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長了知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也培养出一个个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中国娃。
其他文献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
期刊
英文绘本又称英语童书或英语图画书,是欧美国家的儿童读物。它不仅具有普通图书共有的形态特点,更重要的是兼具艺术性和人文性。在内容形式上,不仅做到了图文并茂,更可以说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在叙事方式上,以图像叙事为主,語言文字叙事为辅,这种用直观视觉形象来叙事的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高度匹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高,但对色彩、线条、图形等图像符号十分敏感,且充满兴趣。在外观设计上,儿童绘本的尺寸、外
期刊
意志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都曾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战国时期的孟子,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主张“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锻炼人的顽强意志。“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的故事家喻户晓.就是教育青少年做事要有耐性和韧劲。现在有人主张对小学生进行艰苦教育,或者主张进行挫折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家格·沃尔特斯等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讲,道德品质的形成与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使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丑现象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引导小学生在多元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而为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育内容要联系生活  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十分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教师在
期刊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加强人文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几千年来流传的古诗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着辉煌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读出对美的追求,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阅读古诗就像在欣赏一首首或深沉或轻柔曼妙或慷慨激昂的曲子,课文
期刊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為可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一、在词汇中导入文化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教师除了教学生根据联想、音标等规则来记忆之外,还要适当地引入词汇的文化意义,因为英语中很多词汇都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客观存在,既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村家庭外出务工方面的主观考量。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道德品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留守儿
期刊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全球化,经济的高速一体化,英语作为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已得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过去的“哑巴式”英语已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积极探寻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于是,英语交际教学法便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  一、交际法教学模式  交际法最初叫意念-功能法(National-functional A
期刊
自习课上,我一句“今晚自习课,阅读”,学生们一阵激动,小脸上泛起轻松畅快的表情。  读书,已是他们枯燥高三生活的一缕春风。欣慰,孩子们或叛逆或进取,但大约都喜欢读书的惬意与自在。看看讲台下已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瞅一眼找不着阅读对象,但很快也进入状态的个别学生,我的心也随着安静的空气平静起来,偶尔一生个翻书声,也显得那么安静。我拿出笔纸,写下我在高三路上,与孩子们共同行走的感悟。  东坡诗里,我极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