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万,字遹骏,又名东庄,号倩庵,别号丑一簃,做作书画署名湖帆。吴湖帆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学家、书画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韵初先生,两位老人家藏均极为丰富,受他们的影响,湖帆先生从13岁起学画,20岁时专门学画。1915年,湖帆先生娶吴县大姓潘氏之女树春为妻,潘树春字静淑,工词善画,与先生情趣宪法头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称雄东南,更使先生的艺术借鉴又多依傍。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国古代书画,初学戴熙、“四王”、吴恽、董其昌,31岁改学宋元,41岁时专画宋元,打下了坚实的绘画传统根基。
  吴湖帆有很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收藏家,他能从众多的收藏品中吸取艺术养分。吴先生的书法也秀丽规整,工于行楷,初学董其昌,中年学瘦金体,晚年则喜米芾《多景楼诗》手迹,进而融会各家,自成面目。篆刻则学吴熙载、黄牧甫等人的风格。吴先生还精于填词,出版有词集《联珠集》《佞宋词痕》。
  吴湖帆先生作画时常常用大笔纵横挥洒,等到画面稍干,再用小笔淡墨加以渲染,并大胆采用了没骨烘染法。山石用朱砂、石青、石绿甚至更丰富的颜色层层叠染,石色、水色与墨交融,繁富明艳,完全不避“色之不可夺墨”的古训。吴湖帆先生的山水画“取气”中不失“取色”,“红绿”中不避“火气”,色墨两不偏废,这种创作趋向突出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从近年吴湖帆作品的拍卖纪录来看,行情最好的是他的山水,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不愧为海派山水画的翘楚。其山水又分为两种:一种为仿古或临古之作,虽云仿某人之笔意,实则多流于自运,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如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成交的吴湖帆1954年作的《富春山居图》,以9890万元成交,创下吴湖帆作品拍卖纪录,同时也是海派书画作品第二高价,仅次于2011年西泠春拍上任伯年1.67亿成交的《华祝三多图》。吴湖帆似乎又再次回归到了他当年“贵族画家”和“画坛盟主”的地位。
  吴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万,字遹骏,又名东庄,号倩庵,别号丑一簃,做作书画署名湖帆。吴湖帆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学家,书画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韵初先生,两位老人家藏均极为丰富,受他们的影响,湖帆先生从13岁起学画,20岁时专门学画。1915年,湖帆先生娶吴县大姓潘氏之女树春为妻,潘树春字静淑,工词善画,与先生情趣宪法头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称雄东南,更使先生的艺术借鉴又多依傍。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国古代书画,初学戴熙、“四王”、吴恽、董其昌,31岁改学宋元,41岁时专画宋元,打下了坚实的绘画传统根基。
  吴湖帆有很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收藏家,他能从众多的收藏品中吸取艺术养分。吴先生的书法也秀丽规整,工于行楷,初学董其昌,中年学瘦金体,晚年则喜米芾《多景楼诗》手迹,进而融会各家,自成面目。篆刻则学吴熙载、黄牧甫等人的风格。吴先生还精于填词,出版有词集《联珠集》《佞宋词痕》。
  吴湖帆先生作画时常常用大笔纵横挥洒,等到画面稍干,再用小笔淡墨加以渲染,并大胆采用了没骨烘染法。山石用朱砂、石青、石绿甚至更丰富的颜色层层叠染,石色、水色与墨交融,繁富明艳,完全不避“色之不可夺墨”的古训。吴湖帆先生的山水画“取气”中不失“取色”,“红绿”中不避“火气”,色墨两不偏废,这种创作趋向突出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从近年吴湖帆作品的拍卖纪录来看,行情最好的是他的山水,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不愧为海派山水画的翘楚。其山水又分为两种:一种为仿古或临古之作,虽云仿某人之笔意,实则多流于自运,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如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成交的吴湖帆1954年作的《富春山居图》,以9890万元成交,创下吴湖帆作品拍卖纪录,同时也是海派书画作品第二高价,仅次于2011年西泠春拍上任伯年1.67亿成交的《华祝三多图》。吴湖帆似乎又再次回归到了他当年“贵族画家”和“画坛盟主”的地位。
  吴湖帆的这幅题为《仿王石谷山水》画可以印证海派山水画的翘楚。此画设色古雅醇和,笔墨清丽沉穆。最显著的特点是,他把留白看作一色,作“化虚为实”的烟云处理,即把空灵的留白转化为浮动的白云;几度渲染后,虚实渐明,那留白之处经水墨濡化映衬,成为浮动翻飞的云雾,呈现出一派空蒙迷茫的景象。
  整个画面极尽丘壑之美,布景十分繁密,水气氤氲,云雾显晦,景物朦胧。画中山川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在墨的浓淡和画面的虚实、黑白变化中尽现,把人带入到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的境界,从画中可以窥见其秉承了王石谷的画学思想,但在设色上突破王石谷的程式,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他早期绘画轻施淡染、文雅清淡的“四王“风貌逐步转化为一种清新雅丽、笔滋墨润、色墨交融的个人风格。
  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定专家吕长生认为此画“峰峦奇伟,云漫山谷,山泉飞瀑,林木苍郁,偶见红树,色有浓淡,江山多娇。卷首上沿年款“戊子”为1948年。题云‘十年前旧作’,故此为1938年画。引首横121厘米,朱屺瞻‘甲子’1984年春题书‘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八字赞之。本幅与引首均为真迹。”吕先生认为,仿别人的画最难仿的是画上的书法,画上写了那么多字,很难仿像。该画笔墨苍劲,气势雄秀,一般造假者没有那样的功力。著名鉴定专业蔡国声先生说,吴湖帆作画从不让别人磨墨,画上钤印都很规整,印泥盖得很厚,吴湖帆的印泥都是自己配制,仅印泥就很难仿制。综上,此画实为吴湖帆之山水画佳作。
其他文献
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古已有之,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北京派(北派)和苏州派(南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北派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为中心,南派以安徽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为中心。南北两派在修复技法上既有共通之处,也兼有各自特色,涌现出金云松、金润生、金满生、张泰恩等一批青铜器修复大师,在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摘 要: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有一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钱纹壶。该壶最具魅力的地方是其器身饰有一圈钱形纹。近些年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并不算少,但像这样绘有钱形纹的陶器前所未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钱纹壶是一件孤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钱纹壶;天圆地方;纺轮;玉璧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钱纹壶,该壶出土于茌平尚庄遗址,高15.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顺德区博物馆教育项目“顺博工坊”文博互动体验活动为例,剖析互动活动在宣教工作中的作用,继而进一步探讨优化互动活动、推进宣教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互动活动;宣教;思考  做好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任务,如何整合馆内外资源设计出适宜的项目,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是博物馆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顺博工坊”文博互动体验活动是顺德区博物馆解答这个问题的成功尝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从代表权威的“神坛”角色逐渐转向反映和培养公众意识的“论坛”,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开始注重与所在地社区的互动连结。英美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已开始探索博物馆与社区的连结方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国家文物局在近期的工作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2011年中国第一间社区博物馆“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成立,引来业界学
期刊
佳士得“非凡精品”专场拍卖9月3日举槌  伦敦佳士得“非凡精品”拍卖会将在伦敦南肯辛顿于9月3日举槌,本场拍卖涵盖185件拍品,种类众多。其中Adolf Henze的《A 42-Inch German Globe》《A three-rotor Enigma Cipher Machine》等成为本场的亮点拍品。  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首次推出古代书画专场  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秋季拍卖会将
期刊
由于我的职业偏好,对我们安徽的文房四宝一直比较关注和钟爱。一次,听一位友人介绍说,徽墨的发源地其实是在绩溪县仁里村,那里有一位徽墨传承人,不仅至今仍在传承徽墨文化,还自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手型墨”。为此,我特意专程去了一趟绩溪的千年古镇仁里村,拜访了这位徽墨文化的传承人。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的一天,一大早,我兴致冲冲地从合肥乘上旅游大巴,经由合黄高速约五个小时到达绩溪仁里。仁里村距绩溪县城约三公里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代绿釉熊形陶灯,并从灯的源头豆开始说起,赏析了这件陶灯的艺术魅力。重点阐述了熊形特征,收集了部分关于熊形器物出土的实例,并就熊形为何作为灯柱出现的熊崇拜问题做了简单的延伸,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件陶灯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汉代;绿釉;熊形陶灯  陇西县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现有馆藏文物6244件,藏品种类繁多,包含有书画、石器、陶器、瓷器、铜器
期刊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素以徽州文书及书画庋藏立于国内,尤其是馆藏的新安画派作品颇具特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书画家黄宾虹、汪采白、许承尧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精湛的艺术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当中大多流传有序,保存完好,为新安画派传承体系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许承尧是里面颇有建树的书法家之一,同时更是徽州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收藏家。从馆藏许氏相关的藏品来看,许承尧书法作品和题跋藏品数
期刊
【摘要】品香、佩香、焚香、薰香,是香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中充满着生活的艺术情趣。人们通过这种优雅的文化活动去追求一种真挚和纯净。它不仅是古代文人的雅兴,更是古代文人怡情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纵观整个明清时期,香熏的制作和使用已进入繁荣阶段,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炉营造出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它在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文人百姓的起居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熏香文化历史久远,历经朝代的变迁和
期刊
艺术家简介:顾翔,1977年出生于项城,民盟盟员,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十、十一届青联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印社理事、漯河市政协委员、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  获奖情况: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最高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金奖;“许慎杯”全国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