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85177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推理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2.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模式:合作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投影、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棉布等。
  一、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
  硬币魔术:按照要求击打竖直叠放的硬币(图1)。
  要求:先猜想击打后叠放的硬币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再击打验证,思考其原因。
  教师活动
  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探讨,发表见解。
  (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一)历史回顾
  通过看书学习,让学生了解力学发展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协作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确猜想方向。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看书自学以及和组内成员讨论,归纳关于力与运动关系历史上曾有过的观点。
  代表人物观点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展示。
  学生活动1.铺垫:学生初步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1)小车是否马上停下?(2)使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3)小车滑行距离的大小有何不同?(4)为什么滑行的距离不一样?实验要求:让小车在不同情况下从斜面多次滑下,并对实验方法新颖的学生予以表扬。
  2.学生猜想:你认为影响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距离的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回答(要求说出猜想的依据)。
  因素依 据123…教师活动(1)渗透科学思维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并归纳猜想影响小车前进距离的因素: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速度、接触面的阻力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3) 实验中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如何控制小车的初始状态?
  (4)实验中,如何改变阻力?
  (5)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吗?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及时强调: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利用投影,对表格进行修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实验次数表面材料前进距离受阻力大小速度变化快慢1毛巾2棉布3木板实验分析:
  (1)小车在平面上为什么会很快就静止下来了?阻力对小车速度大小有何影响?
  (2)小车在三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阻力越小说明速度变化的是快还是慢?
  (4)若表面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将怎样?前进距离呢?速度减小的程度呢?
  教师活动教师就学生实验时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纵深分析,共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
  学生活动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推理并得出结论(速度不变,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将实验理想化,若表面光滑到摩擦力f=0,小车的运动会怎样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用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依托,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学生组内进行讨论:
  (1)牛顿第一定律适用范围;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
  (3)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总保持”和“或”的认识;
  (4)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直接从实验中获得?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定律,客观地认识世界。强调:(1)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片面的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对组内讨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建立正确的观点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师生互助突破难点。
  三、课堂反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附页练习,组内交流知识点,组间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投影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组间讨论本节课知识点,在白板上进行梳理。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白板内容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课外探究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活动根据情况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为第二课时铺垫。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
  一、历史回顾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课堂反馈】
  1.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在某一时刻突然全部消失,则该物体将
  A。速度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B。仍然做圆周运动,但速度比原来小
  C。仍然以原来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
  D。不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 ,物体就一定运动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3.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3所示,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
  (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教材中从极限的概念定义了速度:把平均速度=ΔxΔt中的Δt取得小一些,物体在从t到t Δt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Δt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当Δt非常非常小时,我们把ΔxΔt称作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个定义也给我们怎样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提供了实验依据.以下介绍几种测定速度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  方法简介: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每年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升高中考试,一般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命题,各地命题人员都挖空心思地想命制一份好试题,大多数试题很好,但有些试题也存在一些诸如试题答案错误,试题内容含糊不清,试题不严谨、凭空想象、不符合现实情况等毛病。本文通过剖析2012年部分地区的中考试题,来引起命题人员的关注,力争在今后的命题中做得更好。  题1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应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完成知识的探究与构建。本文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就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开展活动任务的教学方法,师生围绕问题互动探究,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仅习得固有的物理规律和结论,还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和情感的提升。问题教学法在初中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妈妈领儿子去市场买东西时碰见一个卖樱桃的熟人,熟人让小孩儿抓一把樱桃,小孩儿犹豫了一下,没有动手。
教材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工具性要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性材料来源.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材更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内容、素材和教育导向.囿于考试考核制度,立足于教材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工作阶段教师在知识结构内容层面上能创新的空间着实有限.但是在教法和教学设置,教学情感交互过程以及一些细节的通识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如何正确而又主动的发挥好教师的能动性教学作用,教师在内要深入理解教材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多,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1用奇而趣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往往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最初动力。从生活中随手取材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探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中,用包装卫生纸的外套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