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课本中所选的古代诗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文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古诗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古诗文”的说法。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古诗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
一、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教法极大地抹杀了作品的“美感”,进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个体体验的关注,学生无法获得愉悦感;三是学生既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沉睡状态,教师没有及时唤醒,以致有关知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古诗文的审美教育,要发挥古诗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古诗文教学成功的老师,他的教学充满了审美的愉悦,能够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學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计划的专门训练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古诗文教学也应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初中学生刚接触古诗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古诗文,良策之一就是加强诵读。《新课标》要求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上,诵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准了,读多了,就会把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诵读的方法有: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包括默读、吟读、朗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文言语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诵读活动。成功的范读,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除了范读的示范作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体会感情等等。古诗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自主探究,归类整理。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古诗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问题,应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将课堂引向深入。
要使学生文言文知识系统化,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文化知识上。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3)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文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古诗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古诗文”的说法。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古诗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呢?
一、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教法极大地抹杀了作品的“美感”,进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个体体验的关注,学生无法获得愉悦感;三是学生既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沉睡状态,教师没有及时唤醒,以致有关知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古诗文的审美教育,要发挥古诗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古诗文教学成功的老师,他的教学充满了审美的愉悦,能够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學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计划的专门训练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古诗文教学也应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初中学生刚接触古诗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古诗文,良策之一就是加强诵读。《新课标》要求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上,诵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准了,读多了,就会把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在诵读上下功夫。诵读的方法有: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包括默读、吟读、朗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培养文言语感,离不开这些基本的诵读活动。成功的范读,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除了范读的示范作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如何把握停顿与节奏、重读与语气、体会感情等等。古诗文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多背,那是舍本逐末。只有将诵读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自主探究,归类整理。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古诗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问题,应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将课堂引向深入。
要使学生文言文知识系统化,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做好归类整理。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文化知识上。老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自行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3)强化训练,提升能力。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计划,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