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三原则在《山椒鱼》中的体现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椒鱼》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井伏鳟二的文坛处女作,由于作品中出场人物都为动物,加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明易懂,曾一度被定义为一篇童话。实际上,在童话的外衣下《山椒鱼》所反映的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时代性问题。本文通过挖掘萨特的存在主义三原则在作品中各个层面的体现,结合井伏鳟二所处社会背景,来探究其作品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井伏鳟二;《山椒鱼》
  生于1898年2月15日的井伏鳟二是日本文坛享誉盛名的近代作家,他于1923年7月在同人刊物《世纪》上发表了短篇处女作《幽闭》,但又将《幽闭》做了大幅度修改,并在1929年5月以《山椒鱼》为题发表在同人杂志《文艺都市》上,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山椒鱼》的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一条在河边岩洞中生活了两年的山椒鱼有一天突然发现由于自己身体发育过度,脑袋过于肥大,以至于在通过洞口时脑袋像个软木塞一般牢牢地封住了洞口,在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后,它受到了小虾的嘲笑。终于,已经无法忍受的山椒鱼发狂了,它改变了心态,将一只自己羡慕已久、在无意间掉入洞中的青蛙堵在了洞里。两年的互相争执与嘲讽磨得双方都精疲力尽,不觉间互相的敌对情绪化为友善,但是双方也都在这长久的囚禁中丧失了力气。
  作为井伏鳟二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山椒鱼》进行过研究。槙林滉二从作品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了作品主人公“山椒鱼”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其变化的深层原因;[1]金ヨンロン(Kim Young-Long)对从《幽闭》到《山椒鱼》这一变化过程作了详细追溯并考察了在其中的变化过程中丢失掉的文学可能性;[2]秦野一宏通过比较改稿前后的作品,发现改稿前《幽闭》中的山椒鱼并无“恶意”,而改稿后的《山椒鱼》中山椒鱼被囚禁的同时还因自己能把对方逼到和自己一样的状态而感到痛快而显现出一种“恶意”,在秦野一宏看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自我意识及其调控。[3]国内同样不乏对该作品的研究。张虹、徐凤从佛教角度对山椒鱼的人生悲剧与佛教"贪嗔痴"三毒论、因果论的关联性进行了阐释,在众多井伏鳟二战争文学研究中为解读井伏鳟二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观点。[4]然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山椒鱼》这部作品也带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印记。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作品文本,探究其中蕴含的萨特存在主义的三大原则。
  一、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質”是萨特存在主义三大核心原则之一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如果上帝不存在,至少有一种存在物,在他那里存在先于本质,他须是在任何概念被规定以前就存在的存在物,这种存在物就是人。”[5]“存在”一词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谓“存在”,也就是人所面临的不断发展变动的环境或境遇;所谓“本质”,也就是人的本性。在萨特看来,“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更加重要。人并没有天生的“本性”,没有所谓的性本善或者性本恶论,因此人必须在后天环境中创造自己的“本性”。“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6]
  而《山椒鱼》作为井伏鳟二的处女作,是井伏鳟二早年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而创作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同样也有体现。开篇第一句“山椒鱼十分悲伤”便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作品主角山椒鱼,但是井伏鳟二并没有在一开始对山椒鱼的本性进行定位,而是让山椒鱼的本质在故事的一步步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最初山椒鱼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法通过岩洞洞口时,自信嘟囔道:“如果真的出不去的话,我也是颇有办法的”,实际上却无计可施;当看到成群结队跟随同伴的鳉鱼左右游动时,山椒鱼嘲笑它们是不自由的家伙;面对混入岩洞的小虾,山椒鱼也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指责小虾那样思虑过度、冥思苦想的样子真是大傻瓜,为了不成为那样的傻瓜,山椒鱼便奋力挣扎想要摆脱洞口的束缚,却以狼狈的失败告终还惹来了小虾的嘲笑。至此,作者为我们刻画的是一只盲目自大、看不起他人却又无法成功摆脱困境的山椒鱼的形象。但在描写小虾时,文中又给山椒鱼增添了一抹善良色彩,山椒鱼害怕自己身体抽动而吓跑小虾便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仍不失善良之心。然而在青蛙出现后,故事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山椒鱼看到青蛙在水中的灵活自由,最初是感动并羡慕不已的,然而在青蛙不小心滑了一跤,无意间掉进了岩洞后,“似乎带有不好品行”的恶棍山椒鱼便在那等着。山椒鱼堵住了洞口,并威胁要关让青蛙一辈子都呆在里面。于是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激烈争吵和嘲笑,但在作品末尾山椒鱼听到青蛙的叹息,又以充满友情的眼神表示关心,青蛙也说道“如今我不再生你的气了”,由此在故事最后双方在奄奄一息之际达成了和解,山椒鱼得到了精神层面的解脱。在故事的发展中,山椒鱼的本质随着它不同的选择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作品主角是山椒鱼和青蛙这类动物,但显然作者井伏鳟二在这里是将山椒鱼拟人化了,借用动物世界来映射人类社会及其心理。人的本性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选择中所形成的。
  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萨特看来,世界充满偶然性,不可捉摸、不可理解,因而是荒谬的,人的存在同样是偶然的,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无所适从,没有任何稳定性,当人在极端的焦虑烦闷的环境下发现自己存在的偶然性,就会产生厌恶感,因此人是这个荒谬世界中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
  而在《山椒鱼》一文中不乏关于“荒谬”和“痛苦”的描述。作品开头第二句“他(山椒鱼)试着从岩洞口他的栖身处向外游出去。可是他的头却堵住了岩洞的出口,无法出去”便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常识看来,鱼是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然而作品中的鱼却因为脑袋太大被卡在了岩洞出口,整个故事也是围绕山椒鱼被卡在岩洞这一“笑话”而不断发展的,这一故事背景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荒谬”和偶然性世界的展现,这一事实让生活于其中的山椒鱼既狼狈又悲痛并有感而发“这是多么糟糕啊!”面对结满水垢的墙壁和生出霉物的岩顶,山椒鱼“深深地叹了口气”并安慰自己道“我也是颇有办法的”,可实际上山椒鱼并没有一个能奏效的好办法,只能眺望岩洞外的世界,看着水草,嘲笑成群结队、随波逐流的鳉鱼。偶然遇见混入岩洞的小虾,面对小虾的优柔寡断,山椒鱼觉得思虑过度是愚蠢的,于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到岩洞外面去,可在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后,他流下了眼泪并向上帝祈祷:“啊,上帝啊!请你发发慈悲吧。我不留神,遭此惩罚已整整两年了,把我一辈子关在这个地窖里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都快要发疯了。”山椒鱼绝望地闭上了眼睛,闭眼后的“黑暗是没有边际、宽阔无垠的深渊”,遭受如此苦难和孤独的山椒鱼终于发出了悲痛的抽泣声。偶然来到这个岩洞,却因身体发育导致被卡在洞口而又无计可施,心理的消极情绪越来越多,甚至达到了用“深渊”来形容的绝望,这也印证了人生之痛苦。而结合当时井伏鳟二的创作背景来看,山椒鱼的痛苦在某个侧面也是井伏鳟二本人痛苦的诠释。   自中学立志成为画家的井伏鳟二受其兄劝谏转入文学方向并在1920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文,然而1921年由于和片上伸教授之间出现矛盾休学大约半年,在办好复学手续后不久又因片上伸教授的反对退学。不仅个人学业事业遭遇挫折,社会大背景也动荡不安。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大混乱,给日本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严重灾难。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无产阶级运动迅猛发展,并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阵地,无产阶级文学甚至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发展到雄霸整个日本文坛的领军地位。大批文学创作者纷纷转向左翼文学,投身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之中,活跃在文坛之上,但政治上的斗争和社会的动荡以及文学创作风格的迥异使井伏鳟二难以融入这一文学主流,作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在文学创作中便借山椒鱼这一形象传达出来。山椒鱼被囚禁在岩洞中无法和外界接触这一困境正是作者井伏鳟二独立于当时文学主流的写照,他们不甘心沉沦、不甘心被束缚,想要与外界抗争却又无计可施的悲哀正是相通的,在多次抗争失败后只剩下睁眼闭眼自由的他们只能闭上眼睛,逃避现实,接受黑暗的吞噬。山椒鱼发狂的质问“啊,上帝,为什么只有我必须遭此厄运呢?”正是作者遭遇不公命运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泣。
  三、自由选择
  萨特哲学对人类处境所做出的分析可以说是基于尼采所说“上帝已死”的前提下的,萨特强调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预设的模式,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我们的行动只能听令于自己。虽然各自面临的境遇不同,但无论如何,每个人的处理办法都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个人拥有绝对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这种自由相伴随的责任。正如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所说“‘人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上帝,只是孤零零一个人,别无依恃,但他的自由选择摆脱不掉他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之中’的限制,因此一旦做出抉擇,他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也使他人承担责任。”
  《山椒鱼》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追求自由的故事,山椒鱼在岩洞内两年的生活以及其对苔藓的厌恶、对岩洞外面光景的喜爱都是他的自由选择。但井伏鳟二在作品中对自由的诠释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绝对性自由不同,萨特对自由的认知是绝对、无条件的。也就是说除了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外,没有什么东西能决定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诸如环境、性格、教育等决定性论都是不合理的,这些因素对人的存在产生影响是人自己选择接受了它们的影响。萨特认为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一个人进了监狱,看似他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失去了自由,不能做任何选择,其实不然,他还是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他可以越狱,可以大喊大叫发泄情绪,也可以静静躺着什么都不做。所以,萨特否认一个人行动时的任何客观理由,客观条件固然有之,但是否接受条件的影响则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而在《山椒鱼》中作者表达的自由除了绝对自由外,还有相对自由。首先在文中山椒鱼想要在有限空间的岩洞中自由游动却因为脑袋被卡而仅仅只能使身体前后左右移动体现了一种相对范围内的自由,还有文中从水底笔直生长却在到达水面后终止发育的水草以及后面山椒鱼只剩下睁眼闭眼的自由都体现了相对的自由。而山椒鱼在对待不小心滑进洞内的青蛙时,在置之不理、善意提醒等多种选择中选择了将青蛙置于同自己一样的境地之中,体现了山椒鱼的绝对自由。
  四、结语
  《山椒鱼》是井伏鳟二在其习作《幽闭》的基础上经过重大修改而创作出的作品,虽然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加之以动物为主角,曾一度被定位为童话作品,但透过表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作者对人的存在和人性的理解,不仅如此,作者借具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意象以幽默的笔调传达出其在人生迷茫时失意的精神面貌这一点也给作品增添了丰富意趣。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井伏鳟二与萨特存在主义的契合之处:同时揭露了世界的荒诞性,生活在其中压抑、孤独的人们越来越焦虑,想要逃离却无法逃离。但是井伏鳟二与萨特的自由选择又有不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里强调的是绝对的自由,而井伏鳟二不仅在作品中表现出绝对自由,还表现出了一种相对自由。总的来说,井伏鳟二作品中之所以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与其早年间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加之对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中无常观的领悟不无关系,而其中与萨特存在主义的区别正是作者将西方文学思想加以本土化、个人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槙林滉二.「山椒魚」[M]//井伏鳟二「山椒魚」作品論集.東京:株式会社クレス出版,2001:132.
  [2]金ヨンロン.閉ざされていく「幽閉」の可能性:――井伏鱒二「幽閉」から「山椒魚」への改稿問題を中心に[J].日本文学,2014,63(9),25-35.
  [3]秦野一宏.井伏鱒二における<悪意>の問題-『山椒魚』を中心に[J].海保大研究報告[J].法文学系2015,60(1),1-30.
  [4]张虹,徐凤.《山椒鱼》的新阐释:“贪嗔痴”与“因果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2):40-42.
  [5][美]弗兰克·梯利(著),葛力(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96.
  [6][挪威]乔斯坦·贾德(著),萧宝森(译).苏菲的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681.
  [7][日]井伏鳟二(著),叶琳(译).山椒鱼[J].当代外国文学,1993(04):160-162+169.
  [8]高宣扬,闫文娟.论萨特存在主义伦理思想[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6-38+257-258.
  作者简介:黄哲(199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教师要不断开动思路,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课程。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尝试中,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文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浅析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境;教学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
期刊
摘要:地理教学应服务生活,增强学生解释与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基于新时期对地理教学要求,当前课堂应强化生活元素渗透,激发课程学习兴趣,让地理知识具象与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除此以外可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意义和作用,使其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思维等。文章从初中地理出发,围绕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探讨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元素;渗透策略  引言:新一轮课改对地理教学要
期刊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教学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培养,因为传统教学的限制,也因为时间上的问题。并且,在传统教学之中,即便教师想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也会因为传统教学的枯燥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阅读本身是一件需要专注度的事情,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的话,学生很难从阅读之中得到收获。也是因此,想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就必须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我国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全面胜利,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消除贫困的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让世界人民都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光明前景。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對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网脱贫系列短片 Path To Prosperity 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从词汇、句法、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刨析,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功能对等思想,并
期刊
摘要:科技日益革新的当下,现代化工业设计在进行大批量制造时,诗性设计作为一种有着美好意愿的设计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在面对科技不断涌现的新时代,诗性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追时代的脚步,反思再前行,更要学会在综合各种物质与时代条件下,理性地去认识与应用诗性设计。  关键词:诗性设计、工业设计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increasing innovation of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到低年级阅读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分析,并提出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以期对同年段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语文要素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相对于以往教材,更加重视了语文要素的落实和重建。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每一课
期刊
作业,尤其是新知识学习后作为复习巩固性的周六周日和假期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不可少的重要学习环节。不会科学的有效做作业,就不会达到巩固知识、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更不会有效的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往往有些学生很不会做作业,每每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是一回事,但是否掌握了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又是一回事。会的知识已然是会了,不会的依旧不会,作业根本没起到应有的巩固知识的预
期刊
摘要:初中地理课堂中,可视化教学将地理知识转变为图形图像,更容易被学生记忆和识别,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可视化教学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的策略,旨在为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视化;教学策略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
期刊
摘要:在互聯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过程中教育行业也迎来信息化时代,推动教育方法不断创新。与其他教学手段不同的是,这种教育需要大范围的推广,因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在法治课程与道德课程当中,初中生更应建设好个人精神、人格品质等,避免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一定的影响。现阶段这方面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相关重点课程时,更应该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日益提高带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面对着新的教育方向,教师就应该抓住改革的东风,借力信息技术的翅膀,合理地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训练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当中对数学模式的思考。数学解题思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后续的数学教学更加顺利方便,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