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就本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到创新教育,很多人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实则上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有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可能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竞争合作的学风班风,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须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与探究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火花需要兴趣来触发,同时创新的过程更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给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就会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同时自觉的去探索、去解决,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时产生成就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充分利用数学中唯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形状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中美的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学生的知识与现实发生碰撞,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不断创新,从而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教材的特定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数学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一)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不失时机的鼓励,进一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林潭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但有一些老师只重视文章的教学,练习的巩固而忽视学生阅读。把阅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只要抓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阅读 方式自我完善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但许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好的创意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展现,于是笔者“蹲下身子看学生”,为学生创建新型的“课堂”,真正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对话而非对抗的良好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对话 新型课堂 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书 ——《沙乡年鉴》,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他把土
一、报刊阅读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获得并提取所需信息,了解英语世界,开拓视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中的重头戏,新课改后高考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题量增加,而且知识面不断拓宽,词汇量也在增大。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要求重点。但从我国学
文言文如何学习如何学好,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加强诵读与积累”,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把“诵读与积累”当成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手段甚至唯一目的,问题恐怕就比较严重了。下面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谈谈文言文“读→思→悟→用”四步学习法,希望由此构建文言文有效学习法。  一、文言文有效学习法主要步骤  1.读  读,这里特指文言文的诵读与译读(也包含对比阅读不同的译文)。首先要求是看清字形,读
历时四年的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已经在很多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高考语文要求除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能力外,最明显的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一时对中学语文界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引发了中学语文教师的理性思考。  高考语文试题中到底怎样考查考生的探究性能力,平心而论,就试题本身而言,喜忧参半,甚至忧多于喜。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从指导角度考虑更是云
一、三种阅读心态:儿童阅读心态、成人阅读心态、童心未泯的阅读心态  1.理论引入  如何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尽管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也从教育学、诠释学、心理学等层面寻求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从动物学、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对于解读心态还是缺乏相应的研究。居于此,笔者引入世界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牛津大学博士德斯蒙德·莫利斯在《人类动物园》一书里的精辟论述。  “许多人对
【内容摘要】教学必须有效,教师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何为教学有效,目前国内尚无一定的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以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建构论为基础发展有效教学准则,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制定了有效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
课堂,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必有预设;课堂,也是灵动的,所以必有生成。预设,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画地为牢;而是充分考虑受教者、施教者及教学内容三个要素,设计出最高效、最有魅力的教学流程。充分预设,才能在瞬息万变中明察秋毫,发现教学契机,灵活生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孔乙己》和《变色龙》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各种赏析、评论著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而我却在课堂中根
“煮”,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动词;“月亮”,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两者的组合所产生的效应却因人而异。童心未泯者充满好奇与期待:月亮也可煮?俗思过重者则满怀不屑与讥诮:痴人说梦吧!而在这期待与讥诮间,则早已“煮”出了大雅与大俗。这不能不说是文题的魅力抑或说作者的智慧。  月亮是天空的慰藉,是一种温柔的存在。漫步于赵瑜的《小忧伤·煮月亮》的字里行间,就如同来到一片处女地,没有一丝的嘈杂,只有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