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早开窗,楼下一对母女经过。小女孩在下坡时摔倒在地,嚶嚶地哭起来。身后的妈妈上前把女孩扶起,斥责道:“没破皮没出血,有什么好哭的厂
我在阳台上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在中国的文化里,哭似乎代表着一种负能量,意味着失败、懦弱、任性。所以,当孩子无论是伤心哭、无助哭,还是痛苦哭、委屈哭的时候,通常父母马上会说“不要哭了”“不许哭”“別哭,好孩子不哭”等话,意在让孩子赶快停止哭泣。我们认为,孩子不哭了、破涕为笑了,这个麻烦就过去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周旅行回来后,儿子感到很疲惫,而跆拳道暑期集训课强度高、体能消耗大,所以他提出想请假一周。我和老公同意了,允许他休息一周再上。
我突然想到,如果这事换到我小时候是不可能的。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小孩的力气就是泉水,怎么都会有的。旅行还累?玩还累?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在我妈眼里,孩子的一切情緒都不值一提。“烦什么烦?小孩丫丫的有什么好烦的?”“你有什么不高兴的,整天拉个脸给淮看?”更严重的是,哭是不被允许的。
犯了错不许哭——“自己做错了,还有脸哭?”
考砸了不许哭——“哭有什么用?有哭的功夫把成绩搞上去!”
伤心难过也不许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
因为哭,我挨了很多打,最后生生被打成一个再也不哭的倔强少女。
相比之下,我老公对孩子的哭闹反倒宽容得多。
一次闲聊中,他说,他儿时有一次午觉睡过了头,一觉醒来发现天近黄昏,心中莫名难过,于是放声大哭。这时,妈妈抱着他,轻抚他的后背,直到他哭够为止。哭够了,情绪释放了,什么都好了。
我在那一瞬间顿悟:一个曾被允许表达情绪的人,才有能力接纳別人的情绪。我自小被压抑眼泪、被遏制情绪,我的感受被隔绝后的结果是,我对他人的任何情绪、感受,都很难共情,包括对我的孩子。
这次顿悟,成为我人生改变的重要节点。
我在阳台上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在中国的文化里,哭似乎代表着一种负能量,意味着失败、懦弱、任性。所以,当孩子无论是伤心哭、无助哭,还是痛苦哭、委屈哭的时候,通常父母马上会说“不要哭了”“不许哭”“別哭,好孩子不哭”等话,意在让孩子赶快停止哭泣。我们认为,孩子不哭了、破涕为笑了,这个麻烦就过去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上周旅行回来后,儿子感到很疲惫,而跆拳道暑期集训课强度高、体能消耗大,所以他提出想请假一周。我和老公同意了,允许他休息一周再上。
我突然想到,如果这事换到我小时候是不可能的。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小孩的力气就是泉水,怎么都会有的。旅行还累?玩还累?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在我妈眼里,孩子的一切情緒都不值一提。“烦什么烦?小孩丫丫的有什么好烦的?”“你有什么不高兴的,整天拉个脸给淮看?”更严重的是,哭是不被允许的。
犯了错不许哭——“自己做错了,还有脸哭?”
考砸了不许哭——“哭有什么用?有哭的功夫把成绩搞上去!”
伤心难过也不许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
因为哭,我挨了很多打,最后生生被打成一个再也不哭的倔强少女。
相比之下,我老公对孩子的哭闹反倒宽容得多。
一次闲聊中,他说,他儿时有一次午觉睡过了头,一觉醒来发现天近黄昏,心中莫名难过,于是放声大哭。这时,妈妈抱着他,轻抚他的后背,直到他哭够为止。哭够了,情绪释放了,什么都好了。
我在那一瞬间顿悟:一个曾被允许表达情绪的人,才有能力接纳別人的情绪。我自小被压抑眼泪、被遏制情绪,我的感受被隔绝后的结果是,我对他人的任何情绪、感受,都很难共情,包括对我的孩子。
这次顿悟,成为我人生改变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