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教材例题引起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目标下,最基本的还是应该重视对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也是实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物理思想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和实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关键。我以高中新课标教材《物理选修-3-4》为例,分别对新教材例题的研究;新教材概念的深入挖掘;新教材插图的充分利用,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重视教材例题习题
  我们虽然总是在提素质教育,可真正教学时,很容易让学生陷入题海当中。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潜力,以课本为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实现让学生可以从教材走出去,也可以从容走回来。教材例题是编委从大量习题中精选出来的,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应该从例题出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想这也是给学生减负的好方法。笔者最近和学生曾经讨论一道习题,感受颇丰。原题是这样的。“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讽刺没有见识的人,现有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都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枯井中青蛙觉得井口大些
  B.水井中青蛙觉得井口大些
  C.晴天的夜晚,枯井中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晴天的夜晚,水井中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学生们开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而我在备课时想尽量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后来我发现如果从教材一道例题出发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教材原题是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 如图(a)所示,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 如图(b)所示,C、B两点相距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这是一道很常规的习题,学生很容易入手,当时讲的时候学生也普遍接受。现在我换一个角思维问题。
  第一步 按着题中所说开始C点看不到A,A也看不到C。现在倒入液体后,A能看到C,C也能看到A(光路可逆)这相当于倒入液体后增大了C的视野。对比刚才的习题,水中的青蛙应该会比枯井中的青蛙看到更多的星星。学生们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观点。
  第二步 自己画光路图。如图b所示。细实线为折射光线,粗实线为没有倒入液体时对应的光线。这时最好引入视角的概念,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水中的青蛙看井口小了(视角变小了)
  第三步 例题中的C点是一个定点,如果C点可以水平移动的话,那视野就更开阔了。马上联系教科书的一道课后习题。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坦克内部开了一个孔。假定坦克的壁厚20cm,孔的直径为12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1.52的玻璃,厚度与坦克的壁厚相同(如图c所示,俯视图)。坦克内的人通过这块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为多大?
  这也是一道非常经典的问题,学习了前面的观点学生很容易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我这样由教科书入手,不同角度理解,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重视教科书的概念和定义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在自然界,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人们要认识、解释、改造和利用自然,就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寻求其规律。这些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严密语言就是物理概念,让学生必须明白物理概念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物理情景,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其能从身边诸多现象中发现其本质,总结归纳出概念。教材中的概念是全体教材编为大量工作的结果,智慧的结晶。说到概念,我们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对教科书上的概念并不十分重视,就是一味的做题。结果造成题是做了不少,可概念还没有理解到位。我们应该重视每一概念,理解它的含义。举个例子,比方说新课标下折射的概念,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我想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发生折射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介质光速不同,折射并不只是简单理解为光要发生偏折。如果概念理解到位了,当处理“光垂直进入到第二种介质时叫不叫折射”这样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插图资源
  课本知识是教材编委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而教材中的插图所孕含的信息,为我们挖掘教材提供了很大的创意空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绘图者精心创作图画,使教材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显示出整体的美感。现行的物理教材每章节都配有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外延,对学生的观察、思考、描述表说、书写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好的效应。举一个例子。比如我处理机械波那一章时,那一章开始的插图叫《水波通过桥洞时发生衍射》,很多学生都不注意。等我讲完了衍射那一节时,我让学生重新看这个插图,让学生思考怎么就衍射了。大家最后总结出相当于以桥洞为圆心,对应一列列波,桥洞后阴影区明显减少。等学完了惠更斯原理,我又让学生体会理解在“任意波面得各点都可以看做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学生理解的很好。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
其他文献
摘要: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应注意:1.有启发性2.突出重点 3.有层次性 4有针对性提问要有启发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①创设问题情境恰当提问 ②多角度,多途径提问 ③运用对比引起思考 提问要突出重点抓住教学重点,不节外生枝抓住知识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  关键
期刊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 ,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从而让评卷老师在众多的考卷中另眼相看,起到先声夺人的积极效果。然而开好一个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讲究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精彩靓丽的开头,从而赢得百媚生呢?根据我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最实用最易掌握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
期刊
摘要:现在学生生活的外围环境日渐复杂,社会中种种有色的、不利的因素冲击着校园。我想如何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教孩子学本领、学做人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不但让他们学到有限的知识,还引导他们走向无限的知识殿堂。  关键词:挖掘 教材 潜力 学会 做人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各具风采,鲁提辖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如何借助有限的课文内容准确把握鲁达的
期刊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相互作用日益明显,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意味这每个公民都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要具备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期刊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与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对
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与社会联系紧密,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课本中实验很多,有的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有的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有的是学生的自行探究实验,这些实验,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解决学生的疑问及一系列问题:如何上好实验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激发兴趣:  科学课本来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实验很多。探索活动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全体学生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
期刊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四个案例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处理好四种关系:①手段与目的的关系;②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③生活性与数学严谨性的关系;④趣味与数学味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
期刊
摘要:鲜活的语言是作文成功的基石,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吸收文学作品中、生活中的那些生命力强、富有灵气的词语,并学以致用,力求创新,写出成功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语言 鲜活 关注生活 注重积累 力求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文从字顺。作文表达上要做到“文从字顺”,学生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底蕴,表达以鲜活的语句,方能行文如流水,文彩飞扬。有时候,一篇作文可能因为一个灵气飞动的段落,或者一个鲜
期刊
课业类型:绘画课  教材分析:塔是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地褶褶光辉。  塔最早起源于佛塔,来自印度,而中国古塔自东汉以来,随着佛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而建造。当时,塔是宗教的象征,大多是为宝藏经书、保存高僧或纪念佛祖而建,如少林寺的塔林等。如今,塔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传统建筑,很多塔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