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进行教学探索的重点。
本次活动拟定的目标是:认识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千姿百态的联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认识关注生态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道理;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按既定课题搜集材料的方法;利用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探究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
活动中,我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明确每一小组活动的重点。要求每一小组分别利用网络、图书馆、音像、实际调查等形式搜集有关动物多样性,动物发展演变过程,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图片、电影片段。
活动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活动,展示的主要流程及成果如下:①文字材料展示,主要是有关材料摘抄、粘贴、手抄小报等。②吟诵同动物有关的诗文。③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④学生自己拍摄的动物图片、录像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餐馆宰杀动物图片等。⑤学生自制录音展示——青蛙叫声,蝉鸣等。⑥拟一句保护动物的广告语。⑦写作一篇同动物保护有关的文章。
课后反思:
常规的教学活动,我们大多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互动,学习空间主要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破了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的的教学强调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主要应来源于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教师的责任是对探究问题进行指导,问题设计既要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多样化探究结果的产生,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探究的方案,并使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包办者。
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已安排得很具体,只要等着学生汇报成果即可。但成果汇报时,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有个小组八个学生只有组长等五人参加完活动全程,其他小组也都存在活动不充分的问题,合作小组未充分合作,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变成单干,或小组内再分组。这一方面与我的硬性分组有关,因为有些同学对分组结果不满意,带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小组内人数过多,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而且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有待提高,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但我觉得同我的指导缺位关系最大。
交流评价阶段,教师不应再担当评判者的角色,而应是交流活动的促进者,激励者。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甄别优劣,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展示自我,倾听别人。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说明课标没有把评价的着眼点定位于当前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获得,而是指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素质。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多的应是激励,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有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就应该给予表扬与激励。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管采用何种学习途径,但是它都应姓“语”。
本次活动中因事先考虑不周,活动过程中基本目标出现了少许偏离语文的现象。
成果交流展示过程中,下列几个过程“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学生自制动物录像、照片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录像,餐馆宰杀动物的情景。”就忽视了活动的语文性原则,图片照片展示虽然十分精彩,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成了展示活动中的亮点,但因为缺少文字解说,所以成了一次美术摄影活动,缺少了语文味。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了补充,对每一幅图片添加了精彩的文字说明。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创新,通过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本次活动拟定的目标是:认识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千姿百态的联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认识关注生态自然,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道理;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按既定课题搜集材料的方法;利用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探究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
活动中,我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明确每一小组活动的重点。要求每一小组分别利用网络、图书馆、音像、实际调查等形式搜集有关动物多样性,动物发展演变过程,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图片、电影片段。
活动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活动,展示的主要流程及成果如下:①文字材料展示,主要是有关材料摘抄、粘贴、手抄小报等。②吟诵同动物有关的诗文。③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④学生自己拍摄的动物图片、录像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餐馆宰杀动物图片等。⑤学生自制录音展示——青蛙叫声,蝉鸣等。⑥拟一句保护动物的广告语。⑦写作一篇同动物保护有关的文章。
课后反思:
常规的教学活动,我们大多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互动,学习空间主要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破了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的的教学强调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主要应来源于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硬性规定。教师的责任是对探究问题进行指导,问题设计既要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方向,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多样化探究结果的产生,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探究的方案,并使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包办者。
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已安排得很具体,只要等着学生汇报成果即可。但成果汇报时,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有个小组八个学生只有组长等五人参加完活动全程,其他小组也都存在活动不充分的问题,合作小组未充分合作,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变成单干,或小组内再分组。这一方面与我的硬性分组有关,因为有些同学对分组结果不满意,带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小组内人数过多,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而且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有待提高,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但我觉得同我的指导缺位关系最大。
交流评价阶段,教师不应再担当评判者的角色,而应是交流活动的促进者,激励者。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甄别优劣,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展示自我,倾听别人。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说明课标没有把评价的着眼点定位于当前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获得,而是指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素质。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多的应是激励,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有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就应该给予表扬与激励。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管采用何种学习途径,但是它都应姓“语”。
本次活动中因事先考虑不周,活动过程中基本目标出现了少许偏离语文的现象。
成果交流展示过程中,下列几个过程“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学生自制动物录像、照片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录像,餐馆宰杀动物的情景。”就忽视了活动的语文性原则,图片照片展示虽然十分精彩,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成了展示活动中的亮点,但因为缺少文字解说,所以成了一次美术摄影活动,缺少了语文味。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了补充,对每一幅图片添加了精彩的文字说明。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创新,通过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