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每个班主任都知道协调好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至关重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然而很多时候,在不经意之间,班主任的一些小作法却伤害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甚至是自尊心,使得任课教师不情愿和班主任齐心协力搞好班级。
现象一:任课老师上课时,班主任像哨兵似的站在教室窗户外监视教室里的一举一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更有被尊重的需要。当一个老师站在属于他的三尺讲台上时,这四十五分钟就属于他的了,他就是这堂课的主持人,教什么、怎么教老师说了算。可有些班主任过于关注班级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一点风吹草动逃过了自己的眼睛,于是有事没事喜欢站在教室窗户外义务执勤站岗。也许,有了班主任这一站。肆意妄为的学生暂时消停了,但会不会让原本轻松的课堂变沉闷了,原本活跃的氛围变压抑了呢?
任课老师在台前上课,班主任在幕后压阵,往往给人别扭的感觉。有的任课老师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觉得班主任不相信自己控制课堂的能力,觉得自己在一双监视的眼神下上课浑身不自在。
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在窗外瞅见了个别学生违纪,竟然直接打断任课老师的课,把违纪的学生喊出来或者冲进去把违纪的学生揪出来进行狠狠的思想教育,这更让任课老师觉得颜面无存。任课老师上课的状态不在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解决办法:班主任如果想了解其他老师上课的情况和学生课上的表现,方法有两个:一是“化耳听为虚为耳听为实”,直接找各科课代表询问,有时你亲眼观察的也许是表象,但你亲自选拔的班干一定会向你如实汇报;二是“化光明正大为偷偷摸摸”,假装无意间从本班教室经过,然后不经意地朝里面瞟几眼,抓住一个违纪的典型等课下再好好教育一番,学生自然就不敢为所欲为。
现象二:滞留学生在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却让任课老师面对“少了不止一个”的课堂教学。
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讲的就是教育不能让学生流失的问题。我想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能让每个学生听得进去并且听得津津有昧。可是如果当任课老师满怀欣喜进入课堂,却发现教室里少了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一问才知道是被班主任喊去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上课的心情必定大打折扣。
不排除很多班主任确实非常辛苦,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波动或是成绩上的起伏放心不下,想找学生谈谈心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于是只得利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间把学生喊到办公室里促膝长谈,在任课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占用任课老师上课的时间。
解决办法:班主任如果真的需要找学生谈话同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充足的时间,建议班主任把谈话的要点列个提纲,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另外每次找学生的数目不超过三个,以一个为佳。充分利用课间时间,上课铃一响最多不超过三分钟一定要放学生回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任课老师上课的影响。
现象三:当着任课老师的面,随意翻看任课老师批阅的本班学生的作业。
俗话说:教无定法。面对同样的一个课题,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面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每个老师的做法也可能不尽相同。笔者就曾接触过一个数学老师,从来不批改学生的作业,但每次考试他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他从一开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不懂就问。当其他老师正在埋头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候,他正在专心研究一道道变化多端的数学题;当其他班的学生拿到老师辛苦批阅的作业随手一置的时候,他的学生却拿着自己琢磨好久仍未得解的题目蜂拥而至前来请教。
我说这些不是鼓励大家不改作业,而是想说:作业并不一定是改得越认真越仔细甚至连过程都给学生补写出来就越好,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一味地被动接受。所以教无定法。同时班主任当着任课老师的面翻阅本班学生的作业,学生受益不大,但对任课老师可能有所伤害。他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时时处处在被管理之下,一方面受校长、教导主任的管理,定期要检查备课笔记、听课记录、理论学习、教育论文,另一方面,还要受班主任的管理。要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敬业与否全在任课老师主观的心,不在外在的形,监管得越严,也许越适得其反。
解决办法:作业交送的程序是“组员——组长——科代表——老师”,班主任完全可以从源头抓起,在作业没交送给任课老师之前,利用早读课等间隙,随手翻阅几本学生的作业,学生看到后对各科作业自然不敢大意。作为班主任,要震慑的是学生而非老师,更希望学生能保质保量写好作业。当然如果班主任很想当面和任课老师交流班级学生作业情况的话,和他面对面交流就是了。
现象四:在办公室里和学生家长会面的时候,只顾单方面一对一交流而不去介绍家长和任课老师认识。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深的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尤其在学生的学科学习方面,任课老师比班主任更有发言权。而家长来校了解孩子情况时,往往只是班主任和家长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而在班主任办公桌的旁边,很有可能是语文、是数学、是英语老师,这些资源都白白浪费了。
大家都知道,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法宝”,就是家长的口径要一致,以免孩子钻空子,而影响教育效果。如果家长间有不同意见,也要在背着孩子的时候探讨、商榷。那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好似管理着班集体中的孩子们的家长一样,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一致。大家都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使学生和家长觉得老师的工作很有章法,同时对于家长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和引导。尤其对于犯了错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可能苦于向家长告了状之后家长不理解。那么现在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联合任课老师一起与家长交流,家长自然就会检讨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
解决办法:每逢有家长来校,不论是通情达理型的,还是望子成龙型的,还是不管不问型的,尽可能地介绍给在办公室里的本班的任课老师,一则任课老师可以向家长更客观地反映本学科学生的情况,二则这样既尊重了任课老师,又能激发任课老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且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任课老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班主任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所须注意的切入点也许较小,但实用价值很大。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成长的好坏不全取决于班主任,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集体是靠集体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建立起来的”。教师劳动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但教育效果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在学校教育方面,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老师都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作为班主任切不要认为教育学生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责任,而把任课老师排除在外。班主任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教育作用,往往在班级管理上事倍功半。
希望各位班主任能认真研究和任课老师相处的艺术,充分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教育集体,使之目标一致地共同教育影响学生,从而促使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现象一:任课老师上课时,班主任像哨兵似的站在教室窗户外监视教室里的一举一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更有被尊重的需要。当一个老师站在属于他的三尺讲台上时,这四十五分钟就属于他的了,他就是这堂课的主持人,教什么、怎么教老师说了算。可有些班主任过于关注班级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一点风吹草动逃过了自己的眼睛,于是有事没事喜欢站在教室窗户外义务执勤站岗。也许,有了班主任这一站。肆意妄为的学生暂时消停了,但会不会让原本轻松的课堂变沉闷了,原本活跃的氛围变压抑了呢?
任课老师在台前上课,班主任在幕后压阵,往往给人别扭的感觉。有的任课老师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觉得班主任不相信自己控制课堂的能力,觉得自己在一双监视的眼神下上课浑身不自在。
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在窗外瞅见了个别学生违纪,竟然直接打断任课老师的课,把违纪的学生喊出来或者冲进去把违纪的学生揪出来进行狠狠的思想教育,这更让任课老师觉得颜面无存。任课老师上课的状态不在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解决办法:班主任如果想了解其他老师上课的情况和学生课上的表现,方法有两个:一是“化耳听为虚为耳听为实”,直接找各科课代表询问,有时你亲眼观察的也许是表象,但你亲自选拔的班干一定会向你如实汇报;二是“化光明正大为偷偷摸摸”,假装无意间从本班教室经过,然后不经意地朝里面瞟几眼,抓住一个违纪的典型等课下再好好教育一番,学生自然就不敢为所欲为。
现象二:滞留学生在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却让任课老师面对“少了不止一个”的课堂教学。
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讲的就是教育不能让学生流失的问题。我想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能让每个学生听得进去并且听得津津有昧。可是如果当任课老师满怀欣喜进入课堂,却发现教室里少了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一问才知道是被班主任喊去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上课的心情必定大打折扣。
不排除很多班主任确实非常辛苦,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波动或是成绩上的起伏放心不下,想找学生谈谈心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于是只得利用其他老师上课的时间把学生喊到办公室里促膝长谈,在任课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占用任课老师上课的时间。
解决办法:班主任如果真的需要找学生谈话同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充足的时间,建议班主任把谈话的要点列个提纲,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另外每次找学生的数目不超过三个,以一个为佳。充分利用课间时间,上课铃一响最多不超过三分钟一定要放学生回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任课老师上课的影响。
现象三:当着任课老师的面,随意翻看任课老师批阅的本班学生的作业。
俗话说:教无定法。面对同样的一个课题,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样面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每个老师的做法也可能不尽相同。笔者就曾接触过一个数学老师,从来不批改学生的作业,但每次考试他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他从一开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不懂就问。当其他老师正在埋头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候,他正在专心研究一道道变化多端的数学题;当其他班的学生拿到老师辛苦批阅的作业随手一置的时候,他的学生却拿着自己琢磨好久仍未得解的题目蜂拥而至前来请教。
我说这些不是鼓励大家不改作业,而是想说:作业并不一定是改得越认真越仔细甚至连过程都给学生补写出来就越好,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一味地被动接受。所以教无定法。同时班主任当着任课老师的面翻阅本班学生的作业,学生受益不大,但对任课老师可能有所伤害。他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时时处处在被管理之下,一方面受校长、教导主任的管理,定期要检查备课笔记、听课记录、理论学习、教育论文,另一方面,还要受班主任的管理。要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敬业与否全在任课老师主观的心,不在外在的形,监管得越严,也许越适得其反。
解决办法:作业交送的程序是“组员——组长——科代表——老师”,班主任完全可以从源头抓起,在作业没交送给任课老师之前,利用早读课等间隙,随手翻阅几本学生的作业,学生看到后对各科作业自然不敢大意。作为班主任,要震慑的是学生而非老师,更希望学生能保质保量写好作业。当然如果班主任很想当面和任课老师交流班级学生作业情况的话,和他面对面交流就是了。
现象四:在办公室里和学生家长会面的时候,只顾单方面一对一交流而不去介绍家长和任课老师认识。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深的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尤其在学生的学科学习方面,任课老师比班主任更有发言权。而家长来校了解孩子情况时,往往只是班主任和家长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而在班主任办公桌的旁边,很有可能是语文、是数学、是英语老师,这些资源都白白浪费了。
大家都知道,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法宝”,就是家长的口径要一致,以免孩子钻空子,而影响教育效果。如果家长间有不同意见,也要在背着孩子的时候探讨、商榷。那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好似管理着班集体中的孩子们的家长一样,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一致。大家都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使学生和家长觉得老师的工作很有章法,同时对于家长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和引导。尤其对于犯了错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可能苦于向家长告了状之后家长不理解。那么现在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联合任课老师一起与家长交流,家长自然就会检讨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
解决办法:每逢有家长来校,不论是通情达理型的,还是望子成龙型的,还是不管不问型的,尽可能地介绍给在办公室里的本班的任课老师,一则任课老师可以向家长更客观地反映本学科学生的情况,二则这样既尊重了任课老师,又能激发任课老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且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任课老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班主任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所须注意的切入点也许较小,但实用价值很大。班集体和学生个体成长的好坏不全取决于班主任,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集体是靠集体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建立起来的”。教师劳动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但教育效果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在学校教育方面,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老师都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作为班主任切不要认为教育学生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责任,而把任课老师排除在外。班主任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教育作用,往往在班级管理上事倍功半。
希望各位班主任能认真研究和任课老师相处的艺术,充分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教育集体,使之目标一致地共同教育影响学生,从而促使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