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广州市教育局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8 年7月24日。],意见提出:要建立校馆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等学习中利用博物馆资源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体验历练,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虚拟展馆作为数字博物馆的其中一种形式,它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注重空间层次,使得空间上有起承转合,让参观者在场景漫游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变化与层次感,产生类似于在现实空间中的临场感和真实感。[ 郑霞著.博物馆学认知与传播文丛 数字博物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81.]笔者将以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虚拟展馆资源作为基础,对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地方博物馆资源。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纪念馆资源 中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05-02
一、教学思路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華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旧课标中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新课标删除了“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新增了“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局限性”。因此,笔者以“变——辛亥革命的影响”为主题,依据“饱经世变——通时达变——风易俗变”为线索,重点从“甲午变局——革命爆发——共和气象”的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爆发所带来的意义和局限性。
虚拟展馆应用于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生自行参观。笔者根据“开辟共和新纪元”主题展,以及一楼辛亥学堂所展示的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游览任务单,帮助学生在场景漫游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线索,同时拓展辛亥革命历史视野。学生结合教材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游览任务单,总结并在课堂展示。例如:
二、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亚洲,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过敏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在非洲,1881年非洲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1896年埃塞尔比亚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新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下)》
【师生活动】
(1)“开辟共和新纪元”展览入门处悬挂一句孙中山先生的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而在此时此刻的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也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努力着。
【设计意图】设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一问题,调动学生回忆展览的线索,同时掌握单元的线索——反侵略及求民主。利用展览导语创设情境,从宏观的角度知道辛亥革命的国际背景,即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微观的角度知道辛亥革命的国内背景,即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由此而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内形势,感受当下中国的变局,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一:饱经世变——晚清甲午变局
材料三:首请皇上涣降明诏,普告臣民,定中国为君主立宪制帝国。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于1901年
材料四:徒以今之恶政府为之梗,我国民不并力以图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无论建何政策,立何法制,徒以益其敝而自取荼毒。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迎刃而解,有不劳吾民之枝枝节节以用其力者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于1911年
【师生活动】
(1)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呢?请浏览虚拟展览序篇“晚清民族危机”和第一单元“甲午战后的空前变局”,小组据实地资料从政府、精英、百姓的角度分别来描述中国当时的局面。
(2)根据表格填写的资料和上述两则材料,思考社会各阶层为什么最后采用“革命”,而非“改良”?
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以争取利益最大化。此时此刻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部分精英层盛宣怀、张謇等精英在交通、金融等进行经济建设,民族经济有所发展,但作为底层的百姓生活依旧流离失所。而部分精英康有为、梁启超开始了维新变法,但过于剧烈而失败。在这变局中,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之路将何去何从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前参观指定展览单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问题进行导学。在参观过程中,浏览资料、解析材料、运用材料,能够认识图片、文献史料还原历史形势在所具有的价值。再以清政府、社会精英、百姓的角色代入情景中,拉近甲午战争后社会实际生活的距离,感悟历史,明白饱经世变下的中华儿女为何决定革命,而非改良。
环节二:通时达变——革命风潮云涌
【师生活动】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时间众说纷纭,你眼中的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请根据展览的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辛亥前夜的斗争风潮”、“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开创民主共和制度的新纪元”,绘制辛亥革命的时间轴,并说出你的理由。 组A以1895年乙未广州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这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组B以1900年惠州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打响了武装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第一枪;组C以1911年武昌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过渡:历史事件的时间可以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分析。从短时间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所爆发革命事件;若从长时间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辛亥年,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设计意图】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中曾提出“短时段是最变幻莫测的时间,对认识历史无济于事。而对长时段历史总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却能展示社会发展的趋向……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要去超越历史的第一时段——短时段,去挖据蕴含在中时段和长时段中的规律。”虚拟展馆中对革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同时弥补了课本尚未提及的数次革命。学生通过浏览展馆,制定时间轴,概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来龙去脉。同时,理解甲午变局、清末立宪、四川保路运动对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时段。
环节三:风移俗变——共和国新气象
【师生活动】
(1)革命爆发后对社会和时代带来了哪些影响?请浏览虚拟展览第六到八单元“共和新气象”、“捍卫共和制度”、“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从国家体制、国家法律、国民权利的角度探讨革命之风带来的变化。
(2)民国开创后,社会风移俗变,有人认为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社会更加开明自由,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请你运用至少两则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五: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过渡: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给中国带来了政治、文化、思想诸结构的巨大变化。它以疾风骤雨般的方式摧毁了旧政权,建立了新制度,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在政治结构的转换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使民主共和成为一种被大眾认可的价值观念。同时,它又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加速经济和教育结构的转换和发展,带动了社会文明和社会风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设计意图】以辛亥革命对当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影响——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民主共和观念,学生通过对比晚晴与民国在国家体制、国家法律和国民权利的区别,以小见大,感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划时代的意义。而在最后讨论的环节中,学生依据浏览展馆中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总结自己的观点,且用至少两则历史资料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解释辛亥革命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虚拟展馆对设备的要求颇高,学生在浏览虚拟展馆普遍表示费时比较多,且不太稳定。优势是弥补了教材当中的空白,更能够从基层的角度去看待整场辛亥革命,比教材当中的线索更加明晰,且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浏览虚拟博物馆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浏览虚拟博物馆前,学生阅读课本对辛亥革命有初步的认识。在浏览虚拟博物馆中,学生按照任务单上的线索整理博物馆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依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探讨。但在整体活动中,学生通过浏览虚拟博物馆自行提出疑问的却很少。应在任务单中设置虚拟博物馆资料与教材有冲突或对比的地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纪念馆资源 中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05-02
一、教学思路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華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旧课标中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新课标删除了“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新增了“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局限性”。因此,笔者以“变——辛亥革命的影响”为主题,依据“饱经世变——通时达变——风易俗变”为线索,重点从“甲午变局——革命爆发——共和气象”的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爆发所带来的意义和局限性。
虚拟展馆应用于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生自行参观。笔者根据“开辟共和新纪元”主题展,以及一楼辛亥学堂所展示的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游览任务单,帮助学生在场景漫游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线索,同时拓展辛亥革命历史视野。学生结合教材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游览任务单,总结并在课堂展示。例如:
二、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亚洲,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过敏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在非洲,1881年非洲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1896年埃塞尔比亚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新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下)》
【师生活动】
(1)“开辟共和新纪元”展览入门处悬挂一句孙中山先生的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而在此时此刻的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也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努力着。
【设计意图】设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一问题,调动学生回忆展览的线索,同时掌握单元的线索——反侵略及求民主。利用展览导语创设情境,从宏观的角度知道辛亥革命的国际背景,即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微观的角度知道辛亥革命的国内背景,即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由此而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内形势,感受当下中国的变局,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一:饱经世变——晚清甲午变局
材料三:首请皇上涣降明诏,普告臣民,定中国为君主立宪制帝国。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于1901年
材料四:徒以今之恶政府为之梗,我国民不并力以图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无论建何政策,立何法制,徒以益其敝而自取荼毒。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迎刃而解,有不劳吾民之枝枝节节以用其力者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于1911年
【师生活动】
(1)中华儿女争取民族独立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呢?请浏览虚拟展览序篇“晚清民族危机”和第一单元“甲午战后的空前变局”,小组据实地资料从政府、精英、百姓的角度分别来描述中国当时的局面。
(2)根据表格填写的资料和上述两则材料,思考社会各阶层为什么最后采用“革命”,而非“改良”?
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以争取利益最大化。此时此刻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部分精英层盛宣怀、张謇等精英在交通、金融等进行经济建设,民族经济有所发展,但作为底层的百姓生活依旧流离失所。而部分精英康有为、梁启超开始了维新变法,但过于剧烈而失败。在这变局中,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之路将何去何从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前参观指定展览单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问题进行导学。在参观过程中,浏览资料、解析材料、运用材料,能够认识图片、文献史料还原历史形势在所具有的价值。再以清政府、社会精英、百姓的角色代入情景中,拉近甲午战争后社会实际生活的距离,感悟历史,明白饱经世变下的中华儿女为何决定革命,而非改良。
环节二:通时达变——革命风潮云涌
【师生活动】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时间众说纷纭,你眼中的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请根据展览的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辛亥前夜的斗争风潮”、“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开创民主共和制度的新纪元”,绘制辛亥革命的时间轴,并说出你的理由。 组A以1895年乙未广州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这是孙中山策划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组B以1900年惠州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打响了武装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第一枪;组C以1911年武昌起义作为起点,理由是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过渡:历史事件的时间可以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分析。从短时间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所爆发革命事件;若从长时间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辛亥年,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设计意图】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中曾提出“短时段是最变幻莫测的时间,对认识历史无济于事。而对长时段历史总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却能展示社会发展的趋向……历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要去超越历史的第一时段——短时段,去挖据蕴含在中时段和长时段中的规律。”虚拟展馆中对革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同时弥补了课本尚未提及的数次革命。学生通过浏览展馆,制定时间轴,概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来龙去脉。同时,理解甲午变局、清末立宪、四川保路运动对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时段。
环节三:风移俗变——共和国新气象
【师生活动】
(1)革命爆发后对社会和时代带来了哪些影响?请浏览虚拟展览第六到八单元“共和新气象”、“捍卫共和制度”、“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从国家体制、国家法律、国民权利的角度探讨革命之风带来的变化。
(2)民国开创后,社会风移俗变,有人认为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社会更加开明自由,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请你运用至少两则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五: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过渡: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给中国带来了政治、文化、思想诸结构的巨大变化。它以疾风骤雨般的方式摧毁了旧政权,建立了新制度,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在政治结构的转换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使民主共和成为一种被大眾认可的价值观念。同时,它又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加速经济和教育结构的转换和发展,带动了社会文明和社会风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设计意图】以辛亥革命对当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影响——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民主共和观念,学生通过对比晚晴与民国在国家体制、国家法律和国民权利的区别,以小见大,感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划时代的意义。而在最后讨论的环节中,学生依据浏览展馆中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总结自己的观点,且用至少两则历史资料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解释辛亥革命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虚拟展馆对设备的要求颇高,学生在浏览虚拟展馆普遍表示费时比较多,且不太稳定。优势是弥补了教材当中的空白,更能够从基层的角度去看待整场辛亥革命,比教材当中的线索更加明晰,且对于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浏览虚拟博物馆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浏览虚拟博物馆前,学生阅读课本对辛亥革命有初步的认识。在浏览虚拟博物馆中,学生按照任务单上的线索整理博物馆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依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探讨。但在整体活动中,学生通过浏览虚拟博物馆自行提出疑问的却很少。应在任务单中设置虚拟博物馆资料与教材有冲突或对比的地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