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要讲究艺术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材处理的艺术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要教的课
  文,教师应首先自己去读、去思、去探究,使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千万不要照搬教材、照本宣科。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 ,讲课时千万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切入点。
  
  二、 引导学生设疑的艺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应和了新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求。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否运用成功,我看取决于第一环节学生的设疑能否高效。学生设疑的高效那就取决于老师引导学生设疑的艺术。现如今有老师说“三疑三探课成了落堂课”,我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设疑上浪费了时间。因老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导致学生的设疑支离破碎,问不到点子上,老师干着急无法梳理自探题,于是就硬着头皮继续让学生设疑,结果可想而知。如何引导学生设疑,使学生的设疑既准又精,达到高效,笔者认为找准引导学生设疑的途径至关重要。
  
  三、教师评价的艺术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课堂即时评价是“三疑三探”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平时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我发觉多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所作出的评价语太单一,如很好、不错等,更糟的是不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么“怎么说”才能使评价语言鲜活,才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将老师的评价信息内化为自己的心灵感悟,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这需要老师课前精心预设来提高自己的即时应变能力。
   有人认为“三疑三探”的课堂是开放性的,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所以就错误的认为,既然“三疑三探”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就不要预设。试想,为何名师的课堂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常常能让学生“学一点而知天下”? “三疑三探”教学的动态生成所带来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势必对课堂即时评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能多从学生方面考虑,充分估计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必然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即时应变能力。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
  
   以往老师普遍反映:同样的课堂提问,初一时学生的回答非常积极,而到了初三,学生却成了哑巴,课堂上活跃不足,沉闷有余。现如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五、课件制作的艺术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疑三探”教学改革给西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我深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能发挥出各自的教学智慧,艺术处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西峡的教育事业一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新教学理念下尝试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它把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在身心放松的状况下,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愉快的,能创造性的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  一、创新朗读  真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感类,抒情类文章,要学生多读。如莫怀戚的《散步》,深情的朗读,眼前展现画面,力争读懂文章,找到与
期刊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我校结合学习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活动,组织了一系列以“学杜朗口,树课改新风”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笔者作为评课组的一员,听了大量的展示课。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要么满堂问,要么只见学生动,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交流不够深入。现就其中一节作点评析。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节课采用三步读书法。一读,注意字词,概括每节课文的大意;二读,重点赏析,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
期刊
执教多年,感受着对语文教材内容处理的几多变化。近年来我们本地中考更明确规定了只考察教材中的文言文,导致了很多老师对现代文教学的简单化——只重字词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及对学生应有的情感渗透。我们在工作中又该如何对待文本教学呢?  一、广泛阅读,用提高自身素养为教学奠基  虽然我们都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耳熟能详,但一篇作品的内涵是永远无法洞察无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
期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阅读课文30篇(不含“推荐名著阅读”),其中有13篇课文后设计了作文练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写法模仿类:如《阿长与》文后要求学生写出童年生活中阿长这样深刻印象的人;《核舟记》文后要求学生“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你所喜欢的工艺品”(选做)。  2.课文改写类:如《杜甫诗三首》文后要求学生“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短剧”;《观潮》文后要求学生把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期刊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重视学情、教情、人本情,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成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三维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情,是教师施教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洞悉学生的学情,才能明白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么去教,绘制出教学流程的计划,才能按照课程标准为
期刊
一、要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话,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乐于领会教师的意图。如一位教师看到学生紧张说:“站起来念书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在这么多教师听课的情况下,大声念文言文课文更不容易,请坐下。”那么,相信几天后,这位教师若再次让他读书时,定会毫不犹豫地大声朗读。这位老师因能理解学生的心情,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所以他的话能被学生接受并成为动力。    二、要体贴学
期刊
一、 扩展描述,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单调干瘪的形象变得鲜活有生气。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  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名艺术,如何在你的课堂上展示这门艺术的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地这门课的兴趣以及投入的热情和努力程度,笔者认为整个课堂的组织结构固然重要,各个环节的精心构思更是不容忽视,尤其是如何在一节课的“开场”先声夺人更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索。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长期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把它作为一道语文学习的“开胃菜”呈现给学生,这项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给孩子们
期刊
一、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    无论写什么文章,动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写什么,体现什么思想,确立一个什么主题,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制约着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选择。可见写文章不是词、句的简单堆砌,材料的无序组合,而是作者精心立意构思、认真选择选材、周密布局、真情表达的创作过程。所以,只有笔下先有意,才会行文有纲,才会言之有理有序。否则,就是“无帅之兵
期刊
充满智慧和魅力的随机点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堂点评呢?    一、要真情激励,不要含糊应对    情感需要共鸣,当学生流露真情时,教师如果给以真情点评,课堂就可能形成情感的浪潮。热情的点评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舍得让学生说,因为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