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极限配合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最大程度的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极限配合;研究性教学;应用
极限配合作为工科学生的基础课,是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演绎和传授,教学的结果过于注重作业和考试成绩。面对着这一现实,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观念,把单纯的“讲、写、练”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性的把“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极限配合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使学生主动感知、发现、获取知识,加工转化构建知识,而非被动听讲、消极接受、机械训练的僵化灌入。
2 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而研究性教学更侧重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学习和创新等能力培养。其一,欲求知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开始就讲,直接传授,倾囊而出,而必须先激发动机,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其二,感知发现知识,要求基本知识点要由学生通过感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来。其三,加工论证知识,要求学生总结发现知识重点后,进一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碰撞进行加工、论证。其四,转化重构知识,要求课堂练习有层次、可选择,鼓励一题多解式的求新求异,课后应用创新,并且重新改组充实知识结构。
3 在极限配合课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教学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激发动机一诱导发现一加工论证一应用创新。
3.1 激发动机,包括预习展示、确认目标、形成探究动机
教学实践已证明,学生没有预习就进入学习,往往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便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数学生也很难积极主动学习。
为此在极限配合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味传授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要采用启发式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啟发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极限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这一章的教学中,配合类型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理解配合的类型并且会判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多种形式的,约束条件少,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启发学生主动创造。
3.2 诱导发现,包括感知分析、抽象概括和合作交流
传统的讲授,往往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对于简单的事实、符号教学可以有效。但对于有来龙去脉、有丰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和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恐怕不行了。
以《游标卡尺》一课为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包括:①教师讲解图纸。②实施“开放式”教学。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发给学生卡尺,学生自学游标卡尺的结构使用方法。然后练习对零件测量。③总结、巩固。找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将其测量过程向大家进行讲解,然后找学生指出其不足。,教师最后总结。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3.3 加工论证,包括归纳表达、讨论碰撞和印证加工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认知和概念的含义,事物的特点等。这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表达,进行全班交流,引发重点讨论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问题、核心问题、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重点讲解。此时的讲解是学生急需的、高度期待的,他们急于听老师的讲解、意见。此时,教师的讲解、观点最容易引起高度的注意和认同,对他们的认识起到印证作用,促进其思维的深度,是一种师生有效的、适当的、深层的情感认知互动互促。可见,研究性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决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讲解,相反非常重视教师的讲解,重点讲、精讲。可见,这样的讲能真正起到教师引导促进的作用,其结果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摄入。从情感上说,这种讲会与学生真切情感相呼应,使他们感到豁然开朗,使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受到鼓舞,产生极大的自信心,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与愉悦。
3.4 应用创新,包括选择练习,总结质疑和重构延伸
在师生加工论证知识点的基础上的课堂练习应该是有层次的、可选择的,能有助于思维发散和能力转化。必须承认,共识度再大,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练习题应是丰富、多层次的,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这样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巩固,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用课件承载多样多层的习题,供学生按需选择。选择练习题目由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延伸练习组成,对基本练习要限定时间,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要鼓励学生独创求异求新,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变、多思,多题归一。这是发散——聚合——发散的创新思维的练习,是独创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的集体学习。
4 探究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指导
研究性教学模式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该课的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许多量具的使用方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或实训车间参观认识零件,了解测量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极限配合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习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探索出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
【关键词】极限配合;研究性教学;应用
极限配合作为工科学生的基础课,是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演绎和传授,教学的结果过于注重作业和考试成绩。面对着这一现实,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观念,把单纯的“讲、写、练”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性的把“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极限配合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使学生主动感知、发现、获取知识,加工转化构建知识,而非被动听讲、消极接受、机械训练的僵化灌入。
2 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而研究性教学更侧重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学习和创新等能力培养。其一,欲求知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开始就讲,直接传授,倾囊而出,而必须先激发动机,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其二,感知发现知识,要求基本知识点要由学生通过感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来。其三,加工论证知识,要求学生总结发现知识重点后,进一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碰撞进行加工、论证。其四,转化重构知识,要求课堂练习有层次、可选择,鼓励一题多解式的求新求异,课后应用创新,并且重新改组充实知识结构。
3 在极限配合课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教学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激发动机一诱导发现一加工论证一应用创新。
3.1 激发动机,包括预习展示、确认目标、形成探究动机
教学实践已证明,学生没有预习就进入学习,往往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便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数学生也很难积极主动学习。
为此在极限配合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味传授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要采用启发式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啟发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极限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这一章的教学中,配合类型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理解配合的类型并且会判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多种形式的,约束条件少,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启发学生主动创造。
3.2 诱导发现,包括感知分析、抽象概括和合作交流
传统的讲授,往往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对于简单的事实、符号教学可以有效。但对于有来龙去脉、有丰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和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恐怕不行了。
以《游标卡尺》一课为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包括:①教师讲解图纸。②实施“开放式”教学。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发给学生卡尺,学生自学游标卡尺的结构使用方法。然后练习对零件测量。③总结、巩固。找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将其测量过程向大家进行讲解,然后找学生指出其不足。,教师最后总结。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3.3 加工论证,包括归纳表达、讨论碰撞和印证加工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认知和概念的含义,事物的特点等。这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表达,进行全班交流,引发重点讨论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问题、核心问题、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重点讲解。此时的讲解是学生急需的、高度期待的,他们急于听老师的讲解、意见。此时,教师的讲解、观点最容易引起高度的注意和认同,对他们的认识起到印证作用,促进其思维的深度,是一种师生有效的、适当的、深层的情感认知互动互促。可见,研究性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决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讲解,相反非常重视教师的讲解,重点讲、精讲。可见,这样的讲能真正起到教师引导促进的作用,其结果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摄入。从情感上说,这种讲会与学生真切情感相呼应,使他们感到豁然开朗,使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受到鼓舞,产生极大的自信心,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与愉悦。
3.4 应用创新,包括选择练习,总结质疑和重构延伸
在师生加工论证知识点的基础上的课堂练习应该是有层次的、可选择的,能有助于思维发散和能力转化。必须承认,共识度再大,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练习题应是丰富、多层次的,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这样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巩固,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用课件承载多样多层的习题,供学生按需选择。选择练习题目由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延伸练习组成,对基本练习要限定时间,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要鼓励学生独创求异求新,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变、多思,多题归一。这是发散——聚合——发散的创新思维的练习,是独创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的集体学习。
4 探究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指导
研究性教学模式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该课的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许多量具的使用方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或实训车间参观认识零件,了解测量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极限配合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习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探索出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