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小学音乐教师要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已得到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满足学生的“自我展示”、“自我表演”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音乐课真正地成为学生展示精彩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
一、老师引唱,学生对唱,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课作为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興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极大地帮助了教师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许多音乐作品不但具有优美的旋律、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还涉及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自然、人文等知识。凭着学生有限的知识积累是很难把音乐的内涵理解透彻的,过去为了达到目的。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大量的相关资料加图像,方便了学生理解,从中增长更多的见识。
二、学生自唱,反馈问题,老师指导,学生唱会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再现音乐时,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把他们的感情全部融进音乐之中,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演唱和演奏的作用。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间或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说明这些孩子只是希望亲自去尝试、去演唱,或者说想向大家表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首歌曲。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既能尊重、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又不破坏听范唱时的宁静呢?在几个班级的教学中,我做了各种尝试,但最终我选择了“动”的方式——让学生用“唇语”来跟唱,即跟着老师张嘴唱词却不发出声音。这个新颖的歌唱方式,果然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特殊的唱法,并津津有味地“跟唱”起来,我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欣赏《万马奔腾》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作为乐器来模仿其中的音响效果。学生想出了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现实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走向新时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谱呢?我们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三、师生评唱,小组合作,体验审美,精彩展示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我们的田野》是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应用优美、充满激情的中速演唱;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都想过把导演、演员瘾,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总之,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朱德全,罗志惠,谢纲.小学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老师引唱,学生对唱,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课作为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興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极大地帮助了教师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许多音乐作品不但具有优美的旋律、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还涉及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自然、人文等知识。凭着学生有限的知识积累是很难把音乐的内涵理解透彻的,过去为了达到目的。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大量的相关资料加图像,方便了学生理解,从中增长更多的见识。
二、学生自唱,反馈问题,老师指导,学生唱会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演奏再现音乐时,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把他们的感情全部融进音乐之中,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演唱和演奏的作用。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间或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说明这些孩子只是希望亲自去尝试、去演唱,或者说想向大家表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首歌曲。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既能尊重、满足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又不破坏听范唱时的宁静呢?在几个班级的教学中,我做了各种尝试,但最终我选择了“动”的方式——让学生用“唇语”来跟唱,即跟着老师张嘴唱词却不发出声音。这个新颖的歌唱方式,果然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特殊的唱法,并津津有味地“跟唱”起来,我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欣赏《万马奔腾》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作为乐器来模仿其中的音响效果。学生想出了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现实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走向新时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谱呢?我们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三、师生评唱,小组合作,体验审美,精彩展示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我们的田野》是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应用优美、充满激情的中速演唱;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都想过把导演、演员瘾,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总之,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朱德全,罗志惠,谢纲.小学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