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代表着他的尊严。如果我们能用心采撷,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也能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成为教育的“维c”,成为用爱心之绳串连的粒粒“珍珠”。我想说:爱学生,请从善待学生的名字开始,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开始。
一、尊重学生的名字
有政治家说,尊重选民的名字就是政治才能。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名字,则是一种教育智慧,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的赞美。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问自己:你尊重学生的名字了吗?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少学生的名字被“委屈”?
1.“忘”——疏于记忆而遗忘
课上,教师看到一女孩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想让她来回答问题,可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只好用手往另外方向一指:“张磊,你来回答。”女孩原先的兴奋顿时减了大半,怅然若失。此后,她在这门课上的发言越来越少。
马斯洛说:“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学生渴望教师能很快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是自尊的一种表现。学生本应拥有较为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案例中,这一课堂权利却因教师平时疏于去记学生名字的“不作为”行为而被轻易剥夺了。
2.“糊”——临渴掘井瞎点名
有教师在点名时,不认识学生马骢名字中的“骢”(cong)字,就自作聪明地漏报,最后装模作样地问:“有谁没有点到?”马骢说:“老师,您漏了我的名字。”“那你叫什么名字?”教师顺势反问。男生答:“我叫马总。”此后,教师一直叫他马总。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提问该男生,连叫几次“马总”,均无应答。他只好上前:“马总同学,上课可不能走神,老师叫你呢。”男生忽地站起:“老师,我叫马骢(cong),地球人都知道。”全堂大笑。
教师点名看似极其平常的小事,实则却是关乎教师水平和威望的大事。对于有些学生的生僻名字,大可事先查找《汉语字典》(有些可能还需动用《古汉语词典》甚至《康熙字典》等)。而案例中的教师却不得不为自己的自作聪明和虚假“买单”,其情形怎一个“尴尬”了得?
3.“误”——张冠李戴乱点谱
课上,教师见一学生在讲废话,于是大喝一声:“来栋,请认真听讲。”谁知,来栋满腹委屈地站起来反问:“我不是在认真听讲吗?怎么说我?”教师猛然发现自己点错了名字,讲废话的非“来栋”而是“来源”,只好尴尬地说:
“不好意思,老师叫错了名字,来源,说你呢,认真听好了。”来栋这才悻悻坐下。
对教师而言,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是重视学生的最简单的表示。但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将学生其人和其名张冠李戴的现象,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师生问的隔阂,甚至会毁损师生间的情感。案例中,教师的一个疏忽——叫错了名字居然导致了学生如此大的反感,孰不知,这在不自觉中伤害了学生,在不经意问丢掉了对学生的尊重。
4.“冷”——面无表情滥指名
曾有这样一篇报道: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来华作学术访问,访问结束时,有人问该团团长萨芙琴卡女士:“您觉得您所看到的中国式教育和你们所崇尚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萨芙琴卡女士讲了这样几句话:“我发现,中国的老师不喊学生的姓名,而是指着学生‘你来回答’、‘你来说说看’这样含糊的人称代词来表达,怎么回事?一个个有名有姓的鲜活的‘人’呢?我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对孩子的个性关注不够。”
学生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他就是他,是与众不同的。直呼其名,有时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那个女生”“第五小组二号同学”这种“外观描述式”的称谓,或者干脆用学生的学号来代替名字的指名方式,透出的是不亲近,表达的是距离感,老师和学生原本应该紧密的心灵,就这样一步一步疏远了。
5.“矫”——矫情做作假热情
一群女生到校长那里告一女教师的状,原因是这位女教师总把她们喊作“小姑娘”。校长很惊讶:“你们老师比你们大很多,在她面前你们还真是小姑娘呢,我有时不也这样称呼你们吗?”女生说,
“您可以这样称呼我,但她没有这种权利。”“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我是校长?”“不,问题并不在于您是校长,而在于您像一个母亲,您对我们再凶我们也不会生气,可是她根本不像母亲,所以我们不高兴她这样称呼我们。”女孩子们说。
“暖色语”称呼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可以起到正面效应,反之就会招致学生的反感。缺乏真爱的“暖色语”称呼,反而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虚伪”的形象,因为学生能从日常细节中分辨出教师是否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暖色语”的适用性:用的对象、用的时机、用的方法、用的频率……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好好“盘算”和“琢磨”的。
6.“讽”——冷嘲热讽真无情
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指名一位叫“凡童”的后进生来回答,学生一时无从下手,急得满脸通红,老师一脸不悦:“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叫什么‘凡童’,简直就是‘饭桶’。”学生顿时羞得无地自容。此后凡是这门课,该生不是睡觉就是干其他事。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愤而一说——“饭桶”,是对学生名字的“亵渎”,是对学生人格的漠视,这个词极有可能演变成学生的消极别名——绰号,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其心理“污染”,有可能导致学生行为的病变或恶化,这样的损失教师往往要用数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而且不见得能弥补好。
每个人的名字都藏着尊严和梦想,只有内心深处并不在乎学生的人,才会对他们的名字无所谓。尊重名字虽然只是个教育细节,但“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不可等闲视之,须知“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语)。
二、记住学生的名字
《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中的第一条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被排列在第一位,可见其意义的非凡。基于此,笔者尝试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总结如下方法:
1.让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
新学期,为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也尽快让同学间熟悉彼此,布置每位学生回家询问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寓意,第二天交流。
“我叫李鑫鑫,因为据说我五行缺金,所以家人给我取‘鑫’字。”同学们奉上祝福的掌声。
“我爸爸姓‘甄’,我妈妈姓‘妙’,所以家人给我取名‘甄妙’,也是‘真妙’的谐音。”真是太妙了,好浪漫的名字,引得同学们一阵羡慕。
“我叫程思沂。爸爸妈妈为我的名字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一天晚上,爸爸做了个梦,见一仙风道骨模 样的高人前来指点……”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程思沂得意地款款落座:
我总结说:“名字的外衣包裹的是父母那份浓浓的爱,爱就在这点滴之间,就在这细微之处,它们是那么的真切,那样的不可或缺,如同氧气,而我们却时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学生低头不语,陷入深思。
让学生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一来教师更容易记住他们,他们彼此也可尽快熟悉;二来这探寻过程是一次绝妙的亲子沟通机会;三来学生深刻体会了自己名字的寓意后,自然对未来有一份愿景;四来再次体验了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眷眷之情,名字可是长辈期望的缩影啊!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名字自然倍感珍惜。
2.将学生的名字串连成文
将一个个本无任何联系的散落的名字像“糖葫芦”一样串成串,学生的名字顿时有了生命,它不仅代表着个体,更凸显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班级也因此增添了亲密感。其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情感投资,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缩短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相信学生心中涌起的不只是惊异和感动,更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不知不觉中,教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学生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郊游(节选)
——献给091班全体同学
……林子里,落英缤纷,远远望去,一片王雪青,真是春不醉人人自醉。域外来的邵洋(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几只仇家坤(昆)和钱正坤(昆)飞成邹行行;许多可爱的徐雯燕和调皮的刘欣彦(燕)在相互嬉戏;还有一只郑英(莺)在欢快地歌唱。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春趣(节选)
——献给092班全体同学
……靠沈佳南侧,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胡蕾、有丁磊(蕾);龙香归(桂)和李闻岚(兰)正吐着芳香;潘程骏(菌)和邱一俊(菌)也来赶趟儿……
3.记名激励一举两得
我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说:“同学们,老师现任教五个班,要一下记住这么多同学的名字很不容易,我最容易记住的就是那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阳光学生,看看哪些同学能很快让我记住他的名字。”
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接连让我惊喜:小龙同学负责扫地,除了打扫干净,每次课间都像巡逻队般巡视,看到有垃圾马上捡起,看到有掉落的文具或书本,也捡起放在同学的桌子上。于是我说:
“很高兴第一个认识的是小龙同学,细微之处见真情,小龙同学捡的片片垃圾都是为美德银行添进的笔笔存款。”一时,班里争相捡垃圾,教室内鲜有垃圾的踪影。蕾蕾同学从家里拿来玻璃擦,有了这玻璃擦,擦起玻璃来又快又明净,于是我又说:
“很高兴第二个认识的是蕾蕾,把班级都当成自已的家。”于是同学们又争相从家里拿来榔头、钉子、一次性杯子……
此后,凡是需要搞卫生,实验室老师、医务室老师、教导处总是请我们班的学生,理由是他们对劳动有着火热的情怀,对付出有着义不客辞的责任感。
就这样,班级里每个同学都知道了老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又该如何去做。这其实是一种正而的强化作用,教师就这样轻松快乐地记住了学生的名字。我们只需紧扣“名字”这一特殊的载体进行有机发掘,通过自身“搭台”,让学生“唱戏”:学生也通过这个平台尽情展现自己。这无疑是有效深入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一步,相信学生在知道老师记住他的名字之后那种震撼和惊喜可以久久留在心中。
4.游戏中记住学生的名字
开学初,我会利用班会课做这样的游戏:6人一小组,小组问进行比赛,轮到的小组站成圈,第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下一人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继续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而且花样翻新,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轮番进行,无误又快速的小组获胜。不用说,通过有趣的多遍重复,自然对学生的名字滚瓜烂熟。
另一个有趣的游戏是让学生扮演右边者(或左边者),叫张三,张三不得答应。而由张三左边的同学答应。继而增加难度,比如“张三去和李四握个手”,于是张三左边的同学得跑去和李四左边的同学握手,往往是晕头转向,摸不着北,“笑”料百出,让人忍俊不禁,效果自然不俗。
还有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做PPT,为自己设计个人名片。既可让学生掌握PPT的使用方法,又可以作为交流展示的工具,让彼此有更多的了解。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在轻快活泼的氛围中彼此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样的方式,既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个商口,从中可见教育的公平;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成了赢得学生好感的通行证,毕竟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也让教师从对着学籍卡或座位表苦苦记忆的“按图索骥”式中解脱出来,教育自然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请让我们准确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在课堂、在课间、在路上偶然相见时,能准确大声地叫出。
三、用好学生的名字
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如果我们能匠心独运,用心开发“名字”资源,那么习以为常的“名字”也会流光溢彩,产生出人意料的“名字效应”。
我们可用名字作藏头诗,在教师的笔墨润色之下,增其儒雅蕴糟同时教师寄语其中,给学生一个不用明说的目标,让他们自己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进;可量身定做谜语让猜谜的和被猜都充满了自豪,也许在学生的心中,将会点燃梦想、激情、勤奋……或许,什么都有可能;可将学生名字编入习题,“千金不换一褒奖”,合适的“精神待遇”会让学生滋生出一种幸福感,会汇聚无穷的力量,激活全部的智慧;把名字作为专利称号让学生也成了“发明家”和“发现者”,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用别称来称呼,让学生既有一种成就感,又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和重视,无疑可以成为教师又一种新的教育技巧……只要动脑筋,名字就可以成为一笔挖掘不尽的教育资源。
名字桌签妙处多
每接手新班级,我都要用粉红色的纸做底色打印学生的名字,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桌签。待学生采报名,就可对号入座,学生顿时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怀:震撼、惊喜、激动……当然我也更快地记住了不少学生。有学生问:“老师,你把我们当领导么?”我笑笑:“在我眼里,你们都可以当领导,当然这需要时刻修炼自己,就如同一颗沙子,要成为珍珠就必须躲进黑暗的蚌壳内接受磨炼。”学生一脸庄重,内心却是雀跃不已。
家长会上,桌签一放,每位家长都表现得极有修养,无人接听手机,无人抽烟,无人不做笔记……他们都进入了当领导的“角色”,最不济的也能守住不给自个孩子抹黑的底线。家长如此在意自己的形象,我乘机拍照。第二天,我会说:
“昨天,你们爸爸妈妈是如此认真,如此专注,如此投入,请看……”出示 照片,学生无不感动。
有非本班教师来上公开课时,摆上桌签,学生为了让老师能记住自己的名字,自然拿出最佳状态,于是我们班成了公开课的御用班级。
记得为调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对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竞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桌签不仅把学生,也把家长放置于一个“领导”(可别误会我是一个“官”念很重的人哦)位置上,有了这样的“标签”,他们自然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岂不是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让名字虚构出精彩瞬间
因为接受能力弱,小龙总认为自己是一棵卑微的小草。其实她扫地是异常的认真,我们班的教室也因她而异常干净。于是我想了个办法:
“同学们,我们班能取得诸多成就源于每个人的集体责任感,今天我们要推选一位责任之星,你们写上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的名字和理由交上来。”
很多同学“入围”了。当我念到小龙的名字时,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一脸惊讶。我念道:“热心、爱劳动、有爱心。”并带头鼓起掌来,接着全班响起掌声。小龙还是低着头,努力保持平静,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在翻江倒海。没有人知道:我读的那张纸条上,其实一个字也没有……
一个“莫须有”的名义把小龙放到全班的视线内,可以断定,那一刻,名字勾连着、牵动着小龙的心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它成了打动小龙的心灵,激发小龙热情的催化剂。小龙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能断定是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四、用好教师自己的名字
教育的旅途,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但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道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风景。
1.签名——让名字也成为奖励
我迎合学生的需求而爱人以“名”,时不时地为表现好的学生签名、留言。他们哪一课上受到表扬,我就在学生课本那一课的空白处重重地、美美地签上大名。对优秀作业,我也同样潇洒签一回。有时还送上一句祝愿、勉励或名言。我们班级中的最高奖品便是我的一张绝版签名照。
学生经常在生活中见到一些明星、名人进行签名活动,许多追星族如获至宝的热闹场面。同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天生的偶像与名人,教师的签名也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名字效应,让学生成为拥护你的追星族,让名字成为一种情感投资和精神奖励。
2.名片——让名字也飘香留情
想起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常常是以“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历史老师”“生物老师”等来称呼,久而久之,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老师。为避免这一点。面对新的班级时,我会给取得明显进步或一贯表现良好的同学分发自己的“名片”,一来是作为奖励,二是为了让学生有问题时可以方便与我联系。
有人专门就教师的姓名问题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能完整写出老师姓名者仅占10%左右,能写出老师姓氏者也不足30%。其中有一学生相当直率地询问调查老师:“老师,你是谁?”这不得不让人深感吃惊,因为开学初学校都会要求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要自报家门自我介绍,采用名片法无疑可以有效避免这一尴尬。
让我们关注这简单的细节,彰显教育的磁力、张力、活力!文火慢炖,出真味。有心,其实不难。
一、尊重学生的名字
有政治家说,尊重选民的名字就是政治才能。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名字,则是一种教育智慧,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的赞美。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问自己:你尊重学生的名字了吗?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少学生的名字被“委屈”?
1.“忘”——疏于记忆而遗忘
课上,教师看到一女孩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想让她来回答问题,可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只好用手往另外方向一指:“张磊,你来回答。”女孩原先的兴奋顿时减了大半,怅然若失。此后,她在这门课上的发言越来越少。
马斯洛说:“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学生渴望教师能很快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是自尊的一种表现。学生本应拥有较为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案例中,这一课堂权利却因教师平时疏于去记学生名字的“不作为”行为而被轻易剥夺了。
2.“糊”——临渴掘井瞎点名
有教师在点名时,不认识学生马骢名字中的“骢”(cong)字,就自作聪明地漏报,最后装模作样地问:“有谁没有点到?”马骢说:“老师,您漏了我的名字。”“那你叫什么名字?”教师顺势反问。男生答:“我叫马总。”此后,教师一直叫他马总。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提问该男生,连叫几次“马总”,均无应答。他只好上前:“马总同学,上课可不能走神,老师叫你呢。”男生忽地站起:“老师,我叫马骢(cong),地球人都知道。”全堂大笑。
教师点名看似极其平常的小事,实则却是关乎教师水平和威望的大事。对于有些学生的生僻名字,大可事先查找《汉语字典》(有些可能还需动用《古汉语词典》甚至《康熙字典》等)。而案例中的教师却不得不为自己的自作聪明和虚假“买单”,其情形怎一个“尴尬”了得?
3.“误”——张冠李戴乱点谱
课上,教师见一学生在讲废话,于是大喝一声:“来栋,请认真听讲。”谁知,来栋满腹委屈地站起来反问:“我不是在认真听讲吗?怎么说我?”教师猛然发现自己点错了名字,讲废话的非“来栋”而是“来源”,只好尴尬地说:
“不好意思,老师叫错了名字,来源,说你呢,认真听好了。”来栋这才悻悻坐下。
对教师而言,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是重视学生的最简单的表示。但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将学生其人和其名张冠李戴的现象,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师生问的隔阂,甚至会毁损师生间的情感。案例中,教师的一个疏忽——叫错了名字居然导致了学生如此大的反感,孰不知,这在不自觉中伤害了学生,在不经意问丢掉了对学生的尊重。
4.“冷”——面无表情滥指名
曾有这样一篇报道: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学术访问团来华作学术访问,访问结束时,有人问该团团长萨芙琴卡女士:“您觉得您所看到的中国式教育和你们所崇尚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萨芙琴卡女士讲了这样几句话:“我发现,中国的老师不喊学生的姓名,而是指着学生‘你来回答’、‘你来说说看’这样含糊的人称代词来表达,怎么回事?一个个有名有姓的鲜活的‘人’呢?我印象最深的是你们对孩子的个性关注不够。”
学生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他就是他,是与众不同的。直呼其名,有时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那个女生”“第五小组二号同学”这种“外观描述式”的称谓,或者干脆用学生的学号来代替名字的指名方式,透出的是不亲近,表达的是距离感,老师和学生原本应该紧密的心灵,就这样一步一步疏远了。
5.“矫”——矫情做作假热情
一群女生到校长那里告一女教师的状,原因是这位女教师总把她们喊作“小姑娘”。校长很惊讶:“你们老师比你们大很多,在她面前你们还真是小姑娘呢,我有时不也这样称呼你们吗?”女生说,
“您可以这样称呼我,但她没有这种权利。”“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我是校长?”“不,问题并不在于您是校长,而在于您像一个母亲,您对我们再凶我们也不会生气,可是她根本不像母亲,所以我们不高兴她这样称呼我们。”女孩子们说。
“暖色语”称呼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可以起到正面效应,反之就会招致学生的反感。缺乏真爱的“暖色语”称呼,反而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虚伪”的形象,因为学生能从日常细节中分辨出教师是否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考虑“暖色语”的适用性:用的对象、用的时机、用的方法、用的频率……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好好“盘算”和“琢磨”的。
6.“讽”——冷嘲热讽真无情
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指名一位叫“凡童”的后进生来回答,学生一时无从下手,急得满脸通红,老师一脸不悦:“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叫什么‘凡童’,简直就是‘饭桶’。”学生顿时羞得无地自容。此后凡是这门课,该生不是睡觉就是干其他事。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愤而一说——“饭桶”,是对学生名字的“亵渎”,是对学生人格的漠视,这个词极有可能演变成学生的消极别名——绰号,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其心理“污染”,有可能导致学生行为的病变或恶化,这样的损失教师往往要用数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而且不见得能弥补好。
每个人的名字都藏着尊严和梦想,只有内心深处并不在乎学生的人,才会对他们的名字无所谓。尊重名字虽然只是个教育细节,但“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不可等闲视之,须知“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语)。
二、记住学生的名字
《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中的第一条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被排列在第一位,可见其意义的非凡。基于此,笔者尝试着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总结如下方法:
1.让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
新学期,为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也尽快让同学间熟悉彼此,布置每位学生回家询问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寓意,第二天交流。
“我叫李鑫鑫,因为据说我五行缺金,所以家人给我取‘鑫’字。”同学们奉上祝福的掌声。
“我爸爸姓‘甄’,我妈妈姓‘妙’,所以家人给我取名‘甄妙’,也是‘真妙’的谐音。”真是太妙了,好浪漫的名字,引得同学们一阵羡慕。
“我叫程思沂。爸爸妈妈为我的名字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一天晚上,爸爸做了个梦,见一仙风道骨模 样的高人前来指点……”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程思沂得意地款款落座:
我总结说:“名字的外衣包裹的是父母那份浓浓的爱,爱就在这点滴之间,就在这细微之处,它们是那么的真切,那样的不可或缺,如同氧气,而我们却时常忽视它们的存在。”学生低头不语,陷入深思。
让学生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一来教师更容易记住他们,他们彼此也可尽快熟悉;二来这探寻过程是一次绝妙的亲子沟通机会;三来学生深刻体会了自己名字的寓意后,自然对未来有一份愿景;四来再次体验了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眷眷之情,名字可是长辈期望的缩影啊!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名字自然倍感珍惜。
2.将学生的名字串连成文
将一个个本无任何联系的散落的名字像“糖葫芦”一样串成串,学生的名字顿时有了生命,它不仅代表着个体,更凸显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班级也因此增添了亲密感。其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情感投资,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缩短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相信学生心中涌起的不只是惊异和感动,更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不知不觉中,教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学生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郊游(节选)
——献给091班全体同学
……林子里,落英缤纷,远远望去,一片王雪青,真是春不醉人人自醉。域外来的邵洋(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几只仇家坤(昆)和钱正坤(昆)飞成邹行行;许多可爱的徐雯燕和调皮的刘欣彦(燕)在相互嬉戏;还有一只郑英(莺)在欢快地歌唱。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春趣(节选)
——献给092班全体同学
……靠沈佳南侧,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胡蕾、有丁磊(蕾);龙香归(桂)和李闻岚(兰)正吐着芳香;潘程骏(菌)和邱一俊(菌)也来赶趟儿……
3.记名激励一举两得
我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说:“同学们,老师现任教五个班,要一下记住这么多同学的名字很不容易,我最容易记住的就是那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阳光学生,看看哪些同学能很快让我记住他的名字。”
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接连让我惊喜:小龙同学负责扫地,除了打扫干净,每次课间都像巡逻队般巡视,看到有垃圾马上捡起,看到有掉落的文具或书本,也捡起放在同学的桌子上。于是我说:
“很高兴第一个认识的是小龙同学,细微之处见真情,小龙同学捡的片片垃圾都是为美德银行添进的笔笔存款。”一时,班里争相捡垃圾,教室内鲜有垃圾的踪影。蕾蕾同学从家里拿来玻璃擦,有了这玻璃擦,擦起玻璃来又快又明净,于是我又说:
“很高兴第二个认识的是蕾蕾,把班级都当成自已的家。”于是同学们又争相从家里拿来榔头、钉子、一次性杯子……
此后,凡是需要搞卫生,实验室老师、医务室老师、教导处总是请我们班的学生,理由是他们对劳动有着火热的情怀,对付出有着义不客辞的责任感。
就这样,班级里每个同学都知道了老师欣赏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又该如何去做。这其实是一种正而的强化作用,教师就这样轻松快乐地记住了学生的名字。我们只需紧扣“名字”这一特殊的载体进行有机发掘,通过自身“搭台”,让学生“唱戏”:学生也通过这个平台尽情展现自己。这无疑是有效深入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一步,相信学生在知道老师记住他的名字之后那种震撼和惊喜可以久久留在心中。
4.游戏中记住学生的名字
开学初,我会利用班会课做这样的游戏:6人一小组,小组问进行比赛,轮到的小组站成圈,第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下一人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继续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而且花样翻新,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轮番进行,无误又快速的小组获胜。不用说,通过有趣的多遍重复,自然对学生的名字滚瓜烂熟。
另一个有趣的游戏是让学生扮演右边者(或左边者),叫张三,张三不得答应。而由张三左边的同学答应。继而增加难度,比如“张三去和李四握个手”,于是张三左边的同学得跑去和李四左边的同学握手,往往是晕头转向,摸不着北,“笑”料百出,让人忍俊不禁,效果自然不俗。
还有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做PPT,为自己设计个人名片。既可让学生掌握PPT的使用方法,又可以作为交流展示的工具,让彼此有更多的了解。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在轻快活泼的氛围中彼此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样的方式,既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个商口,从中可见教育的公平;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成了赢得学生好感的通行证,毕竟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也让教师从对着学籍卡或座位表苦苦记忆的“按图索骥”式中解脱出来,教育自然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请让我们准确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在课堂、在课间、在路上偶然相见时,能准确大声地叫出。
三、用好学生的名字
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如果我们能匠心独运,用心开发“名字”资源,那么习以为常的“名字”也会流光溢彩,产生出人意料的“名字效应”。
我们可用名字作藏头诗,在教师的笔墨润色之下,增其儒雅蕴糟同时教师寄语其中,给学生一个不用明说的目标,让他们自己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进;可量身定做谜语让猜谜的和被猜都充满了自豪,也许在学生的心中,将会点燃梦想、激情、勤奋……或许,什么都有可能;可将学生名字编入习题,“千金不换一褒奖”,合适的“精神待遇”会让学生滋生出一种幸福感,会汇聚无穷的力量,激活全部的智慧;把名字作为专利称号让学生也成了“发明家”和“发现者”,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用别称来称呼,让学生既有一种成就感,又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和重视,无疑可以成为教师又一种新的教育技巧……只要动脑筋,名字就可以成为一笔挖掘不尽的教育资源。
名字桌签妙处多
每接手新班级,我都要用粉红色的纸做底色打印学生的名字,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桌签。待学生采报名,就可对号入座,学生顿时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怀:震撼、惊喜、激动……当然我也更快地记住了不少学生。有学生问:“老师,你把我们当领导么?”我笑笑:“在我眼里,你们都可以当领导,当然这需要时刻修炼自己,就如同一颗沙子,要成为珍珠就必须躲进黑暗的蚌壳内接受磨炼。”学生一脸庄重,内心却是雀跃不已。
家长会上,桌签一放,每位家长都表现得极有修养,无人接听手机,无人抽烟,无人不做笔记……他们都进入了当领导的“角色”,最不济的也能守住不给自个孩子抹黑的底线。家长如此在意自己的形象,我乘机拍照。第二天,我会说:
“昨天,你们爸爸妈妈是如此认真,如此专注,如此投入,请看……”出示 照片,学生无不感动。
有非本班教师来上公开课时,摆上桌签,学生为了让老师能记住自己的名字,自然拿出最佳状态,于是我们班成了公开课的御用班级。
记得为调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对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竞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桌签不仅把学生,也把家长放置于一个“领导”(可别误会我是一个“官”念很重的人哦)位置上,有了这样的“标签”,他们自然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岂不是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让名字虚构出精彩瞬间
因为接受能力弱,小龙总认为自己是一棵卑微的小草。其实她扫地是异常的认真,我们班的教室也因她而异常干净。于是我想了个办法:
“同学们,我们班能取得诸多成就源于每个人的集体责任感,今天我们要推选一位责任之星,你们写上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的名字和理由交上来。”
很多同学“入围”了。当我念到小龙的名字时,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一脸惊讶。我念道:“热心、爱劳动、有爱心。”并带头鼓起掌来,接着全班响起掌声。小龙还是低着头,努力保持平静,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在翻江倒海。没有人知道:我读的那张纸条上,其实一个字也没有……
一个“莫须有”的名义把小龙放到全班的视线内,可以断定,那一刻,名字勾连着、牵动着小龙的心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它成了打动小龙的心灵,激发小龙热情的催化剂。小龙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能断定是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四、用好教师自己的名字
教育的旅途,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但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道独特的别人无法替代的风景。
1.签名——让名字也成为奖励
我迎合学生的需求而爱人以“名”,时不时地为表现好的学生签名、留言。他们哪一课上受到表扬,我就在学生课本那一课的空白处重重地、美美地签上大名。对优秀作业,我也同样潇洒签一回。有时还送上一句祝愿、勉励或名言。我们班级中的最高奖品便是我的一张绝版签名照。
学生经常在生活中见到一些明星、名人进行签名活动,许多追星族如获至宝的热闹场面。同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天生的偶像与名人,教师的签名也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名字效应,让学生成为拥护你的追星族,让名字成为一种情感投资和精神奖励。
2.名片——让名字也飘香留情
想起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常常是以“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历史老师”“生物老师”等来称呼,久而久之,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老师。为避免这一点。面对新的班级时,我会给取得明显进步或一贯表现良好的同学分发自己的“名片”,一来是作为奖励,二是为了让学生有问题时可以方便与我联系。
有人专门就教师的姓名问题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能完整写出老师姓名者仅占10%左右,能写出老师姓氏者也不足30%。其中有一学生相当直率地询问调查老师:“老师,你是谁?”这不得不让人深感吃惊,因为开学初学校都会要求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要自报家门自我介绍,采用名片法无疑可以有效避免这一尴尬。
让我们关注这简单的细节,彰显教育的磁力、张力、活力!文火慢炖,出真味。有心,其实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