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案例之一:
世行小额贷款项目
向穷人提供信贷帮助是减缓贫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由于贫困群体缺乏必要的自有资金,因而受到正规信贷的约束和管制。所以,通过小额信贷扶助贫困农户、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立能力从而摆脱贫困,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扶贫方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政府扶贫机构,它与世界银行联手开发了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1995年10月起,由世界银行提供200万美元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在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试点实施。该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多数农户处于贫困状态。为有效帮助贫困农户用好信贷资金,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政府组建了扶贫自治中心,并且一起设计了一套标准严格、目标明确的信贷制度,层层负责的贷前审查与周密细致的贷后检查保证了贷款质量。
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之所以进展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的扶贫自治中心全体会议。每次会议首先由专业人员系统讲授实用种养殖技术,介绍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信息,而后农户们自由交流种养殖经验及心得体会。
双柏村农民张维炎起初觉得扶贫贷款还要还本付息,心存顾虑,后来看到加入的村民纷纷致富,又通过旁听会议加深了对项目的理解,终于下决心进行尝试。加入中心获得小额信贷后,他了解到附近要建一个魔芋加工厂,需要大量原料,便搞起了种植魔芋的项目。两年下来,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还购买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蒿坡村农民汪从意1999年贷款1000元搞爆米花经营取得成功。第二年继续贷款后,他又自己加钱购买了在当地比较昂贵但又十分需要的榨油机,搞起了“来料加工”的榨油项目,预计年净收入可达7000元,生活蒸蒸日上。双柏村的农民们说,如果所选项目合适、方法得当,每年贷款1000元至少能净赚600~700元,多的能净赚2000元左右。
持续五年的小额信贷,使贫困农户们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往日衣食不保、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如今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而且已经开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扶贫案例之二:
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非洲是当今世界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这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黑色大陆,贫穷和饥饿却时时威胁着可怜的人们。
尽管外部援助不是非洲国家消除贫困的惟一措施,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减免债务和实行公正的贸易政策则是帮助他们与贫困作斗争的重要手段。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会议通过的《2001年~2010年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并减免其债务。2002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也把援助非洲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会议通过的《非洲行动计划》表示,在未来四年里对非洲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再增加120亿美元,免除22个非洲重债贫穷国家190亿美元的债务,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贸易、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医疗条件和开展艾滋病防治,等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1/4以上的官方发展援助都用于援助非洲。
增加的发展援助主要投入到几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卫生和教育领域。在卫生领域,有的援助国又主要把援助资金用于消除小儿麻痹症、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等疾病。例如,美国宣布今后五年将在12个非洲国家和两个加勒比国家投入120亿美元用于抵抗艾滋病。在教育领域,许多援助国都着力于提高低入学率国家的小学入学率。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加拿大已经承诺减免17个重债贫穷国所欠的11亿美元债务,其中的14个国家是非洲债务国;德国减免的20亿美元债务中有10亿美元是非洲国家的债务;意大利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约45亿美元的债务;日本已经免去了非洲国家所欠的近30亿美元债务;科威特免去了4个非洲国家的债务;澳大利亚也免去了1个非洲重债贫穷国的债务。
国际社会对非援助的模式也有所改进。2002年6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的报告,提出了以增加穷国的决策自主权、将脱贫战略的核心由结构调整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国际环境等作为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脱贫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宏观经济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等措施,使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翻番。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扩大各国的决策自主权,让有关国家自己负责脱贫战略的制订、调整和执行,而不再由世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各国应确保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使更多的穷困人口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世行小额贷款项目
向穷人提供信贷帮助是减缓贫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由于贫困群体缺乏必要的自有资金,因而受到正规信贷的约束和管制。所以,通过小额信贷扶助贫困农户、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立能力从而摆脱贫困,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扶贫方式。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非政府扶贫机构,它与世界银行联手开发了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1995年10月起,由世界银行提供200万美元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在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试点实施。该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多数农户处于贫困状态。为有效帮助贫困农户用好信贷资金,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政府组建了扶贫自治中心,并且一起设计了一套标准严格、目标明确的信贷制度,层层负责的贷前审查与周密细致的贷后检查保证了贷款质量。
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之所以进展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的扶贫自治中心全体会议。每次会议首先由专业人员系统讲授实用种养殖技术,介绍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信息,而后农户们自由交流种养殖经验及心得体会。
双柏村农民张维炎起初觉得扶贫贷款还要还本付息,心存顾虑,后来看到加入的村民纷纷致富,又通过旁听会议加深了对项目的理解,终于下决心进行尝试。加入中心获得小额信贷后,他了解到附近要建一个魔芋加工厂,需要大量原料,便搞起了种植魔芋的项目。两年下来,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还购买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蒿坡村农民汪从意1999年贷款1000元搞爆米花经营取得成功。第二年继续贷款后,他又自己加钱购买了在当地比较昂贵但又十分需要的榨油机,搞起了“来料加工”的榨油项目,预计年净收入可达7000元,生活蒸蒸日上。双柏村的农民们说,如果所选项目合适、方法得当,每年贷款1000元至少能净赚600~700元,多的能净赚2000元左右。
持续五年的小额信贷,使贫困农户们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往日衣食不保、目不识丁的农民们,如今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而且已经开始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扶贫案例之二:
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
非洲是当今世界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这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黑色大陆,贫穷和饥饿却时时威胁着可怜的人们。
尽管外部援助不是非洲国家消除贫困的惟一措施,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减免债务和实行公正的贸易政策则是帮助他们与贫困作斗争的重要手段。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会议通过的《2001年~2010年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并减免其债务。2002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也把援助非洲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会议通过的《非洲行动计划》表示,在未来四年里对非洲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再增加120亿美元,免除22个非洲重债贫穷国家190亿美元的债务,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贸易、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医疗条件和开展艾滋病防治,等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1/4以上的官方发展援助都用于援助非洲。
增加的发展援助主要投入到几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卫生和教育领域。在卫生领域,有的援助国又主要把援助资金用于消除小儿麻痹症、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等疾病。例如,美国宣布今后五年将在12个非洲国家和两个加勒比国家投入120亿美元用于抵抗艾滋病。在教育领域,许多援助国都着力于提高低入学率国家的小学入学率。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加拿大已经承诺减免17个重债贫穷国所欠的11亿美元债务,其中的14个国家是非洲债务国;德国减免的20亿美元债务中有10亿美元是非洲国家的债务;意大利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约45亿美元的债务;日本已经免去了非洲国家所欠的近30亿美元债务;科威特免去了4个非洲国家的债务;澳大利亚也免去了1个非洲重债贫穷国的债务。
国际社会对非援助的模式也有所改进。2002年6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的报告,提出了以增加穷国的决策自主权、将脱贫战略的核心由结构调整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国际环境等作为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脱贫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宏观经济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等措施,使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翻番。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扩大各国的决策自主权,让有关国家自己负责脱贫战略的制订、调整和执行,而不再由世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各国应确保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使更多的穷困人口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