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担当意识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应去培养的意识。学生具有责任意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社会生活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的逐渐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为班级管理、学生责任意识地培养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是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主,分析通过革新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责任意识,促使其成为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小学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担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40
一、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呢?其原因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提出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文化课是一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性、习惯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发展。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不可或缺。
其次,教育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是让学生自身得到成长。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为了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学生具有责任意识,能够提升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逐渐成为文明有礼、诚实可信、具有较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的新时代青年。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学生自身以及国家未来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中发展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意识来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出责任型的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方式
(一)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特有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合学生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重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思路来引导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作为课程重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比如,教师应积极参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讨论会,并在课程开始之前,与校内教师一起协商革新课程教学的方式,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性格特点等,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反应,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目的,也提升教学效率。
(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明确课程主体是学生,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班级是学生一天中所处时间较长的环境,教师为使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就应当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才能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比如,学生在学习“学会反思”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活跃班级氛围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教师提出相应的情境:假如你和小明一组参加“两人三足”的比赛活动,期间你非常紧张,发挥并不好,临近终点的时候,小明却突然踩到鞋带绊倒,你们也失去了进入决赛的资格,这时你会怎么做?教师的设计情境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小明应该道歉,因为这是他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小明应该在比赛之前就绑好鞋带,这样才不会失误;有的学生说……这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程重点内容“学会反思自己”,时常反思自己的错误,去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才能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这是反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担当的体现。教师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课前导入环境的情境,学生一致认为:我和小明都没有发挥好,应该总结失败的经验,下次再努力。通过融入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三)多媒体丰富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传统课堂上教师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以及一张嘴就构成了课堂,单一的讲解,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为加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效率,也让学生能够明白何为“责任担当”,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比如,学生在学习“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分析不同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消防员救火、医生抢救病人、警察捉拿罪犯等视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处于社会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于“责任担当”一词的理解,同时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四)通过实践活动具象责任担当意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形式,而教师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以及传授道德与法制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比如,学生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这一课时,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布置实践任务——搜集早期文明对当今社会的贡献。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查找书本资料、询问家长、运用网络查找等方式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明,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发展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非常有效。
结束语
责任担当意识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身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有效整合教材中的资源,并合理利用书本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优良的氛围中成长,并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豆玉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3):141-142.
[2]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3]陸萍红.《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2):18-19.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意识;担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40
一、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呢?其原因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提出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文化课是一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性、习惯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发展。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不可或缺。
其次,教育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是让学生自身得到成长。因此,第二部分内容是为了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学生具有责任意识,能够提升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逐渐成为文明有礼、诚实可信、具有较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的新时代青年。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学生自身以及国家未来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中发展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意识来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出责任型的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方式
(一)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特有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合学生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重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思路来引导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作为课程重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比如,教师应积极参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讨论会,并在课程开始之前,与校内教师一起协商革新课程教学的方式,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性格特点等,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反应,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目的,也提升教学效率。
(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明确课程主体是学生,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班级是学生一天中所处时间较长的环境,教师为使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就应当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才能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比如,学生在学习“学会反思”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活跃班级氛围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教师提出相应的情境:假如你和小明一组参加“两人三足”的比赛活动,期间你非常紧张,发挥并不好,临近终点的时候,小明却突然踩到鞋带绊倒,你们也失去了进入决赛的资格,这时你会怎么做?教师的设计情境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小明应该道歉,因为这是他的错误;有的学生说:小明应该在比赛之前就绑好鞋带,这样才不会失误;有的学生说……这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程重点内容“学会反思自己”,时常反思自己的错误,去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才能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这是反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担当的体现。教师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课前导入环境的情境,学生一致认为:我和小明都没有发挥好,应该总结失败的经验,下次再努力。通过融入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三)多媒体丰富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传统课堂上教师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以及一张嘴就构成了课堂,单一的讲解,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为加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效率,也让学生能够明白何为“责任担当”,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比如,学生在学习“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分析不同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消防员救火、医生抢救病人、警察捉拿罪犯等视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处于社会中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于“责任担当”一词的理解,同时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四)通过实践活动具象责任担当意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形式,而教师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以及传授道德与法制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比如,学生在学习“探访古代文明”这一课时,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布置实践任务——搜集早期文明对当今社会的贡献。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查找书本资料、询问家长、运用网络查找等方式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明,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发展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非常有效。
结束语
责任担当意识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身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有效整合教材中的资源,并合理利用书本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优良的氛围中成长,并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豆玉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3):141-142.
[2]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3]陸萍红.《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践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