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经行发热患者分为A组34例予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B组35例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A 组64.7%,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未出现功能异常现象。结论 对经行发热病症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措施,效果显著,安全实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临床效果
经行发热是发生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以发热为主的一种病症,由于与临床一般感冒症状极为相似,给临床辨证造成一定难度,往往出现误诊现象,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准确辨证并有效治疗经行发热,我院对35例经行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9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经诊断据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排除子宫肌瘤、内科疾病等造成发热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患者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0.12±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19例,发热实持续时间1.5天-4天;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5±0.89)年。B组35例患者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11±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20例,发热持续时间1-4天;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14±0.89)年。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大部分患者伴乏力,关节酸痛,小腹隐痛,经量不多色偏淡,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A组西医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每天口服三次,每次1颗,持续服用五天。给予B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15g柴胡、枸杞根,12g黄芪、法半夏、大枣,10g党参,9g青蒿。对于风热咽痛者,加用生地、岗梅根,对于腰膝酸软者加用香附、乌药、桑寄生等,对于经量稀少者加用怀牛膝、川芎、益母草等,对于寒重涕留者加用薄荷、荆芥、苍耳子等。每日一剂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五天。两组患者在初次治疗结束后,均在经前连续服用四日,并持续三月时间。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连续3月未出现经行发热现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有低热但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4.3%,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治愈率26.5%及总有效率64.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4 9(26.5) 13(38.2) 12(35.3) 22(64.7)
B组 35 19(54.3)* 12(34.3) 4(11.4)* 31(88.6)*
注:与A组比较,*为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经检查,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未出现功能异常现象。
3讨论
经行发热是发生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以发热为主的一种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气血失调,致使患者出现血瘀、阴虚、肝郁等病症。阴虚可使患者阴血损耗过度,特别是在经期结束之后,精血损失更多,使得体内阴阳失调,阳气更盛,因此出现发热现象。在治疗经行发热时,应遵循和营卫、调气血为主,选择配方时应注意凉血调经、滋阴清热[1]。
由于泰诺酚麻美敏片是一种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物,虽采用泰诺酚麻美敏片可有效缓解高温现象,但由于经行发热与普通感冒本质不同,因此治疗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2]。加之部分医生在对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现象,将经行发热作为普通感冒治疗,导致患者发热现象持续发生。
本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措施,对女性经行发热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用西药组比较,可有效提升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因小柴胡汤为纯中药成分,患者治疗期间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实效。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由柴胡、黄芪、半夏、大枣等组成,主治婦人伤寒、少阳病症等。组方中的柴胡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对邪气入侵产生的寒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可有效治疗月经不聊、肝郁血虚、外邪入侵等病症[3]。枸杞根具有凉血除蒸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骨蒸盗汗、阴虚潮热等病症;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养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对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湿热痞满等病症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温宫驱寒之功效,可促使女性子宫得温,缓解因宫寒造成腹部坠涨等。大枣具有滋脾养胃、润肺生津、通九窍之功效。党参具有健脾、养血、补气等功效,相关文献表明,党参是治疗气虚的关键药物,具有“健脾而不燥,滋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养血而不滋腻”等特点,提高凝血功能的同时,增强免疫机能。青蒿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功效。几种药物相互配合,共奏凉血调经、滋阴清热、调气血之功效。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病症对患者实施加减治疗,进而对经行发热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臧文静,朱颖.理脾清肝法治疗肝郁血虚型经行发热的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0,29(2):156-157.
[2]黄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2):85.
[3]刘艳丽.陈莹教授补肾活血方治疗经行发热1例[J].中国中医生现代远程教育,2011,29(22):332-333.
[4]陈昆仑.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2011,42(3):51-52.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临床效果
经行发热是发生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以发热为主的一种病症,由于与临床一般感冒症状极为相似,给临床辨证造成一定难度,往往出现误诊现象,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为准确辨证并有效治疗经行发热,我院对35例经行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9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行发热患者,经诊断据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排除子宫肌瘤、内科疾病等造成发热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患者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0.12±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19例,发热实持续时间1.5天-4天;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5±0.89)年。B组35例患者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11±2.5)岁;37.5-38oC15例,38.1-38.5oC20例,发热持续时间1-4天;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14±0.89)年。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大部分患者伴乏力,关节酸痛,小腹隐痛,经量不多色偏淡,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A组西医泰诺酚麻美敏片治疗。每天口服三次,每次1颗,持续服用五天。给予B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取15g柴胡、枸杞根,12g黄芪、法半夏、大枣,10g党参,9g青蒿。对于风热咽痛者,加用生地、岗梅根,对于腰膝酸软者加用香附、乌药、桑寄生等,对于经量稀少者加用怀牛膝、川芎、益母草等,对于寒重涕留者加用薄荷、荆芥、苍耳子等。每日一剂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五天。两组患者在初次治疗结束后,均在经前连续服用四日,并持续三月时间。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连续3月未出现经行发热现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有低热但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4.3%,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治愈率26.5%及总有效率64.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4 9(26.5) 13(38.2) 12(35.3) 22(64.7)
B组 35 19(54.3)* 12(34.3) 4(11.4)* 31(88.6)*
注:与A组比较,*为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经检查,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未出现功能异常现象。
3讨论
经行发热是发生于经期或经行前后以发热为主的一种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气血失调,致使患者出现血瘀、阴虚、肝郁等病症。阴虚可使患者阴血损耗过度,特别是在经期结束之后,精血损失更多,使得体内阴阳失调,阳气更盛,因此出现发热现象。在治疗经行发热时,应遵循和营卫、调气血为主,选择配方时应注意凉血调经、滋阴清热[1]。
由于泰诺酚麻美敏片是一种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物,虽采用泰诺酚麻美敏片可有效缓解高温现象,但由于经行发热与普通感冒本质不同,因此治疗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2]。加之部分医生在对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现象,将经行发热作为普通感冒治疗,导致患者发热现象持续发生。
本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措施,对女性经行发热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用西药组比较,可有效提升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因小柴胡汤为纯中药成分,患者治疗期间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实效。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由柴胡、黄芪、半夏、大枣等组成,主治婦人伤寒、少阳病症等。组方中的柴胡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对邪气入侵产生的寒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可有效治疗月经不聊、肝郁血虚、外邪入侵等病症[3]。枸杞根具有凉血除蒸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骨蒸盗汗、阴虚潮热等病症;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养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对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湿热痞满等病症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温宫驱寒之功效,可促使女性子宫得温,缓解因宫寒造成腹部坠涨等。大枣具有滋脾养胃、润肺生津、通九窍之功效。党参具有健脾、养血、补气等功效,相关文献表明,党参是治疗气虚的关键药物,具有“健脾而不燥,滋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养血而不滋腻”等特点,提高凝血功能的同时,增强免疫机能。青蒿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功效。几种药物相互配合,共奏凉血调经、滋阴清热、调气血之功效。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病症对患者实施加减治疗,进而对经行发热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臧文静,朱颖.理脾清肝法治疗肝郁血虚型经行发热的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0,29(2):156-157.
[2]黄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2):85.
[3]刘艳丽.陈莹教授补肾活血方治疗经行发热1例[J].中国中医生现代远程教育,2011,29(22):332-333.
[4]陈昆仑.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2011,42(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