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体育专业网球教学训练特点,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制定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等方面对体育专业网球教学的训练模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球教学训练;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自从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要实施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后,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改革呼声日涨。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20世纪后期诞生并深受人们关注的教育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对网球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建构主义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来说,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协作”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和学生以协作方式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评价学习成果直至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1.2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方法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而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体育专业网球教学训练模式的优化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育专业网球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技能。这种教学活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稳定形式。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以“教”为中心,以教师的传授技术要领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训练应该是: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高尚的师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示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动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则是网球学习的主动意义建构者,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内化;同时还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学习内容的意义;并主动去收集、分析与网球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把所学的动作技术技能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联系起来,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最终对所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尝试练习并得到自我陶醉和超越他人。
2.2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健美操的技术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网球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为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情境,即设置课堂内容与比赛中基本一致或似的“情境”。通过播放比赛录像实况(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或学校比赛的录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好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图片、资料、光盘、录像带、音乐碟等,通过资料的学习,找出知识点、动作技术要领、身体姿态、表现力、动作和音乐的有机融合等。其次,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指导,诱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将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从观看动作技术录像或资料中发现问题,并在观察和自己尝试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
2.3构建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目的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从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对个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在网球课中应用的理论模型构建
在网球教学中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实际情况,设计如下网球实践课的教学理论模型。 3.1学生自学阶段。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动作图解和说明,自学自练、互学并记录疑难问题。
3.2师生交流阶段。课上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新动作的要领、练习步骤等),师生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建立起“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多项交流、互相学习的新模式。
3.3学生练习阶段。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每小组5—6人,自由组合,自选组长),按照正确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分组练习,进一步掌握新学内容,不断强化、完善运动技术。教师巡回指导,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
3.4评价总结阶段。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并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进行分析、指点。通过总结把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提出下次课的自学要求。
4.结论与建议
4.1从理论上分析,将建构主义的理念与教学观始终贯穿学生网球课的设计和实施的始终是可行的。网球教师只有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协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在中学健美操课中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做事的教育新要求。
4.2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于网球教学中时,要时刻围绕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4.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
4.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创造精神。
4.5建构主义运用于健美操教学无疑具有其合理性,它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良药。我们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批判地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见解,正确地处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学习中知识的传递与建构、教师指导和学生中心等各种关系,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所需的创造型人才来改革教育。
参考文献:
[1]詹晓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田径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
[2]李鹤洲.“多媒体”表象训练法在羽毛球选修课中的教学实验设计及运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283-289.
[3]张文华.建构主义新探[J].教育探索,2006,(9):24-26.
[4]马文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06,(5):98-100.
[5]邓跃宁.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115-118.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球教学训练;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自从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要实施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后,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改革呼声日涨。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20世纪后期诞生并深受人们关注的教育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对网球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建构主义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来说,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协作”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和学生以协作方式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评价学习成果直至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1.2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方法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而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创造条件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体育专业网球教学训练模式的优化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育专业网球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技能。这种教学活动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具有稳定形式。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以“教”为中心,以教师的传授技术要领为中心,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训练应该是: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高尚的师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示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动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则是网球学习的主动意义建构者,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内化;同时还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学习内容的意义;并主动去收集、分析与网球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把所学的动作技术技能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联系起来,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最终对所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尝试练习并得到自我陶醉和超越他人。
2.2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健美操的技术特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网球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为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情境,即设置课堂内容与比赛中基本一致或似的“情境”。通过播放比赛录像实况(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或学校比赛的录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好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图片、资料、光盘、录像带、音乐碟等,通过资料的学习,找出知识点、动作技术要领、身体姿态、表现力、动作和音乐的有机融合等。其次,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指导,诱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将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从观看动作技术录像或资料中发现问题,并在观察和自己尝试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
2.3构建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有目的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从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对个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在网球课中应用的理论模型构建
在网球教学中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实际情况,设计如下网球实践课的教学理论模型。 3.1学生自学阶段。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动作图解和说明,自学自练、互学并记录疑难问题。
3.2师生交流阶段。课上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新动作的要领、练习步骤等),师生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建立起“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多项交流、互相学习的新模式。
3.3学生练习阶段。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每小组5—6人,自由组合,自选组长),按照正确的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分组练习,进一步掌握新学内容,不断强化、完善运动技术。教师巡回指导,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
3.4评价总结阶段。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评,并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进行分析、指点。通过总结把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提出下次课的自学要求。
4.结论与建议
4.1从理论上分析,将建构主义的理念与教学观始终贯穿学生网球课的设计和实施的始终是可行的。网球教师只有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协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在中学健美操课中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做事的教育新要求。
4.2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于网球教学中时,要时刻围绕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4.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
4.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创造精神。
4.5建构主义运用于健美操教学无疑具有其合理性,它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良药。我们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批判地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见解,正确地处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学习中知识的传递与建构、教师指导和学生中心等各种关系,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所需的创造型人才来改革教育。
参考文献:
[1]詹晓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田径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
[2]李鹤洲.“多媒体”表象训练法在羽毛球选修课中的教学实验设计及运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283-289.
[3]张文华.建构主义新探[J].教育探索,2006,(9):24-26.
[4]马文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06,(5):98-100.
[5]邓跃宁.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