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本质上不是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变量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 商品价值量计算, 理论知识, 计算方法
近几年关于“商品”知识的高考试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又以计算题为特色,涉及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等一系列的计算,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方法。首先,要弄清楚相关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其次,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第三,要掌握正比、反比、提高、降低等的计算方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方面:
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本质上不是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变量关系的理解。解答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主要记住并理解两条线: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弄清楚哪些是正比,哪些是反比,哪些是无关。(见下表)
第二,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在题干材料中要学会区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一般的讲,在材料中涉及某国家、某部门、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多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涉及某企业、某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多为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判断要更为简单,单件商品的价值量习惯上称之为价值量,一段时间内某企业、某行业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价值量之和就是价值总量。需要说明的是,价值总量在数值上等于商品的数量(也叫使用价值的量)与价值量的乘积。
第三,要掌握正比、反比、提高、降低的计算方法。由于文科学生数学相对较弱,有很多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理论上进行理解,却不知道具体怎么计算。许多政治教师也弄不清、讲不明。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我总结了价值量的解题方法, 供教师讲课和同学们学习参考。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N元。
第一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二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三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四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简单说:“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例1;(08北京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B.0.80元 C.0.85元D.1.25元
分析:首先判断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此题直接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用加法);那么它就会影响价值量,而且是反比关系(该用除法)。于是:1元÷(1+25%)= 0.80元 。因选B。
例2;(08四川延考区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B.8元C.10元D.12元
分析:首先区分劳动生产率,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格仍然是10元。选C。
例3:(09全国卷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分析:该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1+20%)=5元。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无关,所以仍为600万元。选C。
例4:(09全国卷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分析:首先判断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所以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仍为6元;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要影响价值总量,所以6元×10万件×(1+10%)-6元×10万件=6万元。选B。
有些高考题还有第二步:求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是多少?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故“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的公式在这里仍然适用。总结如下: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N元。
第一种情况:当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其它情况不变,現在该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为:N÷(1-M%)。
第二种情况:当该国的货币价值上升(升值)20%,其它情况不变,现在该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为: N÷(1+M%)。
例1:(08全国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于是:15元÷(1+50%)÷(1-20%)=12.5元 。选B。
注意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是两个概念,前者与商品价格是反比,后者与商品价格是正比,故算法不同。
例2:(2010年全国卷Ⅰ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
A. 5元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D. 8元16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货币价值不变时:10/(1+1)=5(元);当通胀率为20%时,即物价上涨了20%,5×(1+20%)=6(元)。因选A。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反思,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
《优化指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关键词: 商品价值量计算, 理论知识, 计算方法
近几年关于“商品”知识的高考试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又以计算题为特色,涉及商品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格等一系列的计算,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方法。首先,要弄清楚相关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其次,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第三,要掌握正比、反比、提高、降低等的计算方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方面:
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本质上不是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而是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变量关系的理解。解答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主要记住并理解两条线: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弄清楚哪些是正比,哪些是反比,哪些是无关。(见下表)
第二,审题要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在题干材料中要学会区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一般的讲,在材料中涉及某国家、某部门、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多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涉及某企业、某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多为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判断要更为简单,单件商品的价值量习惯上称之为价值量,一段时间内某企业、某行业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价值量之和就是价值总量。需要说明的是,价值总量在数值上等于商品的数量(也叫使用价值的量)与价值量的乘积。
第三,要掌握正比、反比、提高、降低的计算方法。由于文科学生数学相对较弱,有很多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理论上进行理解,却不知道具体怎么计算。许多政治教师也弄不清、讲不明。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我总结了价值量的解题方法, 供教师讲课和同学们学习参考。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N元。
第一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二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三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第四种情况: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为:N÷(1-M%)。
简单说:“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例1;(08北京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B.0.80元 C.0.85元D.1.25元
分析:首先判断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此题直接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用加法);那么它就会影响价值量,而且是反比关系(该用除法)。于是:1元÷(1+25%)= 0.80元 。因选B。
例2;(08四川延考区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B.8元C.10元D.12元
分析:首先区分劳动生产率,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格仍然是10元。选C。
例3:(09全国卷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分析:该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所以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1+20%)=5元。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无关,所以仍为600万元。选C。
例4:(09全国卷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分析:首先判断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所以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仍为6元;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要影响价值总量,所以6元×10万件×(1+10%)-6元×10万件=6万元。选B。
有些高考题还有第二步:求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是多少?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故“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的公式在这里仍然适用。总结如下: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N元。
第一种情况:当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其它情况不变,現在该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为:N÷(1-M%)。
第二种情况:当该国的货币价值上升(升值)20%,其它情况不变,现在该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为: N÷(1+M%)。
例1:(08全国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于是:15元÷(1+50%)÷(1-20%)=12.5元 。选B。
注意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是两个概念,前者与商品价格是反比,后者与商品价格是正比,故算法不同。
例2:(2010年全国卷Ⅰ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
A. 5元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D. 8元16元
分析: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货币价值不变时:10/(1+1)=5(元);当通胀率为20%时,即物价上涨了20%,5×(1+20%)=6(元)。因选A。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反思,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参考资料:
《优化指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