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上,多管齐下,构建科学、完整、切实的学科体系。应该有中国工艺美学本体论的著作,更应该在研究中开展跨学科研究,积极主动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工艺创意产业的潮流,形成独特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学术。
【关键词】构建; 中国工艺美学;学科建设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性的美学研究正走着一条回归之路。早在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春秋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素朴和单纯的,那就是现实生活之美,追求的是实用至上。只是到了后来,哲学家美学家们把本来并不复杂的美学搞得高深莫测。直让人对美学敬而远之。因此,海德格尔、本杰明等现代哲学家美学家们才奋不顾身地以美学回归为己任,力挽狂澜,于上世纪中后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美学革命,让美学从高高的圣殿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平民。还了美学的本来面貌。比如,海德格尔早就提出了“诗意地栖居”的理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文化界消费主义盛行,于是近几年学界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美学研究越来越贴近现实,各种以实用、消费为导向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比如有生活美学、旅游美学、建筑美学、园林美学、设计美学、经济美学、服装美学、休闲美学……真是仰观美学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流行之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就目前中国美学界工艺理论界的现状而言,对于工艺美学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
美学走向生活,工艺美学是不可或缺的。海德格尔说,“即使享誉甚高的审美体验也摆脱不了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在建筑作品中有石质的东西,在木刻中有木质的东西,在绘画中有色彩的东西,在语言作品中有话音,在音乐作品中有声响”[1]。在人类生活中,工艺品是最早走入人们日常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艺术品,是真正承担起人们生活中美的享受的载体。最早的装饰品,如各种贝类制品,各种兽骨兽角兽皮兽毛制品等,都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价值,自不待言。青铜时代的各种工艺品把实用的艺术向审美的艺术推进了一大步。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中如同离不开粮食和水一样也离不开工艺美术品。人类的文明进步始终伴随着工艺品的足迹,工艺品的水平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或者得以维系存在、延续、发展,就如同庄稼生存需要泥土一样,学科的泥土就是该学科丰富的材料,悠久的历史,发展的前景,学科自身的价值。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始终伴随着工艺品的影子。在历史上,我国很早就有了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和相关的文章典籍,如春秋时期源于齐国的《考工记》,是一部最早论述工艺品的著作。还有象《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组成了号称“中国十大考工著作”,五千年积淀的养料,这是一块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现在开垦她,比起任何一门美学分支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门融入了文化理论、民俗、工艺、美术、哲学、生活、实用的科学。几千年的中国工艺品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验和技艺,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国家正面临经济转型的大好机遇和压力,发展创意产业,开拓文化产业,工艺美术当仁不让。要发展,就要有理论,尤其是对历史工艺美术的研究理论和工艺美学理论,没有工艺美学理论的引导,那是短视的,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重视加强工艺美学的研究,可以指导、丰富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有着别的美学学科研究所没有的诱人前景,可以发挥别的文化学术无法替代的作用。构建全新的工艺美学学科体系,终将给学术研究带来丰厚的回报。
目前,我国在工艺美学的研究之落后,一方面是该领域研究者少,专门研究的学者就更少了,美术类院校没有工艺美学课程,甚至工艺美术专门院校都没有这门课,有些把它混同于美术理论课程,这应该让我们美学工作者感到汗颜,也正从反面告诉我们,重视对工艺美学学科的研究、教学到了多么切迫的地步。另一方面,工艺美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再则,研究的领域、课题简直是少得可怜,目前来看,主要的都是围绕中国工艺美术史展开的,就是这一块的研究也是停留在零敲散打的境地,这和工艺美学宝库的无比丰盈性相比,实在太不相称了。就目前工艺美学研究现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在具体学术研究上,工艺美学的研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美学理论和工艺实践的相结合,这是工艺美学有别于其他美学分支的特色,工艺美学的理论来自于工艺美术的实践,同时要将理论反哺于工艺美术的创造,反哺于艺术和经济,反哺于消费和生活,特别要用工艺美学的理论指导工艺品的审美欣赏和美的消费。也是为了工艺美的创意产业做一个商业引导,走出更好的经济之路。马克思说:“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形式来看,那是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从而也就不能超出庸俗的见解[2]。”以社会大众需要为前导,以美学理论作支撑,引导工艺创意产业的发展,工艺美学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鉴于工艺美学的特殊性,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美术史论工作者和美学学者的密切协作,是深入发展研究工艺美学学术的要件,工艺美学是一门跨学科、多任务的综合性学科,要取得长足进步,靠一个部门,一类学者,一种学科,都是难以支撑整个工艺美学研究的。我们必须组织起跨学科跨工种的学术研究机制,比(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如,研究陶瓷工艺品的和研究景泰蓝工艺品审美的就不一样。研究现代汽车造型的和研究古典家具设计审美的也不能类同。
在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上,我们应该多管齐下,构建科学、完整、切实的学科体系。首先是古典工艺美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收集整理抢救工艺美术品。这方面的工作好多学者已经先行,但还不能形成有体系的完整的资料,还不能像诸如古典文学研究那样的有规模有成效,我国古典工艺美学资料卷佚浩繁,学科跨越巨大,年代久远,门类众多,特别是很多资料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收集整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动员多方面强大的力量才可以做成,其次是研究编写中国工艺美学史,虽然已经有了某一部著作,但这对于这么一门宏大的学科,这么丰富的工艺美学历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表述的中国工艺美学史问世,以充实中国工艺美学研究的内涵。第三,应该有中国工艺美学本体论的著作,学术史上任何没有本体论著作的所谓学科都不可能真正成为科学的,可惜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著,甚至单篇的此类研究文章都很少。这个任务尤其沉重,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工艺作品的审美千差万别,研究中国工艺美学的本体论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美学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发轫,有一部开山之作。我们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第四,还应该在工艺美学研究中开展跨学科研究,例如民俗工艺美学、民族工艺美学,地域性工艺美学,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工艺品都有不同的审美嗜好,这样的研究对工艺美学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可以大大充实学科内容和形式,巩固学科根基,形成学术研究氛围,开拓学术研究的疆域,从而为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提供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形成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再次,应该鼓励不同流派不同研究手法的出现,可以从艺术发生学,接受美学,也可以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工艺美学,不拘一格,百花竞放。最后,工艺美学的研究决不能成为象牙塔中的摆设,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工艺创意产业的潮流,形成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学术。相信J·西赖特这样一段话,“技术工艺及技术动力引入艺术作品将使艺术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可能性是几近无限的。……而且还包括控制物质世界的可能性[3]。”在工艺美学的身上,最集中地体现了艺术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美学的完美结合,所以西赖特说,“艺术只是时代的记录,而当今这个时代是技术的时代[4]。”同理,美学也将是工艺美学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诗意地栖居》,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9月版,第2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剩余价值理论》(1861-1863年)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296页.
[3] [美]J·西赖特:《艺术的未来·现象艺术:形式、观念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86页.
[4]同上,第87页.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构建; 中国工艺美学;学科建设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性的美学研究正走着一条回归之路。早在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春秋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素朴和单纯的,那就是现实生活之美,追求的是实用至上。只是到了后来,哲学家美学家们把本来并不复杂的美学搞得高深莫测。直让人对美学敬而远之。因此,海德格尔、本杰明等现代哲学家美学家们才奋不顾身地以美学回归为己任,力挽狂澜,于上世纪中后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美学革命,让美学从高高的圣殿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平民。还了美学的本来面貌。比如,海德格尔早就提出了“诗意地栖居”的理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文化界消费主义盛行,于是近几年学界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美学研究越来越贴近现实,各种以实用、消费为导向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比如有生活美学、旅游美学、建筑美学、园林美学、设计美学、经济美学、服装美学、休闲美学……真是仰观美学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流行之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就目前中国美学界工艺理论界的现状而言,对于工艺美学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
美学走向生活,工艺美学是不可或缺的。海德格尔说,“即使享誉甚高的审美体验也摆脱不了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在建筑作品中有石质的东西,在木刻中有木质的东西,在绘画中有色彩的东西,在语言作品中有话音,在音乐作品中有声响”[1]。在人类生活中,工艺品是最早走入人们日常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艺术品,是真正承担起人们生活中美的享受的载体。最早的装饰品,如各种贝类制品,各种兽骨兽角兽皮兽毛制品等,都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价值,自不待言。青铜时代的各种工艺品把实用的艺术向审美的艺术推进了一大步。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中如同离不开粮食和水一样也离不开工艺美术品。人类的文明进步始终伴随着工艺品的足迹,工艺品的水平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或者得以维系存在、延续、发展,就如同庄稼生存需要泥土一样,学科的泥土就是该学科丰富的材料,悠久的历史,发展的前景,学科自身的价值。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始终伴随着工艺品的影子。在历史上,我国很早就有了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和相关的文章典籍,如春秋时期源于齐国的《考工记》,是一部最早论述工艺品的著作。还有象《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组成了号称“中国十大考工著作”,五千年积淀的养料,这是一块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现在开垦她,比起任何一门美学分支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门融入了文化理论、民俗、工艺、美术、哲学、生活、实用的科学。几千年的中国工艺品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验和技艺,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国家正面临经济转型的大好机遇和压力,发展创意产业,开拓文化产业,工艺美术当仁不让。要发展,就要有理论,尤其是对历史工艺美术的研究理论和工艺美学理论,没有工艺美学理论的引导,那是短视的,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重视加强工艺美学的研究,可以指导、丰富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有着别的美学学科研究所没有的诱人前景,可以发挥别的文化学术无法替代的作用。构建全新的工艺美学学科体系,终将给学术研究带来丰厚的回报。
目前,我国在工艺美学的研究之落后,一方面是该领域研究者少,专门研究的学者就更少了,美术类院校没有工艺美学课程,甚至工艺美术专门院校都没有这门课,有些把它混同于美术理论课程,这应该让我们美学工作者感到汗颜,也正从反面告诉我们,重视对工艺美学学科的研究、教学到了多么切迫的地步。另一方面,工艺美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再则,研究的领域、课题简直是少得可怜,目前来看,主要的都是围绕中国工艺美术史展开的,就是这一块的研究也是停留在零敲散打的境地,这和工艺美学宝库的无比丰盈性相比,实在太不相称了。就目前工艺美学研究现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在具体学术研究上,工艺美学的研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美学理论和工艺实践的相结合,这是工艺美学有别于其他美学分支的特色,工艺美学的理论来自于工艺美术的实践,同时要将理论反哺于工艺美术的创造,反哺于艺术和经济,反哺于消费和生活,特别要用工艺美学的理论指导工艺品的审美欣赏和美的消费。也是为了工艺美的创意产业做一个商业引导,走出更好的经济之路。马克思说:“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形式来看,那是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从而也就不能超出庸俗的见解[2]。”以社会大众需要为前导,以美学理论作支撑,引导工艺创意产业的发展,工艺美学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鉴于工艺美学的特殊性,美术工作者,特别是美术史论工作者和美学学者的密切协作,是深入发展研究工艺美学学术的要件,工艺美学是一门跨学科、多任务的综合性学科,要取得长足进步,靠一个部门,一类学者,一种学科,都是难以支撑整个工艺美学研究的。我们必须组织起跨学科跨工种的学术研究机制,比(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如,研究陶瓷工艺品的和研究景泰蓝工艺品审美的就不一样。研究现代汽车造型的和研究古典家具设计审美的也不能类同。
在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上,我们应该多管齐下,构建科学、完整、切实的学科体系。首先是古典工艺美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收集整理抢救工艺美术品。这方面的工作好多学者已经先行,但还不能形成有体系的完整的资料,还不能像诸如古典文学研究那样的有规模有成效,我国古典工艺美学资料卷佚浩繁,学科跨越巨大,年代久远,门类众多,特别是很多资料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收集整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动员多方面强大的力量才可以做成,其次是研究编写中国工艺美学史,虽然已经有了某一部著作,但这对于这么一门宏大的学科,这么丰富的工艺美学历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表述的中国工艺美学史问世,以充实中国工艺美学研究的内涵。第三,应该有中国工艺美学本体论的著作,学术史上任何没有本体论著作的所谓学科都不可能真正成为科学的,可惜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著,甚至单篇的此类研究文章都很少。这个任务尤其沉重,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工艺作品的审美千差万别,研究中国工艺美学的本体论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美学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发轫,有一部开山之作。我们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第四,还应该在工艺美学研究中开展跨学科研究,例如民俗工艺美学、民族工艺美学,地域性工艺美学,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工艺品都有不同的审美嗜好,这样的研究对工艺美学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可以大大充实学科内容和形式,巩固学科根基,形成学术研究氛围,开拓学术研究的疆域,从而为工艺美学学科的构建提供最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形成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再次,应该鼓励不同流派不同研究手法的出现,可以从艺术发生学,接受美学,也可以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工艺美学,不拘一格,百花竞放。最后,工艺美学的研究决不能成为象牙塔中的摆设,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工艺创意产业的潮流,形成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学术。相信J·西赖特这样一段话,“技术工艺及技术动力引入艺术作品将使艺术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可能性是几近无限的。……而且还包括控制物质世界的可能性[3]。”在工艺美学的身上,最集中地体现了艺术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美学的完美结合,所以西赖特说,“艺术只是时代的记录,而当今这个时代是技术的时代[4]。”同理,美学也将是工艺美学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诗意地栖居》,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9月版,第2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分册《剩余价值理论》(1861-1863年)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296页.
[3] [美]J·西赖特:《艺术的未来·现象艺术:形式、观念与技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86页.
[4]同上,第87页.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