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激 善待文本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多年,感受着对语文教材内容处理的几多变化。近年来我们本地中考更明确规定了只考察教材中的文言文,导致了很多老师对现代文教学的简单化——只重字词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及对学生应有的情感渗透。我们在工作中又该如何对待文本教学呢?
  一、广泛阅读,用提高自身素养为教学奠基
  虽然我们都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耳熟能详,但一篇作品的内涵是永远无法洞察无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会有所变化。为此,教师就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及时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多角度审视作品。只有教师准备充分了,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我在教学鲁迅的《风筝》时,就又重新浏览了他的《野草》,翻阅了《朝花夕拾》,明白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没有被编入《朝花夕拾》而被编入散文诗集《野草》的原因。也为鲁迅先生借向三弟周建人的忏悔,来向二弟周作人表达愧疚的良苦用心所感动。这样就很容易的回答了学生所提出的为什么只是一只风筝,而鲁迅却不厌其烦的给弟弟道歉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让文本走进学生心里
  教材所选大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但也有缺憾:如有些文章所反映的生活风貌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往往用现在的生活体验去体察作品。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看法,不能粗暴否定而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学生初读,看到的只是一只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上翱翔的海燕,读到的是文章的节奏韵律美,欣赏的则是海燕的高傲与无畏,很多同学读完了都说很过瘾,很给力。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表现及讨论之后,才告诉了他们文章的象征意义,让他们在自我感觉“给力”的情况下又来了一次恍然大悟,使他们不仅了明白散文诗的特点,更懂得要学习海燕般的人物,在生活中的暴风雨中能够真正无所畏惧。从而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的内在层面。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陌上桑》等。
  三、课外拓展延伸,促进文本研读,让学生更深理解文本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对文本进行由此及彼的延伸拓展是必要的。如冰心的《谈生命》,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又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但我在教学时,总感觉文章美则美矣,但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得到的是较为空洞的感知,于是我又给学生补充了《生命的价值》:一个孤儿院中的院长是如何指导一个悲观的小男孩去卖石头,从而理解了自己生命价值的故事。直到现在,还有学生提及那院长最后对小男孩说的话:“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从而让学生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有效开发其他课程资源,才能延伸文本的内涵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记得在上《吆喝》一课时,学生囿于方言的隔阂,并不能真切体会老北京吆喝的意韵和声调变化之美。为此,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找了不少与此有关的资料,侯宝林的相声《卖布》,更让学生对此有了听觉上的直接感受,在导入时我还运用了《红灯记》中的一句“磨剪子咧——戗菜刀——”,让学生对身边的吆喝声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有的同学还惟妙惟肖的模拟表演,这样,既让学生感悟了文本之美,又发现了生活之美。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要以虔诚之心善待文本,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坚守语文这一方美丽的精神家园,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我们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一级子课题“DHYL快速阅读与记忆训练系统效能研究”的科研课题,该课题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与记忆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快速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研究内容  1、对记忆原理训练和改善记忆力方法的
期刊
“4+1“,即“学”“探”“点”“练”+“考”。 我的“4+1”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堂目标和重难点,在上课之前,设计一些预习题,主要是字词积累、作家作品、作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借鉴、 写作思路、读后心语等,学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呢?   一、发挥课文的“范文”功能,能诱导学生的写作激情  把课文讲析和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践看来是可取的。因为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如果把课文讲析和作文课分开进行,或者在作文时再提示学生回顾某篇课文的某种写法,这只是一种补救的手段,效果必然差些。虽然不可能在分析每一篇课文时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在学习那些常
期刊
这些年科技进步得迅猛,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已引进了多媒体,且渐成气候。不可否认,多媒体能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演示的学科教学中,能提高效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学习效率,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语文
期刊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有大量插图,但遗憾的是,许多老师视而不见、弃而未用,将之变成盲区抑或冷宫,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一、插图的形式与内容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共六册教材,每册教材有彩图15幅左右,书中插图近20幅,六册教材共有插图约两百幅,从形式上看,包括照片、国画、油画、漫画等,从内容上看,有人物、场景、科学资料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插图散见于每
期刊
刘国正认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不是在享受学习吗?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做法,与同行们切磋切磋。  首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第一、教师把可以微笑带进课堂,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
期刊
一、案例    基本情况:  王某,男,15岁,初四(4)班。父母离异多年,母亲重新嫁人,并且又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也成立新家,搬到外地居住了。于是,他只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事件简述:  “聂老师,小王同学在数学课上又钻到课桌底下玩了一节课!”“聂老师,今天的物理课,小王同学逃课了!”“聂老师,这是我在英语课上没收的小王同学的一本网游小说!”一本厚厚的书递到我的手中。  这是班会课刚下,我走在回
期刊
新教学理念下尝试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它把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在身心放松的状况下,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愉快的,能创造性的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  一、创新朗读  真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感类,抒情类文章,要学生多读。如莫怀戚的《散步》,深情的朗读,眼前展现画面,力争读懂文章,找到与
期刊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我校结合学习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活动,组织了一系列以“学杜朗口,树课改新风”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笔者作为评课组的一员,听了大量的展示课。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要么满堂问,要么只见学生动,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交流不够深入。现就其中一节作点评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节课采用三步读书法。一读,注意字词,概括每节课文的大意;二读,重点赏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