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才的缺乏,成了我国正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创造一幅艺术作品,需要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过于传统的学习体验以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也难以确保学生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为有效提高高级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能力,为社会提供一个高水平人才,本文就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能力;美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035
引言
在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是基础且必要的,它是学生进行创作艺术作品、实现文化输出的主要突进和手段。培育学生的绘画能力,是培育学生感知觉的过程,是丰富学生情感与体验的过程,也是实现学生心灵滋养的过程。作为幼儿的明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今后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当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绘画能力,那么教师肯定具备审美与鉴赏意识,以及艺术洞察力,能够正确引导幼儿,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高级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能力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突出学生主体,提升情感素养
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意识到学生为教学本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和有效理解,以凸显学生课堂主要地位的一种先进教育理念。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讲台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能进行笔记摘抄,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相应的,没有想要去绘画、创作的动机。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让学生实现相应的目标,兴趣度不高,创新不足,没有一个绘画概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个体,给予学生肯定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实现绘画能力的培育。
例如,在开展素描课程的时候,当学生初步练习线条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与材料,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尝试在素描纸上画出不同粗细、长短的线条,并让学生对自己所话内容进行解读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利用视频、图片、事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材料、风格下的经典素描作品,想一想与自己画出的效果有什么类似点、不同点,有没有更好地描绘方法。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下,原本机械式的记忆教师所讲内容,已经转变为学生自发想象与思考,学生在对比与观察中,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对比下,发展自己的绘画兴趣,学生将具备进一步的绘画冲动。当然,教师要做好明灯的作用,以学生的实际特点,推荐不同的拓展方向,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设计问题引导,培育创新意识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使学生去进行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搭建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体系。以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深入探究和思考中,對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
例如,在开展简笔画课程的时候,教师先准备一些优秀的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画面中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如对比不同大小的点、对比画面是否生动形象、相互转换会产生什么效果等。当然,需要让学生在纸上进行自己的创作,与原作进行对比。通过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对于绘画来说,绘画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绘画课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一样的存在,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同,具有较大的个性差异,在面对作品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一评价,要开展多元评价方式,利用不同评价内容,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
例如,在开展素描静物这部分课程的时候,不同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部分学生的角度是光影和体积、部分学生注重前后空间。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先利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由同班学生对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实情;或者,利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优势与不足。通过开展多元评价,能够在积极语言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在不足中进行问题解决,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级技工学校开设艺术绘画教学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切实以学生为本,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相应审美的教学目标,将鉴赏与绘画进行充分融合,引导学生领会艺术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创作力,让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体验中,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继平,柴雯,于云静.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茶叶,2020,v.42;No.217(01):137-137.
[2]曾润.谈中国高校绘画专业美术批评教育的缺失[J].音乐时空,2020,000(002):101-103.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能力;美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035
引言
在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是基础且必要的,它是学生进行创作艺术作品、实现文化输出的主要突进和手段。培育学生的绘画能力,是培育学生感知觉的过程,是丰富学生情感与体验的过程,也是实现学生心灵滋养的过程。作为幼儿的明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今后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当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绘画能力,那么教师肯定具备审美与鉴赏意识,以及艺术洞察力,能够正确引导幼儿,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提高高级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绘画能力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突出学生主体,提升情感素养
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意识到学生为教学本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和有效理解,以凸显学生课堂主要地位的一种先进教育理念。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讲台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能进行笔记摘抄,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相应的,没有想要去绘画、创作的动机。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让学生实现相应的目标,兴趣度不高,创新不足,没有一个绘画概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个体,给予学生肯定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实现绘画能力的培育。
例如,在开展素描课程的时候,当学生初步练习线条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与材料,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尝试在素描纸上画出不同粗细、长短的线条,并让学生对自己所话内容进行解读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利用视频、图片、事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材料、风格下的经典素描作品,想一想与自己画出的效果有什么类似点、不同点,有没有更好地描绘方法。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下,原本机械式的记忆教师所讲内容,已经转变为学生自发想象与思考,学生在对比与观察中,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对比下,发展自己的绘画兴趣,学生将具备进一步的绘画冲动。当然,教师要做好明灯的作用,以学生的实际特点,推荐不同的拓展方向,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设计问题引导,培育创新意识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使学生去进行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搭建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体系。以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深入探究和思考中,對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
例如,在开展简笔画课程的时候,教师先准备一些优秀的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画面中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如对比不同大小的点、对比画面是否生动形象、相互转换会产生什么效果等。当然,需要让学生在纸上进行自己的创作,与原作进行对比。通过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对于绘画来说,绘画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绘画课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一样的存在,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同,具有较大的个性差异,在面对作品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一评价,要开展多元评价方式,利用不同评价内容,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
例如,在开展素描静物这部分课程的时候,不同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部分学生的角度是光影和体积、部分学生注重前后空间。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先利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由同班学生对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实情;或者,利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优势与不足。通过开展多元评价,能够在积极语言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在不足中进行问题解决,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级技工学校开设艺术绘画教学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切实以学生为本,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相应审美的教学目标,将鉴赏与绘画进行充分融合,引导学生领会艺术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创作力,让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体验中,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继平,柴雯,于云静.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茶叶,2020,v.42;No.217(01):137-137.
[2]曾润.谈中国高校绘画专业美术批评教育的缺失[J].音乐时空,2020,000(0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