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转变监管方式,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文主要对食品安全的概况、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概况
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食品安全包括食物量的安全和食物质的安全两个方面,现在后一个含义的突出和前一个含义的弱化,反映了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能力,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及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措施
1、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局)作为地方政府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要结合各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提出各地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具体工作方案,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层层抓落实。通过整顿,切实做到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各地质监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各级质监局要按照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突出监管重点,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分片划定监督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村、街道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企业检验员协同监管;四是以信息化管理网络为载体,建立企业档案。要将在企业调查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等证照不全的小企业、小作坊登记造册。通过进村、入企、入户,逐一调查摸底,做到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清楚,并实行“四图”,即企业变化動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加工企业动态监管。各地质监局要在今年下半年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到位。
2、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3、突出重点,加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
(1)各级质监局要集中力量开展食品监督抽查工作,突出四个重点,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一是突出重点品种如夏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脯蜜饯、儿童食品、酱腌菜等;二是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检验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项目如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微生物等;三是突出重点企业,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跟踪抽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型企业的抽查力度;四是突出重点区域,要将区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作为抽查重点。
(2)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后处理力度。要严格实施公告、整改、复查、处罚等后处理措施;对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令企业收回其产品,企业不主动或拒不收回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告收回。同时,总局将建立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制度,定期向省政府通报各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同时,通报优质产品、优秀企业、优良品牌名单,为省级人民政府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3)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在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时,一方面要对抽查中产品质量较差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曝光,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布“三优”名单的力度,扶优治劣、引导消费。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引导
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加强企业道德和规范,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守法诚信、扩大生产的角度,引导小作坊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信用的警示和惩戒作用,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使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如何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曾力,张文涛.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几点思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2] 潘复生.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整合进度和国际化[J]. 中国科技产业. 2013(03)
[3] 朱莉茹,王振华,张卫. 政企共聚一堂 同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 中国食品. 2013(13).
[4] 陈刚,张浒. 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整体性治理——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5).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概况
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食品安全包括食物量的安全和食物质的安全两个方面,现在后一个含义的突出和前一个含义的弱化,反映了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能力,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及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措施
1、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局)作为地方政府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要结合各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提出各地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具体工作方案,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层层抓落实。通过整顿,切实做到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各地质监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各级质监局要按照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突出监管重点,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分片划定监督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村、街道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企业检验员协同监管;四是以信息化管理网络为载体,建立企业档案。要将在企业调查中发现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等证照不全的小企业、小作坊登记造册。通过进村、入企、入户,逐一调查摸底,做到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清楚,并实行“四图”,即企业变化動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加工企业动态监管。各地质监局要在今年下半年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到位。
2、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3、突出重点,加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
(1)各级质监局要集中力量开展食品监督抽查工作,突出四个重点,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一是突出重点品种如夏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脯蜜饯、儿童食品、酱腌菜等;二是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检验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项目如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微生物等;三是突出重点企业,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跟踪抽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型企业的抽查力度;四是突出重点区域,要将区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作为抽查重点。
(2)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后处理力度。要严格实施公告、整改、复查、处罚等后处理措施;对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令企业收回其产品,企业不主动或拒不收回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告收回。同时,总局将建立向省级人民政府通报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制度,定期向省政府通报各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同时,通报优质产品、优秀企业、优良品牌名单,为省级人民政府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3)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在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时,一方面要对抽查中产品质量较差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曝光,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布“三优”名单的力度,扶优治劣、引导消费。
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引导
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加强企业道德和规范,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守法诚信、扩大生产的角度,引导小作坊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信用的警示和惩戒作用,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使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如何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曾力,张文涛.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几点思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2] 潘复生.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整合进度和国际化[J]. 中国科技产业. 2013(03)
[3] 朱莉茹,王振华,张卫. 政企共聚一堂 同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 中国食品. 2013(13).
[4] 陈刚,张浒. 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整体性治理——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