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保证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本文从农业专项资金各个环节的管理入手,分析了如何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以期能够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监督
农业专项资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援农业发展建设的专项支出。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规定严格,往往规定的十分具体;涉及面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农业专项资金一般在农业部门资金支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对如何保证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把农业专项资金管好用好,真正发挥农业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应从申报立项、实施、检查、验收和资金的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本文就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管理
认真搞好农业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工作,按照各个专项资金使用原则和要求,在项目选择、立项、申报、审批的过程中,全省通盘考虑、统一协调,保证所上项目的实施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基础。
1、做好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准备工作。政府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特别是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论证,确保项目的实施与预期效益的发挥。要制定相关措施和制度,确保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论证的专家学者,从拓展县城经济、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进行评估,提高责任心,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2、选择好的项目和好的项目单位。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扶持面比较大,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其立项、申报必须符合产业规划,应加大对优质高效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单位或专家进行评估,进行科学的论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重点是用好专项资金的前提。只有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在项目的安排上,采取“先试点、后带面”的作法,比较切实可行。
二、农业专项资金实施和验收管理
1、科学规范地管好用好资金。科学规范地管好用好资金应该做到:一是把好资金的专款专用关,保证资金做到专户核算;二是把好资金到位关,按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拨付资金;三是规范拨款手续,专项资金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严格拨款审批手续。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严格把关,避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优势集成是用好专项资金的关键。实践证明,一些地区坚持优势集成的原则,确保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还有的采取了集中农业专项资金,捆绑投入支农项目措施。实施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工程,要在财政资金管理上创新,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用财思路,将各类农业专项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尽量减少和杜绝数额小难以发挥资金效益的支农项目,克服支农资金安排上“撒芝麻盐”,改变长期以来一些支农项目小、散、低的现状,通过支农资金规模化投入,从资金数量上规模增加,来促进支农项目质变,使支农项目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提高支农项目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2、建立科学的资金拨付方式。资金的拨付环节多且缺乏监督是产生专项资金被“截留”、“强扣”的主要原因。一些单位的账面上农业专项资金余额很大,而实际上银行存款早就没有了。目前建立科学的资金拨付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可减少拨付环节,资金实行“直通车”拨付方式,使一些部门无机会“截留”、“强扣”专项资金,使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二是从农业专项资金的核算入手设专户核算,账目一清二楚,银行开立专户进行管理,不得和单位的其他资金混在一起。农业专项资金被“挪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强化跟踪监管,对项目的进展和资金的使用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纳入财政监督体系之中,把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监督检查、专业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杜绝资金浪费和被“挪位”的问题发生。
3、强化筹资基础管理。目前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其资金一般都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这就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不多方融资,很难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除了严格执行现行的筹资制度,制定完善筹资基础管理方式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定后,以中央财政确定的投资额,计算出项目受益区农民筹资的具体数额,在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口或者田亩时,分析农民负担的合理性、筹资的可行性,确保项目足额投资。还应进行多方融资,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的。
4、作好验收总结和监督工作。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金实行预决算管理。项目实施基本完成时,先由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自验,待全部工程结束后,由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责成项目实施单位或指定有关单位搞好项目管护或移交工作,确保项目发挥作用,使国家投入的资金能有所收效。
三、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针对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监督等缺陷,应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体制,对每笔财政支农资金投放实行效益追踪制,严格预算执法,规范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提高财政透明度;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实效;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迫使各级政府综合考虑各项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科学论证,尽量减少对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的决策失误,提高每笔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效益。
1、规范预算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预算存在编制不够严谨,预算执法不够严格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的预算同样不能幸免。马海涛教授认为预算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总体看,预算编制权限过于分散,很多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单位权力很大,弹性很大。而具体到部门内部,预算决定权又高度集中于少数领导手中,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把手’说了算,下级工作人员也编制了预算,但是会不会改动,往往就是领导一句话”。虽有预算法等相关法律,但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并不认真执行预算。因此在我国迫切需要确立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理念,形成“铁预算”,即人大一旦通过,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谁也无权改动。具体到财政支农资金,首先,对财政支农资金要统一管理,综合平衡,不论是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其收支都必须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其次,预 算编制必须遵循“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禁超预算安排支出。对没有预算、超过预算额度等支出项目,要停止拨款,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开支。
2、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从源头上避免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家财政部应加快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集中统管各项财政支农资金,并负责与各部门统筹协商,由各地方部门提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建设所需经费并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安排预算资金;资金的实际支付,由财政部门专设机构随着项目进展,逐笔直接或授权支付给各地区农业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或承建者,在资金支付发生前,所有资金都会保留在国库里,各项目单位根本接触不到资金,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这样财政支农资金不再“切块”给各级政府部门,彻底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层层下拨的拨付方式,避免财政预算资金在再分配环节上较大的随意性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层层预留,解决预算单位重复分散设置账户的行为,彻底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隐匿和转移问题的发生,增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可从制度上杜绝财政支农资金领域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3、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提高财政透明度。必须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中引入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包括财政监督、人大监督和公众监督在内的立体监督体制,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以保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
4、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实效。各审计部门在将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将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统筹列为审计内容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执行效益优先原则,要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必须把产出效益放在第1位,这是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取舍的第一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来安排投资,形成衡量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对各级地方政府做出的一项财政支农投资决策,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即从项目投资概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建设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成效所进行的资金、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审核评价,有效督促各级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在项目、工程立项决策时,必须科学充分地考查论证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促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依据之中,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
5、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投资效益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让投资的成功与否与决策者的责任挂起钩来,并将其列入干部绩能考核的内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监督
农业专项资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援农业发展建设的专项支出。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规定严格,往往规定的十分具体;涉及面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农业专项资金一般在农业部门资金支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强化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对如何保证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把农业专项资金管好用好,真正发挥农业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应从申报立项、实施、检查、验收和资金的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本文就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管理
认真搞好农业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工作,按照各个专项资金使用原则和要求,在项目选择、立项、申报、审批的过程中,全省通盘考虑、统一协调,保证所上项目的实施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基础。
1、做好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准备工作。政府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特别是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论证,确保项目的实施与预期效益的发挥。要制定相关措施和制度,确保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论证的专家学者,从拓展县城经济、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进行评估,提高责任心,增强责任感,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2、选择好的项目和好的项目单位。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扶持面比较大,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其立项、申报必须符合产业规划,应加大对优质高效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单位或专家进行评估,进行科学的论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重点是用好专项资金的前提。只有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在项目的安排上,采取“先试点、后带面”的作法,比较切实可行。
二、农业专项资金实施和验收管理
1、科学规范地管好用好资金。科学规范地管好用好资金应该做到:一是把好资金的专款专用关,保证资金做到专户核算;二是把好资金到位关,按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拨付资金;三是规范拨款手续,专项资金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严格拨款审批手续。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严格把关,避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优势集成是用好专项资金的关键。实践证明,一些地区坚持优势集成的原则,确保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还有的采取了集中农业专项资金,捆绑投入支农项目措施。实施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工程,要在财政资金管理上创新,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用财思路,将各类农业专项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尽量减少和杜绝数额小难以发挥资金效益的支农项目,克服支农资金安排上“撒芝麻盐”,改变长期以来一些支农项目小、散、低的现状,通过支农资金规模化投入,从资金数量上规模增加,来促进支农项目质变,使支农项目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提高支农项目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2、建立科学的资金拨付方式。资金的拨付环节多且缺乏监督是产生专项资金被“截留”、“强扣”的主要原因。一些单位的账面上农业专项资金余额很大,而实际上银行存款早就没有了。目前建立科学的资金拨付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可减少拨付环节,资金实行“直通车”拨付方式,使一些部门无机会“截留”、“强扣”专项资金,使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二是从农业专项资金的核算入手设专户核算,账目一清二楚,银行开立专户进行管理,不得和单位的其他资金混在一起。农业专项资金被“挪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强化跟踪监管,对项目的进展和资金的使用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纳入财政监督体系之中,把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监督检查、专业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杜绝资金浪费和被“挪位”的问题发生。
3、强化筹资基础管理。目前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其资金一般都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这就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不多方融资,很难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除了严格执行现行的筹资制度,制定完善筹资基础管理方式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定后,以中央财政确定的投资额,计算出项目受益区农民筹资的具体数额,在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口或者田亩时,分析农民负担的合理性、筹资的可行性,确保项目足额投资。还应进行多方融资,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的。
4、作好验收总结和监督工作。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金实行预决算管理。项目实施基本完成时,先由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自验,待全部工程结束后,由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全面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责成项目实施单位或指定有关单位搞好项目管护或移交工作,确保项目发挥作用,使国家投入的资金能有所收效。
三、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针对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监督等缺陷,应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体制,对每笔财政支农资金投放实行效益追踪制,严格预算执法,规范预算管理体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提高财政透明度;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实效;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迫使各级政府综合考虑各项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科学论证,尽量减少对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的决策失误,提高每笔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效益。
1、规范预算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预算存在编制不够严谨,预算执法不够严格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的预算同样不能幸免。马海涛教授认为预算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总体看,预算编制权限过于分散,很多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单位权力很大,弹性很大。而具体到部门内部,预算决定权又高度集中于少数领导手中,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把手’说了算,下级工作人员也编制了预算,但是会不会改动,往往就是领导一句话”。虽有预算法等相关法律,但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并不认真执行预算。因此在我国迫切需要确立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理念,形成“铁预算”,即人大一旦通过,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谁也无权改动。具体到财政支农资金,首先,对财政支农资金要统一管理,综合平衡,不论是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其收支都必须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其次,预 算编制必须遵循“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禁超预算安排支出。对没有预算、超过预算额度等支出项目,要停止拨款,严格控制各种不合理开支。
2、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收付制度,从源头上避免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家财政部应加快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集中统管各项财政支农资金,并负责与各部门统筹协商,由各地方部门提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建设所需经费并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安排预算资金;资金的实际支付,由财政部门专设机构随着项目进展,逐笔直接或授权支付给各地区农业项目的直接实施者或承建者,在资金支付发生前,所有资金都会保留在国库里,各项目单位根本接触不到资金,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这样财政支农资金不再“切块”给各级政府部门,彻底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层层下拨的拨付方式,避免财政预算资金在再分配环节上较大的随意性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层层预留,解决预算单位重复分散设置账户的行为,彻底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隐匿和转移问题的发生,增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可从制度上杜绝财政支农资金领域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3、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的制约机制,提高财政透明度。必须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中引入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包括财政监督、人大监督和公众监督在内的立体监督体制,使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财政支农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以保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
4、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实效。各审计部门在将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将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统筹列为审计内容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执行效益优先原则,要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必须把产出效益放在第1位,这是财政支农资金投资项目取舍的第一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来安排投资,形成衡量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对各级地方政府做出的一项财政支农投资决策,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即从项目投资概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建设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成效所进行的资金、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审核评价,有效督促各级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在项目、工程立项决策时,必须科学充分地考查论证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促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依据之中,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
5、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投资效益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决策失误责任制,让投资的成功与否与决策者的责任挂起钩来,并将其列入干部绩能考核的内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