 感动 心灵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0.12.012
“90后”的孩子普遍有着光鲜的“幸福外衣”,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从小就接触多元化的教育,英语、书法、美术、音乐、舞蹈都是他们周末的必修课。“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本应成为家庭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很少能从整日忙碌于事业的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关爱和理解,亲情匮乏使他们精神空虚,与长辈沟通上的停滞使他们的心灵日益冷漠。此外,个性张扬的他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寻觅一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无异于一种奢望,关上门即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单元房又使他们益发孤独。于是,电脑、电视、PSP、MP4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同伴和爱物,如影随形的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如焦虑、抑郁、自闭等等。
我希望我的学生少走弯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早日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此,我用一系列活动叩响了“90后”孩子们紧闭的心门,用“感动”奏响了春天的序曲。
第一章:感动·身边的点点滴滴
“90后”学生受物欲膨胀、价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普遍存在着放大自我、自私冷漠的心理症候,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无法奢求周遭社会短时间变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力量去感染学生,让“感动”的力量穿过厚厚的“盔甲”,深入学生们的心灵,抚慰他们的灵魂。
从《爱的盛宴》《爱的力学》到《母爱不是选择题》《从此不与爱抗争》,每天的语文课前,我都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地与学生分享事先精心烹调的“文化早餐”,孩子们在聆听故事中破茧,在书写感悟中成蝶。一个曾经极其叛逆,经常顶撞父母的女孩在听完《从此不与爱抗争》这篇文章后,泣不成声地写下:看了,看见妈妈的双手起茧起皱了,在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背影,始终是她,爸爸的双鬓间透着些许银丝,阳光撒下,刺痛着双眼,想了,想起从前的幼稚鲁莽,调皮捣蛋地欺负同学,爸爸妈妈低声下气地替我道歉;懂了,懂得年少轻狂后的成熟稳重,再如何的成熟与稳重也依然是父母心里最担忧的小孩子。我想,父爱不再以高山比拟,母爱不再以流水作喻。它们实际而又单纯,真实而又伟大。看了,想了,懂了,让我一生感动的,是父母的爱——不因四季更迭,不因名利浮现。
从《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从孔子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0后”的孩子从国学经典中触摸到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开始拷问自己的灵魂:不爱父母之人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之人焉能爱自己的祖国?我所带的班有一个桀骜不驯、冷漠自闭的男生,他平时拒绝与父母交流,拒绝父母走进自己的世界,理由是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经过两年多的国学经典熏陶,他冷漠的心开始慢慢复苏,九年级的一次晚修放学,外面下着滂沱大雨,当他看到在昏暗的走廊尽头,浑身湿透,满脸焦虑的父亲手里的伞滴下来的雨水早已浸湿周围的地面时,这幅厚重如山的父爱画面永远定格在了男孩记忆中最柔软的深处。他在日记中写道:幸福很矜持。遭逢时,它不会夸张地和我提前打招呼,但触碰时,总能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今夜,我明白了:幸福就像空气,每时每刻都环绕着我,我无法拒绝,难以回报。
从每天学生们遇到老师都会90度地鞠躬问候,到每次老师与之谈心或课后辅导都会真诚地对老师道一声“谢谢”;从每节课前为科任老师泡上一杯温馨的绿茶到为嗓子不适的老师送上“喉宝”;从孩子们每天认真订正老师精心批阅的作业到每一位老师的生日,全班学生在课前集体朗声为老师送上“祝老师生日快乐”的祝福;从每年教师节组织学生们回访小学的老师到教室的文化墙上张贴的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科任老师的漫画像和对老师的祝福,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尊师重教的浓厚气氛。显著地变化是,不管主科还是副科,孩子们上课时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认真听讲,保持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科任老师辛苦劳动的尊重。各科任老师也喜欢我们的班级,课堂上倾囊以授,课后对学生的问题更是倾尽心力有问必答。师生互动的氛围日渐浓厚,师生的关系也愈加和谐。
从每年春季开学必看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到每学期评选“感动班级十大学子”并为可敬可爱的同窗撰写感人至深的颁奖词,孩子们拾起身边的点滴感动,争做班级的脊梁。“冷雨:点滴负责,成就班长魄力;悄然出力,只为班级完美。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行动却悄悄温暖我们的心。有了这样杰出的领头羊,我们十一班怎能不大放异彩?”“周瀛:病魔不是屏障,伤痛不是阻碍,只有学习是心灵所中意的居所,不畏苦累的折磨。上学路上,是你坚强的背影踽踽独行,鼓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一路进取。”抚摸这些真诚灵动的文字,你还能说“90后”只是冷漠的一代吗?
孩子们发现,在他们身边,点点滴滴,到处都是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在他们身上,悄然无声,到处都是互帮互助的小传奇,他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在体验身边感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感动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愉悦的精神境界。我的第一序曲唤醒了“90后”孩子心灵深处的“善根”,逐渐消除了他们对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厌烦和木然,逐渐改变了他们长期对父母师长无偿付出心安理得的漠然,在融融的暖流中,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
第二章:感动·语文书中大写的人
不止是现实生活中溢满了感动的醉人芬芳,语文课本里同样盛满了感动的仙露琼浆。十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感动的元素和感人的章节,不仅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更让时常觉得心灵空虚的“90后”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一个学生在学完《傅雷家书》后翻阅了大量与傅雷有关的文章,在语文课本的扉页上写下:傅彩著作倾其渊博,雷震杏坛蜚声不朽。浩瀚书海,他让异国文字在汉字密林中化作再次绽放的奇葩;拂去光辉,他所诠释的父爱,如初春暖阳,永远温暖华夏儿女。无须翻译,傅雷,是所有胸怀赤子之心的人都读得懂的永恒著作。在读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抒写感言:他将一生化作甘露,润泽了神州大地的子民。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以带领华夏儿女寻找光明。
李大钊、鲁迅、邓稼先……那些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名字,那些来自心灵的感动,让孩子们倍觉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温暖。每一次的感动,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的感悟,都是一次生命的超越。孩子们与课本中大写的人不断对话,不断成长,不断汲取心灵的养分,积聚“感动”的力量,并以之化为学习楷模的动力,不断奋斗。
第三章:感动·我的青春偶像
诚然,敢于在课堂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敢于在亮丽的舞台上尽显歌喉与舞姿,敢于向权威和主流挑战的“90后”们,是不会满足于别人给他们树立的传统意义上的榜样的,正如他们自己所言“每个人都会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冲动,学会欣赏他人是我们必需的能力,学习我所欣赏之人的美好品质比老师父母单纯地为我讲道理更为有效,毕竟,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最近做的《“90后”的青春偶像》的调查问卷中,62.98%的学生写下自己心目中地位最重的偶像是影视明星、歌星和体育明星,看来如何运用这一大有可为的资源亦是彰显我们教育工作艺术魅力的绝佳时机。
在时下这个重视包装偶像速成的音乐圈中,音乐才子周杰伦的成功无疑是个奇迹。这也正是个性张扬的“90后”疯狂喜欢他的原因。周杰伦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还是一种现象。于是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周杰伦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分享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一起体验他对逆境的坚忍和抗争,孩子们把周杰伦 “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这句话深深烙进了脑海,他们把对偶像的感动化为强大的力量,深信只要永不言败,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当孩子们郑重选择周杰伦的《蜗牛》作为班歌,当他们动情地演绎“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的激情时,我知道这种感动的裂变之力已经完全转化为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与孩子们一起观看《鲁豫有约》中谢霆锋的访谈视频后,很多孩子都落泪了。影视明星谢霆锋年少时也是一位桀骜不羁的青年,他经历了年少轻狂的懵懂,经历了成功失败的起伏,经历了成为人父的磨砺。从17岁那年拍片受伤自己为自己缝针的那一刻起,他明白没有人轻轻松松就能成功,即便是名人的儿子。疼痛是青春必需的一步,历经十年,他脱胎换骨,终成大器。从孩子们感动的泪花中,我看到了那种不论是闪亮的明星还是平凡的百姓都得经历的青春的挣扎,我看到那种从偶像身上传递给“90后”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信念。
这几年每临夏季,周围的空气都会因湖南卫视快乐男生快乐女生的闪亮登场一夜成名而变得躁动不安,不断求新求异的“90后”是不会舍弃这样能够标新立异的话题的,于是很多孩子不可避免地卷入盲目随大流收视狂热之中。此时,如果我们教师也能够融入“90后”孩子的世界,对他们追星的举动加以引导,同样能获得正面激励的效应。譬如,我会向孩子们推荐2010快男冠军李炜在比赛中的感言:“成长不是裤腿越来越短,而是心和梦想的舞台越来越大。”让孩子们在选择新偶像时,首先选择最具人格魅力的偶像,而不是仅仅看外表打扮,这样陪伴自己成长的青春偶像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个女生很欣赏快女李霄云,为她对已逝父亲的真情孝顺而感动,为她在舞台上轻弹那首《爸爸给的坚强》而唏嘘不已。一次我生病住院,女孩捧着吉他给我唱她改编的《大申给的坚强》——“好几周都没见了/大申你憔悴多了/头发长长多了/笑容也更少了……我已经渐渐长大/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还总为成绩跟你撒娇/大申你一定要放心/我像你说的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强/坚强/我一定会坚强。”这样朴实无华的心灵悸动怎能不让我潸然泪下?谁说“90后”的孩子自我膨胀?谁说“90后”的孩子不懂感恩?
阳光,均匀地撒落给每一个生命。正是大自然对每个生命公平的恩赐,才使得所有生命得以尽情地绽放。其实,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当我用沉甸甸的“感动”奏响了春天的序曲,我仿佛已看到笑靥如花的“90后”们开启紧锁的心门,张扬迥异的个性,绽放多彩的青春!
(责编马超勤)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0.12.012
“90后”的孩子普遍有着光鲜的“幸福外衣”,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从小就接触多元化的教育,英语、书法、美术、音乐、舞蹈都是他们周末的必修课。“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本应成为家庭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很少能从整日忙碌于事业的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关爱和理解,亲情匮乏使他们精神空虚,与长辈沟通上的停滞使他们的心灵日益冷漠。此外,个性张扬的他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寻觅一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无异于一种奢望,关上门即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单元房又使他们益发孤独。于是,电脑、电视、PSP、MP4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同伴和爱物,如影随形的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如焦虑、抑郁、自闭等等。
我希望我的学生少走弯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早日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此,我用一系列活动叩响了“90后”孩子们紧闭的心门,用“感动”奏响了春天的序曲。
第一章:感动·身边的点点滴滴
“90后”学生受物欲膨胀、价值观扭曲及虚拟世界的冲击,普遍存在着放大自我、自私冷漠的心理症候,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无法奢求周遭社会短时间变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力量去感染学生,让“感动”的力量穿过厚厚的“盔甲”,深入学生们的心灵,抚慰他们的灵魂。
从《爱的盛宴》《爱的力学》到《母爱不是选择题》《从此不与爱抗争》,每天的语文课前,我都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地与学生分享事先精心烹调的“文化早餐”,孩子们在聆听故事中破茧,在书写感悟中成蝶。一个曾经极其叛逆,经常顶撞父母的女孩在听完《从此不与爱抗争》这篇文章后,泣不成声地写下:看了,看见妈妈的双手起茧起皱了,在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背影,始终是她,爸爸的双鬓间透着些许银丝,阳光撒下,刺痛着双眼,想了,想起从前的幼稚鲁莽,调皮捣蛋地欺负同学,爸爸妈妈低声下气地替我道歉;懂了,懂得年少轻狂后的成熟稳重,再如何的成熟与稳重也依然是父母心里最担忧的小孩子。我想,父爱不再以高山比拟,母爱不再以流水作喻。它们实际而又单纯,真实而又伟大。看了,想了,懂了,让我一生感动的,是父母的爱——不因四季更迭,不因名利浮现。
从《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从孔子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0后”的孩子从国学经典中触摸到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开始拷问自己的灵魂:不爱父母之人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之人焉能爱自己的祖国?我所带的班有一个桀骜不驯、冷漠自闭的男生,他平时拒绝与父母交流,拒绝父母走进自己的世界,理由是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经过两年多的国学经典熏陶,他冷漠的心开始慢慢复苏,九年级的一次晚修放学,外面下着滂沱大雨,当他看到在昏暗的走廊尽头,浑身湿透,满脸焦虑的父亲手里的伞滴下来的雨水早已浸湿周围的地面时,这幅厚重如山的父爱画面永远定格在了男孩记忆中最柔软的深处。他在日记中写道:幸福很矜持。遭逢时,它不会夸张地和我提前打招呼,但触碰时,总能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今夜,我明白了:幸福就像空气,每时每刻都环绕着我,我无法拒绝,难以回报。
从每天学生们遇到老师都会90度地鞠躬问候,到每次老师与之谈心或课后辅导都会真诚地对老师道一声“谢谢”;从每节课前为科任老师泡上一杯温馨的绿茶到为嗓子不适的老师送上“喉宝”;从孩子们每天认真订正老师精心批阅的作业到每一位老师的生日,全班学生在课前集体朗声为老师送上“祝老师生日快乐”的祝福;从每年教师节组织学生们回访小学的老师到教室的文化墙上张贴的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科任老师的漫画像和对老师的祝福,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尊师重教的浓厚气氛。显著地变化是,不管主科还是副科,孩子们上课时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认真听讲,保持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科任老师辛苦劳动的尊重。各科任老师也喜欢我们的班级,课堂上倾囊以授,课后对学生的问题更是倾尽心力有问必答。师生互动的氛围日渐浓厚,师生的关系也愈加和谐。
从每年春季开学必看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到每学期评选“感动班级十大学子”并为可敬可爱的同窗撰写感人至深的颁奖词,孩子们拾起身边的点滴感动,争做班级的脊梁。“冷雨:点滴负责,成就班长魄力;悄然出力,只为班级完美。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行动却悄悄温暖我们的心。有了这样杰出的领头羊,我们十一班怎能不大放异彩?”“周瀛:病魔不是屏障,伤痛不是阻碍,只有学习是心灵所中意的居所,不畏苦累的折磨。上学路上,是你坚强的背影踽踽独行,鼓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一路进取。”抚摸这些真诚灵动的文字,你还能说“90后”只是冷漠的一代吗?
孩子们发现,在他们身边,点点滴滴,到处都是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在他们身上,悄然无声,到处都是互帮互助的小传奇,他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在体验身边感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感动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愉悦的精神境界。我的第一序曲唤醒了“90后”孩子心灵深处的“善根”,逐渐消除了他们对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生活的厌烦和木然,逐渐改变了他们长期对父母师长无偿付出心安理得的漠然,在融融的暖流中,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
第二章:感动·语文书中大写的人
不止是现实生活中溢满了感动的醉人芬芳,语文课本里同样盛满了感动的仙露琼浆。十年来,我坚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感动的元素和感人的章节,不仅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学习,更让时常觉得心灵空虚的“90后”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一个学生在学完《傅雷家书》后翻阅了大量与傅雷有关的文章,在语文课本的扉页上写下:傅彩著作倾其渊博,雷震杏坛蜚声不朽。浩瀚书海,他让异国文字在汉字密林中化作再次绽放的奇葩;拂去光辉,他所诠释的父爱,如初春暖阳,永远温暖华夏儿女。无须翻译,傅雷,是所有胸怀赤子之心的人都读得懂的永恒著作。在读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抒写感言:他将一生化作甘露,润泽了神州大地的子民。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以带领华夏儿女寻找光明。
李大钊、鲁迅、邓稼先……那些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名字,那些来自心灵的感动,让孩子们倍觉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温暖。每一次的感动,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的感悟,都是一次生命的超越。孩子们与课本中大写的人不断对话,不断成长,不断汲取心灵的养分,积聚“感动”的力量,并以之化为学习楷模的动力,不断奋斗。
第三章:感动·我的青春偶像
诚然,敢于在课堂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敢于在亮丽的舞台上尽显歌喉与舞姿,敢于向权威和主流挑战的“90后”们,是不会满足于别人给他们树立的传统意义上的榜样的,正如他们自己所言“每个人都会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冲动,学会欣赏他人是我们必需的能力,学习我所欣赏之人的美好品质比老师父母单纯地为我讲道理更为有效,毕竟,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最近做的《“90后”的青春偶像》的调查问卷中,62.98%的学生写下自己心目中地位最重的偶像是影视明星、歌星和体育明星,看来如何运用这一大有可为的资源亦是彰显我们教育工作艺术魅力的绝佳时机。
在时下这个重视包装偶像速成的音乐圈中,音乐才子周杰伦的成功无疑是个奇迹。这也正是个性张扬的“90后”疯狂喜欢他的原因。周杰伦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还是一种现象。于是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周杰伦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分享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一起体验他对逆境的坚忍和抗争,孩子们把周杰伦 “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这句话深深烙进了脑海,他们把对偶像的感动化为强大的力量,深信只要永不言败,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当孩子们郑重选择周杰伦的《蜗牛》作为班歌,当他们动情地演绎“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的激情时,我知道这种感动的裂变之力已经完全转化为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与孩子们一起观看《鲁豫有约》中谢霆锋的访谈视频后,很多孩子都落泪了。影视明星谢霆锋年少时也是一位桀骜不羁的青年,他经历了年少轻狂的懵懂,经历了成功失败的起伏,经历了成为人父的磨砺。从17岁那年拍片受伤自己为自己缝针的那一刻起,他明白没有人轻轻松松就能成功,即便是名人的儿子。疼痛是青春必需的一步,历经十年,他脱胎换骨,终成大器。从孩子们感动的泪花中,我看到了那种不论是闪亮的明星还是平凡的百姓都得经历的青春的挣扎,我看到那种从偶像身上传递给“90后”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信念。
这几年每临夏季,周围的空气都会因湖南卫视快乐男生快乐女生的闪亮登场一夜成名而变得躁动不安,不断求新求异的“90后”是不会舍弃这样能够标新立异的话题的,于是很多孩子不可避免地卷入盲目随大流收视狂热之中。此时,如果我们教师也能够融入“90后”孩子的世界,对他们追星的举动加以引导,同样能获得正面激励的效应。譬如,我会向孩子们推荐2010快男冠军李炜在比赛中的感言:“成长不是裤腿越来越短,而是心和梦想的舞台越来越大。”让孩子们在选择新偶像时,首先选择最具人格魅力的偶像,而不是仅仅看外表打扮,这样陪伴自己成长的青春偶像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个女生很欣赏快女李霄云,为她对已逝父亲的真情孝顺而感动,为她在舞台上轻弹那首《爸爸给的坚强》而唏嘘不已。一次我生病住院,女孩捧着吉他给我唱她改编的《大申给的坚强》——“好几周都没见了/大申你憔悴多了/头发长长多了/笑容也更少了……我已经渐渐长大/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还总为成绩跟你撒娇/大申你一定要放心/我像你说的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强/坚强/我一定会坚强。”这样朴实无华的心灵悸动怎能不让我潸然泪下?谁说“90后”的孩子自我膨胀?谁说“90后”的孩子不懂感恩?
阳光,均匀地撒落给每一个生命。正是大自然对每个生命公平的恩赐,才使得所有生命得以尽情地绽放。其实,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当我用沉甸甸的“感动”奏响了春天的序曲,我仿佛已看到笑靥如花的“90后”们开启紧锁的心门,张扬迥异的个性,绽放多彩的青春!
(责编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