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进行教学探索的重点。
  本次活动拟定的目标是:认识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千姿百态的联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认识关注生态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道理;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按既定课题搜集材料的方法;利用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探究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
  活动中,我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明确每一小组活动的重点。要求每一小组分别利用网络、图书馆、音像、实际调查等形式搜集有关动物多样性,动物发展演变过程,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图片、电影片段。
  活动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活动,展示的主要流程及成果如下:①文字材料展示,主要是有关材料摘抄、粘贴、手抄小报等。②吟诵同动物有关的诗文。③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④学生自己拍摄的动物图片、录像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餐馆宰杀动物图片等。⑤学生自制录音展示——青蛙叫声,蝉鸣等。⑥拟一句保护动物的广告语。⑦写作一篇同动物保护有关的文章。
  课后反思:
  常规的教学活动,我们大多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互动,学习空间主要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破了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的的教学强调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主要应来源于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教师的责任是对探究问题进行指导,问题设计既要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多样化探究结果的产生,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探究的方案,并使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包办者。
  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已安排得很具体,只要等着学生汇报成果即可。但成果汇报时,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有个小组八个学生只有组长等五人参加完活动全程,其他小组也都存在活动不充分的问题,合作小组未充分合作,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变成单干,或小组内再分组。这一方面与我的硬性分组有关,因为有些同学对分组结果不满意,带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小组内人数过多,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而且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有待提高,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但我觉得同我的指导缺位关系最大。
  交流评价阶段,教师不应再担当评判者的角色,而应是交流活动的促进者,激励者。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甄别优劣,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展示自我,倾听别人。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说明课标没有把评价的着眼点定位于当前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获得,而是指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素质。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多的应是激励,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有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就应该给予表扬与激励。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管采用何种学习途径,但是它都应姓“语”。
  本次活动中因事先考虑不周,活动过程中基本目标出现了少许偏离语文的现象。
  成果交流展示过程中,下列几个过程“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学生自制动物录像、照片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录像,餐馆宰杀动物的情景。”就忽视了活动的语文性原则,图片照片展示虽然十分精彩,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成了展示活动中的亮点,但因为缺少文字解说,所以成了一次美术摄影活动,缺少了语文味。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了补充,对每一幅图片添加了精彩的文字说明。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创新,通过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执教多年,感受着对语文教材内容处理的几多变化。近年来我们本地中考更明确规定了只考察教材中的文言文,导致了很多老师对现代文教学的简单化——只重字词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及对学生应有的情感渗透。我们在工作中又该如何对待文本教学呢?  一、广泛阅读,用提高自身素养为教学奠基  虽然我们都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耳熟能详,但一篇作品的内涵是永远无法洞察无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
期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阅读课文30篇(不含“推荐名著阅读”),其中有13篇课文后设计了作文练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写法模仿类:如《阿长与》文后要求学生写出童年生活中阿长这样深刻印象的人;《核舟记》文后要求学生“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你所喜欢的工艺品”(选做)。  2.课文改写类:如《杜甫诗三首》文后要求学生“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短剧”;《观潮》文后要求学生把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期刊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重视学情、教情、人本情,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成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三维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情,是教师施教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洞悉学生的学情,才能明白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么去教,绘制出教学流程的计划,才能按照课程标准为
期刊
一、要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话,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乐于领会教师的意图。如一位教师看到学生紧张说:“站起来念书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在这么多教师听课的情况下,大声念文言文课文更不容易,请坐下。”那么,相信几天后,这位教师若再次让他读书时,定会毫不犹豫地大声朗读。这位老师因能理解学生的心情,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所以他的话能被学生接受并成为动力。    二、要体贴学
期刊
一、 扩展描述,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单调干瘪的形象变得鲜活有生气。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  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名艺术,如何在你的课堂上展示这门艺术的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地这门课的兴趣以及投入的热情和努力程度,笔者认为整个课堂的组织结构固然重要,各个环节的精心构思更是不容忽视,尤其是如何在一节课的“开场”先声夺人更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索。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长期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把它作为一道语文学习的“开胃菜”呈现给学生,这项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给孩子们
期刊
一、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    无论写什么文章,动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写什么,体现什么思想,确立一个什么主题,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制约着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选择。可见写文章不是词、句的简单堆砌,材料的无序组合,而是作者精心立意构思、认真选择选材、周密布局、真情表达的创作过程。所以,只有笔下先有意,才会行文有纲,才会言之有理有序。否则,就是“无帅之兵
期刊
充满智慧和魅力的随机点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堂点评呢?    一、要真情激励,不要含糊应对    情感需要共鸣,当学生流露真情时,教师如果给以真情点评,课堂就可能形成情感的浪潮。热情的点评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舍得让学生说,因为只
期刊
一、 教材处理的艺术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要教的课  文,教师应首先自己去读、去思、去探究,使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千万不要照搬教材、照本宣科。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 ,讲课时千万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需要,在深
期刊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是语文课堂就能涵盖的了的。语文教师只是汉语海洋的一个领航者,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语文课堂就是这一过程的载体,那就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手段华而不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