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心理坚韧性、压力评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jia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研究科研人员心理坚韧性、压力评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对402名科研人员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心理坚韧性与压力体验显著负相关,与压力控制显著正相关,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压力体验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压力控制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压力体验、压力控制分别是心理坚韧性与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压力评估与心理坚韧性交互作用显著。
  关键词:心理坚韧性 科研人员 压力 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竞争力的标志。创新绩效也早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热点,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创新绩效,因为它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研人员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工作压力。适当的工作压力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良好动力。但持续而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将导致员工职业倦怠,甚至影响员工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心理坚韧性(mental toughness)是一种克服压力、保持专注并达成目标的个性品质。它包括4个方面:信奉心/投入(commitment),控制感(control),挑战性(challenge)和自信心(confidence)。信奉心是指相信自己的生活目的和意义;控制感指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去影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挑战性指能解释困境,将困境视为一种积极的挑战;自信心包括对自己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自信。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坚韧性较强的个体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并表现出更好的绩效水平。以往关于压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往往发现压力是阻碍科技人员潜能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我们认为心理坚韧性强的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从而体验到更少的压力,并因此取得更好的创新绩效。因此,本研究假设(1)心理坚韧性与压力体验负相关,与压力控制正相关,与创新绩效正相关;(2)压力体验与压力控制分别是心理坚韧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此外,尽管以往研究表明,压力、心理坚韧性对绩效作用显著,但鲜少有研究考察压力与心理坚韧性对绩效的交互作用,为此,本研究进一步对此进行考察,并假设(3)心理坚韧性与压力交互作用显著。为了验证以上三个假设,本研究对科研人员心理坚韧性、压力评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一、研究设计
  1.被试。本研究采用网络施测方法,共有426名被试作答,其中有效问卷402份。有效问卷中,男性195名,女性207名;高校科研人员158名,研究所科研人员113名,企业科研人员131名;年龄在30岁以下的98名,31-40岁的124名,41-49岁的105名,50岁及以上的75名。
  2.测量工具。
  2.1心理坚韧性。心理坚韧性测量采用Clough等人编制的心理坚韧性问卷MTQ48,采取5点评分。在本研究中,MTQ48总量表及其6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5-0.87之间,表明有较高的信度。
  2.2压力评估。压力体验评估:在过去的2周中,你的压力体验(从“一点都没有压力”到“非常严重的压力”,7点评分)
  压力控制评估:在过去的2周中,你认为你对压力的控制(从“完全无法控制”到“完全在控制之中”,7点评分)
  2.3创新绩效。采用Brown 和Eisenhardt的的研究,用三个条目来测量产品创新。让被试者回答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判断其自己在多大程度上(7点评分):经常开发出新产品或新技术; 快速地将新产品、新技术推向市场; 开发高质量的新产品、新技术。
  3.程序。采用网络施测的方法进行施测,被试自愿地在制定网址填写问卷。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
  二、结果
  首先考察心理坚韧性、压力体验、压力控制和创新绩效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见表1)。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压力体验偏高(M=5.096,S=2.122),而压力控制偏低(M=2.936,S=2.312)。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心理坚韧性与压力控制、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压力体验显著负相关;压力体验与压力控制、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压力控制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见表2)。这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
  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压力体验*心理坚韧性”交互作用显著(F=35.629,p<0.01),“压力控制*心理坚韧性”交互作用显著(F=53.918,p<0.01)。抽取出心理坚韧性得分前后27%,分别为高、低心理坚韧性组,并分别在压力体验和压力控制上做简单主效应(见表5)。结果发现,当压力体验偏高时(>=5),高低心理坚韧性组的创新绩效差异不显著,而随着压力体验水平的降低,创新绩效差异逐渐增大,直至显著;当压力控制较低时(<=4),高、低心理坚韧性组创新绩效差异不显著,而随着压力控制水平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且高心理坚韧性组高于低心理坚韧性组。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压力体验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压力控制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科研人员的压力体验偏高而压力控制偏低。以往研究也表明,科研人员的压力体验往往偏高,且压力与绩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研究者指出,有必要对科研人员减压,比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要求,提升社会支持等。而本研究发现,心理坚韧性与压力控制正相关,与压力体验负相关。因此,除了以往研究提出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提升员工心理坚韧性提升員工的压力控制感、降低员工的压力体验,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水平。虽然本研究证实心理坚韧性与压力控制正相关、与压力体验负相关,但没有弄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理坚韧性强的员工与心理坚韧性弱的员工使用了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还是使用了相同的应对方式,但心理坚韧性强的员工比弱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研究有必要对此进行考察,从而为员工心理坚韧性提升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控制、压力体验是坚韧与创新绩效间的部分中介变量。具体而言,心理坚韧性越强的人,压力控制感越强,体验到更少的压力,从而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新绩效水平。这支持我们对科研人员心理坚韧性、压力评估、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大多数心理坚韧性的实证研究都与压力应对有关,如Kaiseler等人研究发现心理坚韧性与个体体验的压力强度显著负相关。以往研究关于心理坚韧性与绩效关系的大多数研究也同样得出两者正相关的结果。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心理坚韧性、压力与创新绩效三者的关系,即压力评估是心理坚韧性与创新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值得一提的是,压力体验与压力控制均是心理坚韧性与创新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而非完全中介变量。这表明,除了压力评估因素以外,心理坚韧性还通过其他因素影响科研人员的创新绩效。以往研究发现,心理坚韧性与乐观、冒险性等因素显著正相关,因此以后研究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其他因素的中介效应。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心理坚韧性分别与压力控制、压力体验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员工的创新绩效。一方面,当压力体验很低或压力控制水平很高时,高低心理坚韧性组的员工创新绩效差异显著。这进一步说明,心理坚韧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除了通过压力控制、压力体验外,还存在其他中介变量。另一方面,当压力过高或压力体验强度很低时,高低心理坚韧性组员工的创新績效水平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心理坚韧性强的员工的压力承受力和控制感更强,但当压力过强到难以控制时,心理坚韧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不大。该结果进一步说明,除了提升员工心理坚韧性之外,合理减压的必要性。不过,本研究仅考察了员工总体的压力体验强度与压力控制感,而没有考察不同类型的压力与总体压力体验强度与压力控制感的关系,从而无法说明减压时是否应当考虑压力的类型,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压力减压。未来研究有必要对此进行考察,进而为合理减压提供理论依据。
  四、结语
  心理坚韧性与压力体验显著负相关,与压力控制显著正相关,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压力体验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压力控制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压力体验、压力控制分别是心理坚韧性与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压力评估与心理坚韧性交互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冯缙. 心理坚韧性研究述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68-71.
  [2]刘玉, 武振业, 陈叶梅. 基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2010, 28: 109-112.
  [3]Brown, S. L., K. M. Eisenhardt. Product development: Past research, present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cademical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343-378.
  [4]Bull S J, Shambrook C J, James W, & Brooks J E.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toughness in elite English cricketers[J].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05:17,209–227.
  作者简介: 冯缙(1982-),女,重庆人,教育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健康。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制造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相对地,再制造模式因其较高的环境价值,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极力推荐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同时,学术界也已开始对再制造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机制问题,却忽视了产品问题。对于再制造产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其质量保证往往低于新制造产品,然而这个策略一定是最优的吗?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斯塔克伯
期刊
摘 要:银行在对企业放贷时,财务报告是其关注的一个重点,稳健性较高的财务信息无疑更能得到银行的青睐。因此,新准则要求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能够对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产生何种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这一问题便浮出水面。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债务融资 会计稳健性  一、引言  债务融资与企业的内部融资是不一样的,债权人作为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不会直接参与到日常的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去,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单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资金运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巴巴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都有不同的资金运作行为;企业的资本运作应该与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越来越强、方式越多元和国际化,资金需求量增大,投资增多;上市之前对企业资金和股权进行重组和内部调整、通过收购和兼并不断完善企业的产品链,有利于企业更好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风险,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加强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刻不容缓。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加强  一、引言  1992年,毕马威的联合创始人鲍勃·埃利奥特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信息技术改革的浪潮正碰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在70年代,它彻底影响了工业行
期刊
摘 要:为研究碳配额拍卖下的企业环保创新行为,建立了生产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求得了生产商在总配额较大和较小两种情形下最优产量、定价、环保创新水平以及利润,并分析了消费者环保意识对生产商环保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政府制定的总排放配额较小时,厂商的环保创新达到最高水平;当政府制定的总排放配额较大时,对于清洁型生产商,其环保创新仍为最高水平.此外,当消费者环保意识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财务造假的概况、财务造假的原因、财务造假的手段、关于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来着重介绍,以便帮助企业、投资者等系统的了解财务造假,达到早日解决财务造假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造假手段 防范 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概况  财务造假是指在有关会计人员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会计法规、准则的灵活性以及其中存在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领域,根据其目的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修改其编制的财
期刊
摘 要: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商业流通的影响,同时消费金融对商业流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则关于消费金融和商业流通互动关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消费金融 商业流通业 关系  近些年,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總额高达23.8万亿元。商贸流通的发展也会带动公众的消费,在消费不断向多元化状态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转变消费结构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有待解决
期刊
摘 要:21 世纪以知识经济的繁荣为特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解决企业资金难问题的同时,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率,实现科技型企业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知识产权 证券化 融资  一、引言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originator) 以知识产权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包括可预期的知识产权许
期刊
摘 要:税收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有着保障国民经济收入的作用。税收是国家监督国内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民经济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也是国家监管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国内企业存在财务税收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企业财务税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税收 国家监管 财务问题 对策  税收是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强制性的依法参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对在中小型企业、创业板、沪市主板、深市主板上上市的63家企业进行DEA分析,得出Crste、Vrste、Scale的结果,并用回归分析出哪些指标对效率值影响显著。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总的技术效率受净资产比例、扣除后每股净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的回归模型中只有每股净资产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有负的影响,融资规模效率的回归中只有净资产比例和扣除后每股净收益对融资规模效率有正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