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姚学礼的这首诗,源于它的题目,新奇、空灵,如同明亮的眼眸,令人豁然开朗,割舍不下。读罢全诗,便让你茅塞顿开,诗的题目是解读此诗的一把绝好的钥匙。
古往今来,月亮似乎已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本诗也不例外。开篇巧妙地化用李白的那首家喻户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读者引领到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下。诗人先升起第一个异乡的明月,而后泻下满地银辉,不禁让人触景伤怀,思飞千里。联想起第二个月亮——唐朝的月亮,李白的月亮。两轮明月、两种月光,交相辉映、互通互融,共同烘托出浓郁的怀乡氛围。“还坐在夜里/已是两鬓霜白/一头脱发”,“还”、“已”二字,极富跳跃性,使游子的形象赫然显现。漂泊在外,世事沧桑,归梦难圆的矛盾很复杂,令人体味出诗人的思乡之苦、思乡之切,甚至有难以言说的苍凉。诗歌虽未明言,但我们仍可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诗人深藏在文字后面的涌动的情感。
画面由远及近。异乡的月光依旧,映在潦潦草草的窗子上,“映着一个孤独的思想家”,同上一节有机地结合,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这位孤独者正是那位因乡思之苦而鬓发斑白的人。紧接着,诗人融细节描写于诗中,“伸手从窗外抓一把萤火虫/丢在脚下”,“抓”、“丢”二字,活化了游子内心的烦闷与苦恼,他似乎想借此摆脱强烈的乡思之苦,然而愁苦却更甚。萤火虫成了溅泪的星星,电灯光被染湿,使人想到了游子的潸然泪下。此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最后诗人觉得已水到渠成了。“客居李白诗句上的出门人/如今/还在秋宵失眠”,通感的运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这是一个难以入眠的秋宵。身处异乡的游子,置身于异乡的月光之下,时时刻刻思念着故乡的山山水水,心中永远高悬着一轮明月。“月是故乡明”,那是属于故乡的明月,同时也扣住了诗题“第三个月亮”——永远的月亮。
古往今来,月亮似乎已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本诗也不例外。开篇巧妙地化用李白的那首家喻户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读者引领到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下。诗人先升起第一个异乡的明月,而后泻下满地银辉,不禁让人触景伤怀,思飞千里。联想起第二个月亮——唐朝的月亮,李白的月亮。两轮明月、两种月光,交相辉映、互通互融,共同烘托出浓郁的怀乡氛围。“还坐在夜里/已是两鬓霜白/一头脱发”,“还”、“已”二字,极富跳跃性,使游子的形象赫然显现。漂泊在外,世事沧桑,归梦难圆的矛盾很复杂,令人体味出诗人的思乡之苦、思乡之切,甚至有难以言说的苍凉。诗歌虽未明言,但我们仍可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诗人深藏在文字后面的涌动的情感。
画面由远及近。异乡的月光依旧,映在潦潦草草的窗子上,“映着一个孤独的思想家”,同上一节有机地结合,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这位孤独者正是那位因乡思之苦而鬓发斑白的人。紧接着,诗人融细节描写于诗中,“伸手从窗外抓一把萤火虫/丢在脚下”,“抓”、“丢”二字,活化了游子内心的烦闷与苦恼,他似乎想借此摆脱强烈的乡思之苦,然而愁苦却更甚。萤火虫成了溅泪的星星,电灯光被染湿,使人想到了游子的潸然泪下。此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最后诗人觉得已水到渠成了。“客居李白诗句上的出门人/如今/还在秋宵失眠”,通感的运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这是一个难以入眠的秋宵。身处异乡的游子,置身于异乡的月光之下,时时刻刻思念着故乡的山山水水,心中永远高悬着一轮明月。“月是故乡明”,那是属于故乡的明月,同时也扣住了诗题“第三个月亮”——永远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