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引路 理性表达探幽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作文表达语境日趋具体化、情境化。本文旨在以公民意识为导引,从作文素材、时事新闻等材料中发掘公民意识思考的生发点,引导学生在社会现象、现实素材等情境中进行表达或写作,培养学生客观思考问题、理性辩证看待社会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公民意识;交际语境;理性辩证
  
  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表明了高考作文对学生作文表达语境具体化、情境化的要求,这对作文思维培养的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学生习惯了“虚拟化读者”“自说自话”的时代已然改变,我们的作文写作训练也要及时做出调整。但学生在日常分析时事素材时囿于思维所限,只能在浅层归纳原因。如果总是纠结于细枝末节的分析,学生很难建立起理性的话语系统。所以,如何创设具体的作文交际语境,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述”?什么样的交际语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他们自信表达自己意见的信心,让主人翁意识慢慢植根于其心中?这一直让我们苦恼。
  我曾在分析杭州图书馆允许农民工、拾荒者等进入的作文素材时发现,学生只是在分析农民工、拾荒者是否卫生、是否遵循图书馆规则等,却忽略了农民工、拾荒者他们的身份。他们也是公民,也同样享有学习、阅读和分享公共资源的权利。能不能利用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构筑基本的作文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在相关语境中进行表达写作?经过了解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我开始在作文课堂上引入“公民意识”的新思路,希望能够给学生打开看向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的另一扇窗。
  一、研究的定位与范围限定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公民意识”是缘起于西方的政治学、社会学概念,涉及范围较广。张雄锋在《理性精神、意见表达与公民意识:议论文写作的价值旨归》中认为,高中的议论文写作应指向公民精神的培养。【1】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就要对讲的内容有取舍,定主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以事说理、以案明德,着力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2】其中,我初步选择了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等学生较容易理解、能激起思维火花的来作为我们选择构建作文交际语境的素材方向,希望能以公民意识相关材料为辅助素材或语境导引,培养学生理性辩证看待社会事件的能力,以提升其理性判断的认知水平。
  二、从旧的作文素材中发掘公民意识思考的生发点,从知识梳理开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一)通过语段的修改训练引入公民意识的思考,让学生初步建立理性的话语系统。
  通过在学生中进行的关于公民意识的相关调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公民权利等概念很陌生,不了解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专属词,所以不敢在表达时运用相关概念。如何消除学生对公民意识的陌生感?我用表格等形式导引出“公民意识”的相关概念,给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如学生在分析事件时往往会关注当事人的身份,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层梳理,如:
  (常见的)社会身份如公民,对应权利、义务、平等等,
  警察、教師、学生等对应责任、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原则等,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对应责任、义务等。
  在此基础上,我还想到了利用他们熟悉的作文题创设思考、讨论的语境。以杭图的作文题为例,我先展示了停留在浅层论理、理由不够充分、言语重复的文段1。文段1如下:
  人人皆平等。图书馆是供所有人免费阅览的,包括了乞丐和拾荒者,馆长也没理由不给乞丐和拾荒者进入,更何况都说是对所有人开放,乞丐和拾荒者也是人,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而且让他们洗干净手他们也洗了,所以,没有理由不让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馆长这样做也会让其他人觉得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因为你好看点就可以进图书馆,不好看的人就不可以进去。
  然后提问: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免费阅览吗?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由此再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的性质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为本国公民使用。乞丐、拾荒者他们也是公民,自然也可以获得入内共同享用公共资源的权利。所以文段修改如下:
  杭州图书馆之所以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阅览,是因为人人皆平等,所有公民都有权分享社会的公共资源。
  乞丐、拾荒者、农民工身处社会底层,且部分人卫生习惯较差。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是国家的公民,也同样有资格进入公共图书馆阅读。况且,杭图要求这些特殊的读者们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就是为了保护其他读者的阅读氛围不受侵扰。
  再说,公共图书馆作用是什么?是为了让所有的公民都共同分享图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的公共资源,但凡是本国公民都能共同分享它。因此,“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每位公民都不应该受到歧视,这些特殊的读者们也不应该被图书馆的大门拒绝。
  (二)设置公民意识情境下的思考练习,展示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导学生从不同对象身上思考其观点的合理性,得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公民意识是否就代表“去人性化”的冷冰冰的话题?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大疑惑。同样以上题为例:如果完全罔顾图书馆内其他阅读者的感受,这样的规定也并非真正的“温暖”。所以后面补充“为尊重彼此共享公共资源的权利,图书馆对入馆者做出一些规定和要求”也是必需的,如入馆阅览者须清洁双手,不能污损书籍等。当然,这些都不针对特定人群。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份权利。而一些规则、要求的补充恰恰反映了对不同阅读者权利的充分尊重,恰恰是社会治理人性化的最好体现。所以我们抛出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偏见,力图让学生“由果溯因”,挖掘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再以2015年全国卷Ⅰ卷作文题为例:   作文原题主要内容是:女大学生小陈因屡次劝说父亲不要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此事引起很大争论。
  我对作文的写作要求做了一些改动,让学生以小陈的身份给父亲写一段话,从女儿的角度和公民的角度向老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设计的目的在于:希望更清晰地引导学生从情和理的角度分析小陈的行为,并尝试从“公民意识”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理”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单举违法这个理由,而面对的对象又是自己至亲的时候,话语就显得冷冰冰,不易让人接受。而换一种表述会不会更容易让小陈父亲接受呢?
  学生的文段大多以女儿的身份阐释道理,如:
  父亲,因为你多次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我也劝过你很多次。但每次你都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或者只是口头答应,转身又继续犯错。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是一种违法行为,你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一时疏忽就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后果,还会给其他人留下一生的伤痛,你想过吗?
  我讓学生尝试以公民身份去考虑问题,文段可以修改如下:
  父亲,您以前经常教导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一直把您的话铭记于心。是的,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这种行为不一定会被交警发现,但如果我们不时刻将交通法规牢记在心,心存侥幸,可能一时疏忽就会造成血的教训,给自己、给他人留下一生的伤痛。父亲,在我的心里,您一直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以身作则的良好公民。为了营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将安全隐患排除于无形吗?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新趋势,读者意识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最大特色,而明确读者、强化读者意识,其实就是要明确作者身份,即谁在说、对谁说。构建相对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建立清晰的对话关系,方便学生更快地代入情景,有话可说。而“公民意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所以女儿如果从自身公民的身份出发,以现代社会中公民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条文、行为规则的理据来说服父亲也是合乎情理的,另外从公共意识角度来看,每个公民都有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关注自身行为可能给他人、社会带来的危害的责任,而且彼此间应达成共识,负有契约性的自制的责任。
  三、以“社会现象+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客观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粗暴的表达习惯,尝试辩证表达对某一件事的观点
  除了在分析材料时从当事人公民的身份角度由果溯因,纵深分析其行为的合理性外,学生在写作表达时也应该培养自己公民表达的自信。这种自信缘何而来?来自课堂,来自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给他们提供的交流平台。学生日常会接触到大量资讯,而他们总认为最热门的就是最有新闻价值的,思维常常被网络上的观点“绑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实,如果设计得当,生活中一些寻常的公共事件也能给我们打开思考的维度。孙瑾老师在2018年7-8《语文教学通讯》上刊载了《明亮的对话:审慎思考,公民表达——思辨性论述文写作的思考路径》一文,以国庆长假高速堵车现象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从公民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以更开放、客观的态度与社会现象实现理性对话。【3】文中展示的案例还引导学生运用“以退为进”的论证方法,并归纳了方法的思路和用词,以达到更客观、辩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效果。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所得,对作文表达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孙老师对作文思维提升情境化的引导启发了我,我仿照这样的思路也设计了一节关于“地铁上年轻人让座”争议的公开课,以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对类似公共事件的思考。其实教给学生的知识还是提观点、找原因和寻对策等,但引入开放、互动、包容的公民思维却能让学生更关注身边人和事,渐渐形成辩证思考的良好习惯,也有助于我们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
  四、时代呼唤公民意识的参与,也引起了我们对打开作文思维做法的新反思
  疫情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应帅在2020.4.26的人民论坛网上发表《透过疫情看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培育》一文,当中明确指出,“抗击疫情中展示的‘社会百态’和‘人性众生相’,也在社会治理层面凸显了公共灾难的群体危害,因此良性的、现代化的‘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学科肩负着“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应该利用更贴近现实的交际语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利用好精心选择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勇担当、乐参与的公民意识。如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让学生讨论的《谣言止于智者》《如何做一个理性公民》《防疫责任你我他》等话题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公共空间里的海量信息,审视他人的同时更反思自己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加深对公民意识的理解。
  时代的高速发展给年轻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观点、多向发展个性、追求多元价值观的广阔空间,但也给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尊重学生表达自由的同时做出更好地引导,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学习,与学生共同构筑思维火花碰撞的天地,充分利用好鲜活的现实素材,搭建更理性、科学的话语系统,彼此实现共同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雄锋.理性精神、意见表达与公民意识:议论文写作的价值旨归[J].文教资料,2016,24.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0.
  [3]孙瑾、袁湛江.明亮的对话:审慎思考,公民表达——思辨性论述文写作的思考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8,7-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在阅读、分析、理解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完成习作练习。因此,教师应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利用任务群渗透优质的学科文化,完善学生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的知识储备。“读写共生”是一项以阅读、写作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真正的自我。基于此,文章就高中语文任务群视角下的“读写共生”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討。  关键词:任务群;语文;读写共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江苏省高中课改的深入,本文阐述了一所生源薄弱普通高中英语教研组教师从实际出发,基于学校“审美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整合小说、报刊、网络等教育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开展“以美启智,以美育才”模式的英语学科课程群实践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助力学校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生源薄弱;审美教育;英语课程群;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诗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传承和发展。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下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古代诗歌也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下,传授学生古代诗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诗歌文化魅力,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大数据背景,对中国古代诗歌教学进行探究,给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受到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而在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学情境模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以及生物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策略分析;意义分析;生物课程  引言:情境模式是一种新型、
期刊
摘 要: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与基本结构,物理还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和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实验环节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改进是必然趋势。笔者主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认真分析,同时罗列部分改进路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路径  实验不仅是物理课程教学的关键性内容,还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学习难度大,物理问题复杂,对解题方法要求极高,科学完善的方法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对物理思维解题方法的意义开展分析,明确其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可化繁为简,优化解题效果。重点探究了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类型与运用,如整体隔离与代换推理法、类比思维法、逆向与正向思维法、归类与转化方法等,并结合具体例题,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思路,以期挖掘物理思维解题方法优势,增强该方法的应用效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业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念为首要目标。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更是要将核心素养和化学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核心素养观。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之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教书育人的重点,此外也说明化学课作
期刊
摘 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也占据较大的分值比例。议论文作为作文体裁之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从多方面优化议论文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学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议论文教
期刊
摘 要:语言迁移是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已学习的语言向新学习的语言进行有效地迁移与学习转化的过程,迁移的发生可以推动学生有效认知第二语言,同时又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现从语言迁移的定义分析入手,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學生的一些常见错误及如何更好地增强语言输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语言文化意识,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语言思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创新改革热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被视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因此,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运用;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引言:高中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