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学者之作,梵语诗以学究气著称.这些班智达们(pa(n)(d)ita,即学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能力,发展出精密的格律、比喻手法及修辞理论.与此同时
【机 构】
: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兰西学院,75000,法国巴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100871,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学者之作,梵语诗以学究气著称.这些班智达们(pa(n)(d)ita,即学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能力,发展出精密的格律、比喻手法及修辞理论.与此同时,梵语诗的另一方面则是充满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不论它描绘的是自然、个人感受,还是宗教情怀.本文将举例说明梵语文学的上述特征.
其他文献
黄侃的“训诂”界定与前人不同,具有高度的学理自觉.在他看来,“诂”为语言之本来,“训”为语言之引申,他对“诂—训”的辨析中体现出对语言源流演变的认识,对“用语言解释语
本文通过穷尽式调查《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批注的古文字形体的情况,总结黄季刚先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的实践成果.其批注的字体主要包括石经文字和金文两种:所批注
本源义滞留是指,在实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语义特征会滞留在后起的引申义中,并制约着词语在引申义上的搭配限制.本文以同义词为观察范围,将本源义滞留概括为本义语义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孔子创造儒学经典,同时启动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一次是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字现代化的序幕.了解这两次文化革命,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特
《抱冰庐选集》所选论文大致能反映何九盈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路.何先生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学
文章针对当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选取学风建设、继承传统、注意研究的系统性、努力做好材料工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的若干缺陷,批评了研究
在中国传统的小儿保育过程中,寄名佛寺道观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俗,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仍然流行;寄名习俗也有许多变种,如嵌名神佛、起贱名、认干亲、偷名等;寄名习俗可以追溯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章太炎先生既是传统词源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方面批判地继承清代“右文说”“音近义通”等传统词源学理论主
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后,先后完成考察方言本字的《新方言》(1907-1909)和考求文献本字的《小学答问》(1909),此后,章太炎逐步形成了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完善和明确编纂体例,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神崇拜与道德观?这是中西学术交流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往主要用西方概念和西方宗教学的方法进行讨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实际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