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湖南省安化县乐安镇团云村教学点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为背景,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抚养方式、生活条件以及情感寄托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山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
安化县乐安镇团云村位于湖南省安化县西南端,是一个大山阻隔的偏远贫困山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人口1958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850余人。这些外出人员一部分将孩子带在身边,还有一部分人将孩子留在了家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该村有一个乐安镇完小的教学点,教学点内有三名教师,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共有五十多名学生,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
笔者在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从事学生党建工作,该村的教学点是我们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示范基地。从2012年开始,我院党员师生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连续5年走进团云村,对安化团云村教学点的留守儿童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跟教学点的老师和留守儿童接触较多,这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通过初步了解,笔者认为,这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具有欠发达山区的鲜明特征,下面对调研情况做一综述。
一、山区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及抚养方式
调查数据表明,山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有别于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只占35.7%,而非独生子女家庭占到了64.3%。留守儿童在抚养模式上,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占71.8%,与外公外婆生活的只占16.7%,另有11.5%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在这种抚养模式之下,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留守儿童一般生活在大家庭中,身边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在客观上避免了因为孤独与代沟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山区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情感寄托情况
调查显示,由于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相比城镇儿童,山区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水平较差。在学校的一日三餐主要以素食为主,鲜有鱼肉蛋等高蛋白饮食,平均身高也比城镇的同龄孩子要矮。在对吃穿用的满意度调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孩子认为不好,这还是在他们不是很了解城镇同龄人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观感受。
在情感联络方面,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保持联系沟通。虽然很多父母会按时给孩子打电话,但这种交流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64.3%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20.5%的孩子认为父母很不关心自己,只有15.2%的孩子认为父母关心自己。
三、山区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周全的照顾。由于照顾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祖辈为主,他们大多数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也较低,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很难做到像父母那样细致周全[1],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发育滞后,特别是因为老人精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孩的监护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发生安全事故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督促和辅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辅导,导致学习观念不强,学习成绩下降,造成小孩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3.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调查显示,在回答“希不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一问题上,71.8%的留守儿童选择“特别希望”,20.2%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只有8.0%的留守儿童选择“不希望”。由此可见,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最渴望的,缺失了这份情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4.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缺乏正确的引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小孩进行言传身教,而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又低,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就已经很吃力,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对小孩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从小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山区留守儿童的属地管理
属地管理的原则是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中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2]。各级政府、组织要落实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考慮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联手的工作格局。
2.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活动,加强对山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尽量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3]。据统计,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所以在对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做到认真谨慎。学校教师、支教人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鼓励支持他们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发展。
3.扶持山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托管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如退休教师、志愿者、支教人员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4.确保进城务工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权
解决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进城务工的父母可以把小孩带在身边一起生活。这个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就不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了。所以,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城市,当地政府可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尽可能地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门槛,使他们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康伟.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2011(10):95-96.
[2]吴艳.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06):117-119.
[3]闫守玺,周彩芸.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J].学周刊,2011(03):83.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
安化县乐安镇团云村位于湖南省安化县西南端,是一个大山阻隔的偏远贫困山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人口1958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850余人。这些外出人员一部分将孩子带在身边,还有一部分人将孩子留在了家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该村有一个乐安镇完小的教学点,教学点内有三名教师,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共有五十多名学生,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
笔者在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从事学生党建工作,该村的教学点是我们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示范基地。从2012年开始,我院党员师生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连续5年走进团云村,对安化团云村教学点的留守儿童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跟教学点的老师和留守儿童接触较多,这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通过初步了解,笔者认为,这里留守儿童的情况具有欠发达山区的鲜明特征,下面对调研情况做一综述。
一、山区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及抚养方式
调查数据表明,山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有别于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只占35.7%,而非独生子女家庭占到了64.3%。留守儿童在抚养模式上,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占71.8%,与外公外婆生活的只占16.7%,另有11.5%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在这种抚养模式之下,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留守儿童一般生活在大家庭中,身边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在客观上避免了因为孤独与代沟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山区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情感寄托情况
调查显示,由于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相比城镇儿童,山区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水平较差。在学校的一日三餐主要以素食为主,鲜有鱼肉蛋等高蛋白饮食,平均身高也比城镇的同龄孩子要矮。在对吃穿用的满意度调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孩子认为不好,这还是在他们不是很了解城镇同龄人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观感受。
在情感联络方面,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保持联系沟通。虽然很多父母会按时给孩子打电话,但这种交流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64.3%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20.5%的孩子认为父母很不关心自己,只有15.2%的孩子认为父母关心自己。
三、山区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少周全的照顾。由于照顾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祖辈为主,他们大多数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也较低,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很难做到像父母那样细致周全[1],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发育滞后,特别是因为老人精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孩的监护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发生安全事故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督促和辅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辅导,导致学习观念不强,学习成绩下降,造成小孩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3.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少关爱。调查显示,在回答“希不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一问题上,71.8%的留守儿童选择“特别希望”,20.2%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只有8.0%的留守儿童选择“不希望”。由此可见,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最渴望的,缺失了这份情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4.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缺乏正确的引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小孩进行言传身教,而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又低,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就已经很吃力,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对小孩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从小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山区留守儿童的属地管理
属地管理的原则是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中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2]。各级政府、组织要落实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考慮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联手的工作格局。
2.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活动,加强对山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尽量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3]。据统计,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所以在对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做到认真谨慎。学校教师、支教人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鼓励支持他们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发展。
3.扶持山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托管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如退休教师、志愿者、支教人员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4.确保进城务工子女享有同等教育权
解决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进城务工的父母可以把小孩带在身边一起生活。这个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就不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了。所以,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城市,当地政府可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尽可能地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门槛,使他们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康伟.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2011(10):95-96.
[2]吴艳.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06):117-119.
[3]闫守玺,周彩芸.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J].学周刊,2011(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