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困惑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看见绿草丛中参着星星点点的粉红——这粉红的小点点是什么呢?走近一看,啊,含羞草!原来含羞草也会开花呢!含羞草开着球形的粉红色的小花呢!
  惊喜之余,当天黄昏,我就急迫地挖回了一株含羞草,小心翼翼地移植到阳台的花盆里。我想,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都和含羞草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我的含羞草再也不用忍受割草机隔三差五的宰割了!学校的草坪是经常被修理的呀!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一醒来就去看含羞草,可是,含羞草似乎真的很害羞,或者因为它还不习惯新的环境吧,它就是没舒展开来!连昨天开得很灿烂的小粉红花朵也耷拉下来了。
  下午,一下课我就往家跑,我迫切地想知道我的含蓄草是否已适应我为它营造的新家!
  一进家门,我就朝含羞草奔去。
  哦,我的含羞草,不但没有舒展开来,而且都萎缩成一根快要干枯的小丫了!
  难道,我的含羞草快要死了吗?
  晚上,我的含羞草依然没有舒展开来!
  我很内疚!因为喜欢它,所以把它带回家!因为疼它,怕它被割草机宰割,所以把它带回家!可是,结果呢?心爱的含羞草就死在我手上!爱它,却也毁了它!
  如果,含羞草会说话,那么,它是否会向我倾诉它对我的怨?它一定会怨我!如果不是我把它带回我的家,那么它虽然无法回避割草机,可是,至少它还会活着,至少留得青山在!
  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它,我爱它!
  含羞草一定会困惑,爱,为什么却带来毁灭!
  那么,我的答案呢?
  人与人之间,关于爱的困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他文献
前些年我住漾濞,有很多时间都闲着没事,于是就仰着脸去看苍山,通常我是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杯清茶赏一道风景,整个身心就被美美地滋润起来。院子里的牵牛花开得正红,照耀着花朵的阳光早已是暖暖的了,而那苍山却仍顶着白雪。从雪线那儿吹来的风像孩子的唇,被它们轻轻柔柔地亲过,心里便有了浓浓的醉意。  我长久地望着苍山,其实并没怎么在意山腰上的葱绿,主要是在看那山顶上的银白。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贫穷之中我们
期刊
一、历史文化背景    大理历史上重教尊儒,勤学上进之风非常突出,《西云书院序》中说“迤西文教之盛,往昔甲于滇省”。大理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十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与中原地区有了联系。从楚国庄蹻开滇,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开越巂,直到后来的张叔传经,杜光庭讲学,郑回教授南诏宗室弟子,南诏王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大量派遣大理学子到成都等地学习汉文经典。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一    雨,整整下了一夜,在接近天亮的时候,虽然稍小了些,但还没有想停的意思,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音乐,使这静谧的僻静山村显得愈加宁静。  淡白的天光水似的浸进纸糊的窗棂,但它微弱的力量,仍然驱散不尽屋子里带着潮湿味和尿臊味的暗影,母亲那瘦削的身躯像一尊轮廓不甚分明的雕像,凝固在床上,已经很久了。她正在犹豫着。往常的这个时候,她差不多已经割满了一背篓猪草。但这
期刊
一个春日黄昏,我在嘈杂的市声中停下,转入一条窄窄的小巷。光线暗了下去,县医院高大的住院大楼,把小巷很少的一点阳光挡住了,心情也暗了下来。废弃物、污血、苍蝇、蚊子还有老鼠……所有与医院有关的让人恶心的词,都涌了上来。尽管小巷很干净并款款地透着凉爽,然而,在住院大楼黑黝黝的阴影下,心情却怎么都爽不起来。  猛地一声鸟鸣,突兀地从一户人家门前高大浓密的树阴里透了出来。接着,成千上万的鸟鸣声,密匝匝地撞蹭
期刊
在风光绮丽的洱海源头,在茈碧湖与海西海之间,三营坝子在蓝天下舒展开平坦的躯体,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南北、连接着州府下关、省会昆明,向西北,可抵鹤庆、剑川,直达丽江、香格里拉、西藏。这里是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沧桑。  三营镇海拔2050-2700米,平均气温13.9℃,距县城17公里。全镇土地面积258平方公里,辖三营等10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有汉、白、彝、
期刊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快乐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可是,随着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还是不快乐,心里充满不安。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了汽车想飞机,到了月球想火星。同时我们还面临一大堆问题:水污染了,能喝的水越来越少;大气污染了,天空不再蔚蓝;食物污染了,绿色食品难觅踪影;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朋友正离我们远去……真的,生命中可以没
期刊
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毗邻古城的大理学院古城校区,校园广场、文化广场、理工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风雨操场错落有致的建筑之中,矗立着熠熠生辉寓意“学海风帆”的综合教学楼。这里有来自全国23个省近2万名学生攻读医、文、理、经、管、法、工、艺学科,他们中有三百多名异国的莘莘学子在这里攻读中国汉语。  翻开留学生们的一篇篇汉语作文,就如同翻开他们的生活,娓娓叙述着他们在美丽大理留学的心扉。  
期刊
读到赵敏的作品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了,其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小说《白棺》。此次系统地读完《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中的散文,优美的文字如一股穿堂过室的山风,穿透着我的心扉,在心灵深处迂回缠绕,引起了心幡的飘拂震荡。  笔者认为,赵敏的散文在主题确立与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与情趣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其散文在艺术内蕴上呈现出心灵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色。从文化的范
期刊
当我们换乘越野车从云龙县城出发,从云龙天然太极图边擦肩而过后不久,就到了千年白族古村诺邓的面前。  诺邓村位于大理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  “诺邓”村名见诸于史籍已经有1140多年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诺邓”一词是当地白语的译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此书的成书年代在唐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这就是说,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
期刊
观维琨女士白描长卷《瑞丽行》,心中油然一震,此非吾梦中之傣乡乎?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傣乡生活近两年,其情其景,时常缭绕梦中,窃欲以诗文记之,终因才力不递,恐画虎类犬,终作罢。今观维琨之画,余愿了矣!  夫观维琨之画,用现代时髦话说,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傣乡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可名之为风景画,亦可名之风俗画、风情画,然终觉不能尽意,或许是三者融为一体吧。  余于画是门外汉,不敢置喙。但对于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